- 年份
- 2024(14126)
- 2023(20190)
- 2022(16758)
- 2021(15487)
- 2020(13067)
- 2019(29744)
- 2018(29385)
- 2017(56843)
- 2016(30280)
- 2015(33903)
- 2014(33554)
- 2013(33236)
- 2012(30085)
- 2011(26797)
- 2010(26670)
- 2009(24831)
- 2008(24284)
- 2007(21610)
- 2006(19123)
- 2005(16790)
- 学科
- 济(125976)
- 经济(125822)
- 业(108042)
- 管理(94565)
- 企(88946)
- 企业(88946)
- 方法(55960)
- 农(52655)
- 数学(45871)
- 数学方法(45259)
- 业经(37985)
- 财(35797)
- 农业(34898)
- 中国(33008)
- 务(24165)
- 学(24148)
- 制(24137)
- 财务(24083)
- 财务管理(24044)
- 地方(23588)
- 企业财务(22775)
- 理论(22048)
- 技术(22028)
- 贸(21863)
- 贸易(21849)
- 易(21199)
- 和(20853)
- 策(19597)
- 划(18982)
- 体(18282)
- 机构
- 学院(431783)
- 大学(427105)
- 济(175281)
- 管理(174045)
- 经济(171744)
- 理学(150702)
- 理学院(149193)
- 管理学(146552)
- 管理学院(145781)
- 研究(138967)
- 中国(107081)
- 京(89884)
- 科学(85478)
- 农(81875)
- 财(79371)
- 所(68555)
- 业大(67865)
- 中心(64427)
- 江(64375)
- 财经(63696)
- 农业(62743)
- 研究所(62233)
- 经(58068)
- 北京(55936)
- 范(54925)
- 师范(54430)
- 经济学(51979)
- 州(51455)
- 院(50300)
- 财经大学(47010)
- 基金
- 项目(294714)
- 科学(232965)
- 研究(216631)
- 基金(214752)
- 家(186320)
- 国家(184622)
- 科学基金(160342)
- 社会(138439)
- 社会科(130963)
- 社会科学(130928)
- 省(115663)
- 基金项目(113763)
- 自然(103529)
- 自然科(101179)
- 自然科学(101154)
- 自然科学基金(99332)
- 教育(98460)
- 划(95686)
- 编号(88757)
- 资助(87189)
- 成果(70331)
- 重点(65163)
- 部(64743)
- 发(63046)
- 创(62284)
- 课题(59727)
- 创新(57704)
- 国家社会(57219)
- 科研(56160)
- 教育部(55655)
- 期刊
- 济(198339)
- 经济(198339)
- 研究(123086)
- 中国(80884)
- 农(80789)
- 学报(67493)
- 管理(65585)
- 科学(63279)
- 财(62044)
- 农业(54882)
- 大学(53077)
- 学学(50280)
- 教育(43419)
- 技术(38872)
- 业经(38612)
- 融(38043)
- 金融(38043)
- 财经(30708)
- 经济研究(29902)
- 业(28425)
- 问题(26596)
- 经(26381)
- 版(22354)
- 技术经济(22185)
- 科技(20544)
- 商业(20284)
- 现代(20229)
- 图书(19612)
- 理论(19331)
- 世界(19240)
共检索到632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晓时 李谷成
基于农业机械化的视角,本文通过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对食物消费需求的影响,以期为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之谜提供一种新的解释。研究表明:(1)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居民人均食物消费量却呈不断下降趋势,其中粮食消费量下降了28.85%,而猪肉消费仅增长了10.16%;(2)农业机械化对农民的食物消费有着显著的节约效应。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促进居民总热量摄取降低0.19%,2000—2012年机械化发展带来的粮食节约效应约占农村居民粮食消费下降比重的17.45%;(3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食物消费 热量需求 消费结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晓时 李谷成
基于农业机械化的视角,本文通过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对食物消费需求的影响,以期为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之谜提供一种新的解释。研究表明:(1)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居民人均食物消费量却呈不断下降趋势,其中粮食消费量下降了28.85%,而猪肉消费仅增长了10.16%;(2)农业机械化对农民的食物消费有着显著的节约效应。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促进居民总热量摄取降低0.19%,2000—2012年机械化发展带来的粮食节约效应约占农村居民粮食消费下降比重的17.45%;(3)农业机械化促进了食物消费结构的调整。粮食消费量下降作为食物消费结构变动的主因,2000—2012年机械化带来的粮食消费节约量约占总粮食消费量下降比重的11.96%。当前粮食仍作为居民热量摄取的主要来源,农业机械化通过"节流"降低粮食消费需求,能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食物消费 热量需求 消费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印生 刘子玉
文章通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我国农业机械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各省自治区的农村居民收入及前一期农业机械消费对本期农业机械消费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大农机消费的运行机制和方法。从而为提高农民自身消费意识,鼓励社会参与,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方面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消费 收入 面板数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时
基于诱致性技术进步理论,实证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进程有显著促进作用,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每下降1%可以促使农机总动力增长1.85%;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样对农业机械化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户工资性收入和农户农机投入每增加1%,农机总动力将分别增加0.32%、0.18%;考虑南北方种植结构、地形差异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同样显著。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时
基于诱致性技术进步理论,实证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进程有显著促进作用,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每下降1%可以促使农机总动力增长1.85%;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样对农业机械化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户工资性收入和农户农机投入每增加1%,农机总动力将分别增加0.32%、0.18%;考虑南北方种植结构、地形差异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同样显著。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时
基于诱致性技术进步理论,实证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进程有显著促进作用,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每下降1%可以促使农机总动力增长1.85%;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样对农业机械化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户工资性收入和农户农机投入每增加1%,农机总动力将分别增加0.32%、0.18%;考虑南北方种植结构、地形差异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同样显著。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美玲 祝宏辉 尹小君
在当前资源约束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背景下,探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固定效应与门槛效应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态效率,并且农作物种植结构“趋粮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化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农地规模经营的门槛效应,即随着农地规模经营的扩大,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呈现边际效应“先递增后递减”的规律。通过完善农机补贴政策,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机配套体系建设等措施,将有助于提升农业生态效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呙小明 张宗益 康继军
利用我国1997~2008年各省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农业能源利用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原因。研究认为:提高种植业的机械作业水平、农业劳均产值、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出以及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对提高农业能源效率有积极的作用;而单纯地增加农机总动力、农民家庭收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却对提高农业能源效率有消极的作用。研究表明,尽快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由数量增长型转型向质量提升转变才能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红 何蒲明
农业机械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推广应用农业机械仍存在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土地规模化经营小、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必须采取逐步深化补贴政策、推行土地规模经营、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等合理措施,推动农业机械的不断推广应用,以便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粮食安全 影响 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廷发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进行评价,这是许多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学者时常注意和思考的一个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和乡村工业的崛起,农村经济达到了飞跃发展的时期,许多地区的事实表明,乡村工业的迅猛增长和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引发了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在这些地区农业机械化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也出现了先行一步的发展趋势。人们从大量的事实中清楚地看到,农业机械化在整个农村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非常重要,许多农民和企业,由于购买了农业机械率先致了富,已成为农村中达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振 马庆超 孔祥智
本文以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为机械化衡量指标,以1998—2012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工具变量的估计方法,重新测算了农业机械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以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机械化衡量指标时,1998—2012年农业机械化对劳动力转移的贡献度为21.59%,以机耕、机播、机收三者乘积为机械化衡量指标时机械化对劳动力转移的贡献度达72.5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东江 宋良玉 陶建国
本文阐述了“三高”农业的含义和特征,分析了农业机械化与“三高”农业的关系,指出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发展“三高”农业中的作用的有关措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胡守庚
机械技术属于一种劳动节约型技术,当劳动力稀缺或价格上涨时会替代劳动力投入。但近年来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并没有根本改变。这表明替代效用并不能完全解释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调研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农业机械化发展是由于原来农业合作关系的瓦解,其演化路径为"合作开始瓦解—机械化发展—进一步瓦解合作—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水平"。这就解释了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与农业劳动力剩余并存的悖论问题。这种农业机械化发展路径加深了农业资本化,在客观上导致以机贻劳现象,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和降低农业竞争力。中国应选择劳动密集型农业发展道路,具体机制是建立新的合作机制以及充分利用相对价格较低的劳动力资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师乐 卫龙宝 伍骏骞
本文利用我国420个地级市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借鉴城乡二元经济理论,研究城镇化对农业机械化的短期作用和动态影响。主要结论有:(1)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短期内城镇化和农业机械化之间是竞争关系,资源贫乏的中部地区面临着更加矛盾的抉择。(2)从动态来看,中国高速的城镇化进程降低了农业人口密度,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变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3)当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后,城镇化和农业机械化的短期竞争关系得到缓解,拉动作用减弱。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更好地理解现行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关系提供了一个产业互动的视角。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城镇化 工业化 农村劳动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振 孔祥智
虽然当前我国粮食产出结构性过剩,但是在主动调减粮食种植面积与应对未来消费需求增加的宏观情境下,更需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不下滑。农业机械化作为粮食产出的关键影响因子,一直以来倍受关注。但是,现有的实证研究大都忽略了农业机械化与粮食产出之间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偏差。对此,本文基于2003-2008年中国全部县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县级层面"先试点、再逐步推广"的准自然实验特征,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方法,衡量了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产出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产出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倾向值匹配后的估计结果显示,粮食产出关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弹性为1.28。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如下政策含义: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应成为保障粮食产能的一项重要政策抓手,这就需要攻克粮食作物农业机械化的薄弱环节、着力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继续推进与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