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26)
- 2023(11818)
- 2022(9288)
- 2021(8498)
- 2020(7168)
- 2019(15734)
- 2018(15905)
- 2017(30389)
- 2016(16696)
- 2015(18995)
- 2014(19213)
- 2013(18748)
- 2012(16977)
- 2011(14830)
- 2010(15528)
- 2009(14968)
- 2008(15338)
- 2007(14424)
- 2006(13335)
- 2005(12621)
- 学科
- 业(84161)
- 济(71684)
- 经济(71564)
- 企(67245)
- 企业(67245)
- 管理(61069)
- 农(45906)
- 农业(30525)
- 业经(29974)
- 财(24763)
- 方法(24290)
- 中国(22700)
- 制(19042)
- 务(17701)
- 财务(17656)
- 财务管理(17630)
- 企业财务(16601)
- 技术(16450)
- 数学(16367)
- 数学方法(16158)
- 策(15500)
- 地方(14895)
- 体(14532)
- 理论(14129)
- 和(13347)
- 划(13325)
- 发(12420)
- 贸(12353)
- 贸易(12341)
- 银(12002)
- 机构
- 学院(242179)
- 大学(232848)
- 济(102990)
- 经济(100857)
- 管理(96747)
- 理学(81074)
- 理学院(80393)
- 管理学(79316)
- 管理学院(78888)
- 研究(76371)
- 中国(65162)
- 农(51336)
- 财(50151)
- 京(49263)
- 江(42471)
- 科学(42371)
- 农业(38501)
- 所(37922)
- 财经(37786)
- 中心(37464)
- 业大(36526)
- 经(33928)
- 州(33210)
- 研究所(33083)
- 北京(30877)
- 范(30133)
- 师范(29928)
- 经济学(29370)
- 经济管理(28244)
- 省(27984)
- 基金
- 项目(145540)
- 科学(116198)
- 研究(115422)
- 基金(103826)
- 家(87150)
- 国家(86090)
- 科学基金(75892)
- 社会(74936)
- 社会科(70495)
- 社会科学(70476)
- 省(60414)
- 基金项目(54714)
- 教育(51869)
- 编号(49998)
- 划(47196)
- 自然(45252)
- 自然科(44217)
- 自然科学(44209)
- 自然科学基金(43469)
- 成果(40578)
- 资助(40522)
- 业(34701)
- 课题(33912)
- 发(33205)
- 创(32965)
- 部(32201)
- 重点(31901)
- 制(30907)
- 性(30518)
- 国家社会(30158)
- 期刊
- 济(134896)
- 经济(134896)
- 研究(75594)
- 中国(57231)
- 农(55577)
- 财(42285)
- 管理(39513)
- 农业(36961)
- 科学(31010)
- 学报(30304)
- 融(29535)
- 金融(29535)
- 教育(29181)
- 业经(29041)
- 大学(25248)
- 技术(24593)
- 学学(23415)
- 业(19234)
- 财经(19118)
- 问题(18430)
- 经济研究(18284)
- 经(16599)
- 农村(15093)
- 村(15093)
- 农业经济(14448)
- 技术经济(14280)
- 世界(13796)
- 版(12646)
- 现代(12567)
- 经济问题(12535)
共检索到396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蒋建平
在这次“全国持续农业与农业现代化研讨会”上,我就有关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供大家讨论。 1 对农业基础产业地位与农业现代化的再认识问题 80年代,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年平均增长速度达6.4%,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全世界尚有7.8亿人饥饿和营养不良、12亿人处于贫困线以下的情况下,中国基本上解决温饱并正在迈向小康,这对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具有重要深远影响。我国农业成就来之不易!如何加以巩固发展,是值得高度重视的一大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总的看来,我国农业基础脆弱,综合生产力水平不高,效益较低,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并不牢固。近来乱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夏清明
为推进西部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现代化建设,本文着重分析了西部农业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理顺现行农业管理体制和科技推广机制以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西部 科技进步 农业现代化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沈月琴 顾蕾 沈月娣 应新缓 万刚
山区生态环境脆弱 ,易遭受自然灾害 ,必须以林业为基础 ,保护生态环境 ,防止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等 ,使山区本身社会经济得以发展 ,同时又为下游城镇区域提供生态安全保障。因此 ,山区现代化建设涉及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 ,涉及产业结构调整与集镇化等均衡发展问题 ,涉及多方参与的问题。参 5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玉蕾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产业结构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进行改革,进而保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经济管理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加强政府引导、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体制等对策,进而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熊尚鹏
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农业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培养新型农民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从我国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意义、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以期快速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志澄
建设与国民经济相协调,与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农业,应从战略上给农业、农村、农民和农村改革升温,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选择相应的技术路线,并使科技兴农的策略落到实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要有与之相应的农用工业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郝大江 黎映宸
部署和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是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和变革。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究其本质是市场问题,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核心是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基于我国农业市场发展现状,并对我国农业用地流转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分析,其结论表明,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对于培育我国农业市场经济主体、实现农业生产规模经济、推动城乡市场统一,以及实现城乡经济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推动农业用地流转不仅是我国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祝华军 田志宏 魏勤芳
为推动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全国各地投入了相当数量的资源建设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工厂化农业示范园区 ,尤其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建设的现代农业园区数量多、投资大、技术高、设施先进 ,对推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起到积极的推广示范作用 ,但是也暴露出一些迫切需要思考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
农业园区 规划 土地权属 协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仲威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农业现代化,还包括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资金来源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两大问题。依据中国的实际与四十多年的经验,解决这两大问题主要依靠农业内部的潜力为主,外力为辅,即向农业深度和广度进军,具体说:①稳定农村的正确的现行政策;②强化以农业科技为核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③大力开发庭院资源,发展庭院经济;④推行“三划一同”农业科学调控体系手段。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叶茵
本文对昆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强调昆明实现农业现代化应重视:农村工业化和独具特色的城郊型农业问题,基础设施和支农工业问题,依靠科技和科技兴农问题,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问题,人口素质问题。提出了昆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与措施:分步和分区实施,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认真规划,积极试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海雪
农业经济多元化对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必须调整农产品的品质和档次,着力提升现代集约型、精准型农业,构建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体系,加强生态农业经济建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多元化经济,并提升政策上支持的力度,才能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
农业经济多元化 农业现代化 政策支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东阳 蒋建平
长期以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建设方针,对于推动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是,近四十年来的实践表明,由于没有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来看待,将农业的产业性质等同为“基础”对待,使农业缺乏与其它产业平等交换利益的地位和公平的要素替代机会,改造传统农业仍然局限在“农业是基础”的传统指导思想内,而不能彻底改造旧的经济结构和传统的生产方式。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加速“两个转变”的新形势下,要把农业提高到“基础产业”的高度上来,才能揭示出产业结构变革与利益调整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意义;其目的在于把中国农业建设成为强大的基础产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东阳 蒋建平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现代化理论建设的指导思想,目的在于兴农、增值、繁荣市场、富裕农民。其内涵在于农民是基础产业的主体,着眼于9亿农民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没有9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我国的小康,不依靠9亿农民的力量就不可能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家庭经营是基础产业的根本制度,着眼于我国农民积极性的发挥和合法权益的维护;强调农户+一体化组织的建设模式,取决于我国农民在现实实践中的选择和对组织制度的创新;而产业一体化作为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战略目标获得了巨大成功,也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验证,已逐步成为我国选择改造传统农业最有效的目标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以市场为龙头实现农业现代化──寿光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山东省寿光市农业委员会寿光市地处山东省北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海岸线长57公里,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有34个乡镇,1007个村,101.34万人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国斌 张东爽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三化"同步发展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本保障。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拥有丰富的天然禀赋、发展迅速的县域经济、突出农业优势的"工业反哺农业"、稳定的农业核心地位和农业科技投入等优势,但同时又面临着工业化结构失衡、城镇化制度缺失、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转化与推广能力不足等劣势。因此,吉林省在坚持同步性、创新性、特色化、低碳化四大原则的前提下,提出通过"三化"统筹发展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关键词:
“三化” 统筹发展 农业现代化 吉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