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00)
- 2023(14392)
- 2022(12016)
- 2021(11321)
- 2020(9426)
- 2019(21142)
- 2018(21269)
- 2017(39676)
- 2016(22261)
- 2015(24771)
- 2014(24737)
- 2013(24079)
- 2012(22280)
- 2011(20252)
- 2010(20909)
- 2009(19944)
- 2008(19983)
- 2007(18545)
- 2006(17115)
- 2005(15691)
- 学科
- 济(80485)
- 经济(80361)
- 业(72938)
- 管理(71342)
- 企(52489)
- 企业(52489)
- 农(50901)
- 农业(33768)
- 财(27391)
- 制(26921)
- 业经(26142)
- 方法(25730)
- 中国(23999)
- 数学(21089)
- 数学方法(20776)
- 体(19106)
- 策(18282)
- 银(17932)
- 银行(17894)
- 行(17096)
- 学(16913)
- 地方(16518)
- 务(16093)
- 财务(16035)
- 财务管理(15989)
- 融(15213)
- 金融(15206)
- 企业财务(15150)
- 贸(14420)
- 贸易(14413)
- 机构
- 学院(308347)
- 大学(303868)
- 济(124513)
- 经济(121435)
- 管理(116031)
- 研究(109349)
- 理学(96347)
- 理学院(95310)
- 管理学(93770)
- 管理学院(93161)
- 中国(89563)
- 农(70571)
- 京(65740)
- 财(65180)
- 科学(64756)
- 所(56413)
- 农业(54203)
- 江(52740)
- 中心(51839)
- 业大(50225)
- 研究所(50144)
- 财经(47405)
- 经(42781)
- 北京(41293)
- 州(40687)
- 范(39782)
- 省(39746)
- 师范(39293)
- 院(39062)
- 经济学(35757)
- 基金
- 项目(192921)
- 科学(150460)
- 研究(146039)
- 基金(136586)
- 家(119244)
- 国家(118052)
- 科学基金(99794)
- 社会(90598)
- 社会科(85285)
- 社会科学(85265)
- 省(77533)
- 基金项目(70716)
- 教育(67066)
- 划(64230)
- 自然(62679)
- 编号(61772)
- 自然科(61155)
- 自然科学(61136)
- 自然科学基金(60082)
- 资助(55567)
- 成果(52767)
- 课题(44035)
- 重点(43613)
- 部(43192)
- 发(42387)
- 制(40754)
- 创(39859)
- 性(38915)
- 创新(37285)
- 农(37207)
- 期刊
- 济(157619)
- 经济(157619)
- 研究(97223)
- 中国(78886)
- 农(73240)
- 财(53558)
- 学报(49755)
- 农业(48926)
- 管理(46032)
- 科学(45760)
- 教育(40520)
- 融(39722)
- 金融(39722)
- 大学(39218)
- 学学(36852)
- 业经(29714)
- 技术(27790)
- 业(25096)
- 财经(24154)
- 经济研究(21690)
- 经(20791)
- 问题(20310)
- 版(17970)
- 农村(16724)
- 村(16724)
- 世界(16150)
- 农业经济(15666)
- 现代(14742)
- 贸(14296)
- 技术经济(14264)
共检索到50752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谌争勇
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在始于2003年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均选择了省联社模式,但这一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存在所有者缺位、法人治理虚化和脱节等制度瑕疵,导致农村信用社面临"内部人控制"和"外部人干预"的双重风险。为此,建议对省联社模式分步推行二次改革予以矫正。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穆争社
改革后,省级政府成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主体,承担对其的依法管理职能、行业管理职能和金融风险处置责任,但中央政府仍掌握金融监管职能,导致省级政府履行职能尤其是金融风险处置责任缺乏有力手段,产生了履职中的权责配置错位问题,由此造成了管理体制向改革前复归等问题。深化改革的方向是,中央政府将金融监管职能下放省级政府,并建立分别由省级金融服务办公室、省级金融监管机构、省级联社依次履行对农村信用社依法管理职能、金融监管职能、行业管理职能的格局,以理顺权责关系,促进实现管理体制改革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文莉
以陕西省为例,对农村信用社现行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产权关系不清、法人治理结构不科学等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农村信用社管理创新的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对陕西省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进行了设计,进而提出了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管理体制 陕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芳
国务院虽就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做了较为详细的政策规定 ,但由此引发的一些相关理论问题需要认真对待。本文对其中的省级政府在农村信用社经营决策层面上延伸权力问题、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所需配套支持问题、农村信用社实行合作制的路径选择问题做了理论研究 ,并给出解决思路。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深化改革 配套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雷春柱
我国农村信用社创建已有 5 0多年的历史 ,尽管几经周折 ,但管理体制一直没有理顺。由于体制不顺 ,导致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结算、外部环境、网点生存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严重制约了业务发展。本文认为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问题是建立省一级行业管理组织 ,建议将农村信用社交省政府管理。农村信用社移交省级政府后 ,其管理体制建议按全国统一规章、省市两级管理、县市一级经营 (法人 )、乡镇设分支机构的模式安排构造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管理体制 改革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蓝虹 穆争社
改革后,省级政府成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主体,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紧急贷款帮助处置金融风险,中国银监会履行金融监管职能。这种管理职权的配置,造成了省级政府因缺乏动态掌握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手段产生的权责不对称,以及省级政府金融风险处置责任虚拟化导致的权力制衡机制缺失。进一步改革的方向是,将中国银监会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管职能下放省级政府,使其拥有对农村信用社的全面管理权,并由省级金融服务办公室、省级银监局、省级联社分别履行依法管理、金融监管、行业管理职能,同时设立以省级政府为出资主体的金融风险处置基金,以构建权责对称、权力制衡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管理体制 权责不对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飞 刘飞鹏
中国农村信用社是伴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逐步发展壮大的。195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在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上作出了"大力发展农村信用社"的决定,到1957年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88368个。1956年至1973年期间,农村信用社曾两次划归农业银行管理,先后下放给人民公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穆争社 蓝虹
改革后,省级政府成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主体,承担对其的依法管理职能、行业管理职能和金融风险处置责任,但金融监管职能仍由中国银监会履行,导致省级政府缺乏履行金融风险处置责任的手段,产生了履职中的权责配置错位问题;同时,金融风险处置资金主要依靠中央银行紧急贷款,易于造成省级政府承担的金融风险处置责任虚拟化;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产生了管理体制向改革前复归。深化改革的方向是,中央政府将金融监管职能下放省级政府,并建立在省级政府统一领导下,分别由省级金融服务办公室、省级金融监管机构、省级联社依次履行对农村信用社依法管理职能、金融监管职能、行业管理职能的格局,以理顺权责关系;同时,以省级政府为出资主体建立金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新华 钟昌彪 左健
目前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与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内部人控制、农信社功能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本文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信社 产权制度 管理体制 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乐柱 王家传
目前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体制混乱 ,原因在于对农村信用社的阶段性定位及其经营目标认识不足而又强制性制度变迁。从减小制度变迁成本考虑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与设计 ,应充分利用当前的“三会”资源 ,完整法人产权 ,选好“当家人” ,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 ,并取得政府支持。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管理体制 法人治理结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希泽 谢设清 刘春生
当前正在进行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在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中,经过有关各方的协调努力,进展顺利且效果初显。但是,在改革中,尤其是在省级联社建立并运行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改革的进程和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认为,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承担着对辖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其管理理念应定位在:淡漠权力,服务至上;宏观超脱,把握方向;依法规范,民主科学。同时,充分发挥省级联社在改革中的能动作用。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管理体制 省级联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树旺 成金华
(一)对既有改革思路的评价 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类特殊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于其风险程度的严重性和相关利益群体(农民)问题的敏感性,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最新一轮的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始于1996年,概括地讲,大致经历了行社脱钩、规范化改革、设立市(地)或省级联合社、实行省级统一法人以及目前正在试点的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等5个主要阶段。顺着这一改革脉络,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一种以合作制为导向的改革思路。可以说,合作制既是我国政府主导型的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前提,也是归宿。由于农村信用社最初是按照合作制原则设计的,因此,完善合作制从理论上讲是符合其必然逻辑的。客观地讲,这些改革尝...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盛光
作为新一轮农信社深化改革博弈妥协的产物,"省联社"管理模式在金融改革实践中出现了功能异化,并产生制度困境。在比较股份制改革模式、金融监管模式、行业协会模式、金融服务公司四种模式优劣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兼具"行业管理"与"行业服务"的农村合作银行模式才是"省联社"制度重塑的最优选择。
关键词:
省联社 制度重塑 农村合作银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穆争社
自2003年我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后,省级政府成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主体,但中央政府仍保留着对其的金融监管职能,产生了履职中的权责配置错位问题,易于导致金融监管动力不足、省级政府规避承担金融风险处置责任的道德风险行为。省级政府授权省级联社管理农村信用社,使其成为真正的管理主体,并同时履行行政管理职能、金融监管职能、行业管理职能,导致管理体制向改革前复归,原有体制弊端重现。深化改革的方向是:中央政府下放金融监管职能;同时,建立在省级政府统一领导下,分别由省级金融服务办公室、省级金融监管机构、省级联社履行对农村信用社依法管理职能、金融监管职能、行业管理职能的体制。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