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39)
- 2023(9309)
- 2022(8029)
- 2021(7502)
- 2020(6265)
- 2019(14733)
- 2018(14641)
- 2017(28121)
- 2016(15754)
- 2015(17897)
- 2014(18330)
- 2013(18285)
- 2012(17177)
- 2011(15598)
- 2010(15953)
- 2009(14893)
- 2008(15102)
- 2007(14335)
- 2006(12546)
- 2005(11271)
- 学科
- 济(69610)
- 经济(69550)
- 农(49990)
- 业(49982)
- 管理(38681)
- 农业(33129)
- 企(28564)
- 企业(28564)
- 方法(28223)
- 数学(25119)
- 数学方法(24896)
- 业经(20087)
- 中国(18235)
- 财(17703)
- 地方(15345)
- 制(14560)
- 学(12997)
- 贸(12653)
- 贸易(12649)
- 农业经济(12405)
- 易(12315)
- 发(11742)
- 务(10407)
- 财务(10383)
- 财务管理(10346)
- 银(10193)
- 银行(10164)
- 体(9892)
- 策(9892)
- 企业财务(9785)
- 机构
- 学院(232706)
- 大学(226273)
- 济(95361)
- 经济(93221)
- 管理(86405)
- 研究(76512)
- 理学(74043)
- 理学院(73249)
- 管理学(71980)
- 管理学院(71560)
- 农(60974)
- 中国(60607)
- 科学(47778)
- 京(47264)
- 农业(46740)
- 财(42546)
- 业大(41469)
- 所(40212)
- 江(38002)
- 中心(37568)
- 研究所(36087)
- 财经(33275)
- 范(30603)
- 师范(30309)
- 经(30046)
- 州(29783)
- 北京(29334)
- 农业大学(28784)
- 经济学(28498)
- 省(27706)
- 基金
- 项目(147060)
- 科学(113718)
- 研究(110664)
- 基金(103651)
- 家(89488)
- 国家(88588)
- 科学基金(74698)
- 社会(68546)
- 社会科(64365)
- 社会科学(64343)
- 省(60265)
- 基金项目(55557)
- 教育(50194)
- 划(48661)
- 编号(48624)
- 自然(46435)
- 自然科(45246)
- 自然科学(45232)
- 自然科学基金(44411)
- 资助(41678)
- 成果(39380)
- 农(34289)
- 发(33215)
- 重点(32611)
- 部(32594)
- 课题(32433)
- 创(29997)
- 性(28705)
- 创新(28019)
- 科研(27987)
- 期刊
- 济(114777)
- 经济(114777)
- 农(65569)
- 研究(64718)
- 中国(51147)
- 农业(44312)
- 学报(38111)
- 科学(34324)
- 财(33965)
- 大学(29275)
- 学学(27812)
- 业经(25972)
- 管理(25307)
- 教育(24324)
- 融(23630)
- 金融(23630)
- 业(20813)
- 技术(20650)
- 问题(16762)
- 财经(16161)
- 经济研究(15360)
- 农业经济(15013)
- 农村(14946)
- 村(14946)
- 版(14937)
- 经(13848)
- 世界(12409)
- 经济问题(12290)
- 技术经济(12128)
- 资源(11625)
共检索到351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得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渠道较少、外出就业以短期输出为主、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缺乏、城市本身的就业压力制约等问题。这与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量过大、城市就业压力增大、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减弱、农民自身素质低下等有关。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以系统化的理念、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市场化的行为进行宏观调控与组织,统筹规划,实施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壮大劳动力大容量转移的载体,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农村经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郝山
"农民—农民工—市民"的两阶段转移模式是我国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区别西方国家"一步转移理论"所具有的特有模式,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不能对我国"农民工"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为此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指出农民工市民化依然存在的障碍,针对性地提出通过创建农民工市民化的准入机制、稳定机制以及融合机制来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平华
本文分析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宏观管理,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强化职业培训,改善务工环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齐伟 张月水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琬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通过对柳州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几条重要对策。
关键词:
柳州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贺宇
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项政府主导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当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面临着三种棘手的政府间利益博弈问题。即政府部门间利益博弈、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利益博弈、劳动力输出地政府与输入地政府间利益博弈。这些利益博弈问题,增加了政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难度,阻碍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整体进程。文章就此进行了着重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明拥军 陈彤
新疆是农业大区,研究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律及特点、寻找未来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向与途径,可以为国家政策引导和促进社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本文在对新疆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情况进行梳理的同时,总结了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导向。
关键词:
新疆 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平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敬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柯美成
农村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政府决策以及理论界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这个问题迄今未能拿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的妥善办法。本文拟谈一些探索性意见和建议。 据有关权威部门90年代初的预测,“八五”期间我国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为1.1亿人,加上当时农村已有1亿以上剩余劳动力,“八五”末需要安排的农村劳动力为2.1亿多人,到2000年则增加到3亿人以上。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扬
1.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呈上升趋势。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场所,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转移。这种转移模式优势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可以直接在当地农村从事工作,同时还可兼顾家庭的农业生产。在传统观念中农业的收入比较稳定,农民不会主动放弃农业生产活动。此时,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不容忽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延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钟燕 叶果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标准着手,对近些年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由此所引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受阻分析 战略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