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04)
- 2023(12183)
- 2022(9928)
- 2021(8992)
- 2020(7545)
- 2019(16485)
- 2018(16434)
- 2017(31040)
- 2016(16824)
- 2015(18974)
- 2014(19092)
- 2013(19057)
- 2012(17884)
- 2011(15805)
- 2010(16572)
- 2009(15911)
- 2008(16050)
- 2007(15226)
- 2006(13922)
- 2005(12828)
- 学科
- 业(86965)
- 济(80143)
- 经济(80034)
- 企(69379)
- 企业(69379)
- 管理(61080)
- 农(50047)
- 业经(33535)
- 农业(33463)
- 方法(28142)
- 财(24905)
- 中国(21230)
- 数学(19681)
- 数学方法(19445)
- 技术(18717)
- 制(18180)
- 地方(18135)
- 务(17133)
- 财务(17106)
- 财务管理(17084)
- 企业财务(16089)
- 策(15826)
- 体(14046)
- 理论(13973)
- 和(13834)
- 划(13696)
- 产业(13120)
- 农业经济(12819)
- 发(12550)
- 贸(12487)
- 机构
- 学院(253036)
- 大学(242625)
- 济(108834)
- 经济(106678)
- 管理(102188)
- 理学(86521)
- 理学院(85776)
- 管理学(84587)
- 管理学院(84134)
- 研究(79435)
- 中国(65932)
- 农(55421)
- 京(51009)
- 财(50132)
- 科学(45224)
- 江(43661)
- 农业(41760)
- 业大(39921)
- 所(39146)
- 中心(38970)
- 财经(38118)
- 研究所(34362)
- 经(34113)
- 州(33950)
- 北京(31573)
- 经济学(31063)
- 范(30639)
- 师范(30397)
- 经济管理(30180)
- 省(29653)
- 基金
- 项目(156141)
- 科学(124704)
- 研究(121416)
- 基金(112008)
- 家(94490)
- 国家(93367)
- 科学基金(82381)
- 社会(79850)
- 社会科(75251)
- 社会科学(75233)
- 省(65447)
- 基金项目(59471)
- 教育(53030)
- 编号(51167)
- 划(50530)
- 自然(49516)
- 自然科(48386)
- 自然科学(48377)
- 自然科学基金(47588)
- 资助(43664)
- 成果(40471)
- 业(36681)
- 发(36479)
- 创(35605)
- 课题(34486)
- 部(34008)
- 重点(33864)
- 国家社会(32378)
- 创新(32319)
- 制(32276)
- 期刊
- 济(141904)
- 经济(141904)
- 研究(75309)
- 农(60984)
- 中国(58838)
- 财(41830)
- 管理(41354)
- 农业(41117)
- 科学(34592)
- 学报(34008)
- 业经(31419)
- 大学(28194)
- 融(26747)
- 金融(26747)
- 学学(26563)
- 教育(25909)
- 技术(25386)
- 业(20573)
- 财经(19371)
- 问题(18955)
- 经济研究(18918)
- 经(17027)
- 技术经济(15978)
- 农村(15635)
- 村(15635)
- 农业经济(15505)
- 版(14245)
- 世界(14117)
- 现代(13313)
- 经济问题(13274)
共检索到405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青平 王敬斌 蔡炜炜
乡村产业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和必然前提,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城乡要素循环、推进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重要支撑。新时代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但当前乡村产业振兴仍面临产业融合发展失衡、要素与科技支撑乏力、经营体系急需优化和市场作用发挥失灵等问题。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要从促进产业融合与转型、加强要素流动与科技装备支撑、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经营体系、发挥政府与市场协同效应四个方面发力,同时处理好乡村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农民增收、城乡融合和国内外循环四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
农业强国 乡村振兴 乡村产业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良山 柯福艳 徐知渊 龙文军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改变对乡村发展的认知理念,重塑乡村文化形式、丰富乡土文化内容、提升乡村文化品质、弘扬乡土文化精神。文章分析了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挖掘乡土文化、扶持文化主体、加强文化嫁接等振兴乡村文化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乡村文化 传承主体 文化空间 产业文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建国
创新收入保险有效打破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破解了市场供求等多方原因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伟大目标。农业是强国之基,立国之本。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保产险)通过产品、技术、服务创新,在保障粮食安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完善乡村治理、保障农民收益等方面发挥大型国有保险公司的社会担当,在助力服务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和有益探索。
关键词:
强国建设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杰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的经济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相对于城市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经济状态。随着现阶段国家对农村的不断重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也不断开展。乡村经济复兴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将结合现阶段农村经济层面发展趋势,并且对乡村经济振兴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关于乡村经济振兴的新思路。
关键词:
农村经济 乡村振兴 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亚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我国新时代新征程的“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农业强国的提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政策导向。农业强国建设需要通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来落实,并且对“五大振兴”提出内在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五大振兴”,要立足国情农情,完善城乡人口互动体制机制和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农业科技能力和强化现代科技支撑,建设现代农业体系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升我国全球农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鸿凯
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可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目标的质变提升、发展路径的转型升级、发展内生动力的强化升级和发展水平的持续升级。但目前我国农业强国建设中仍面临政策支持度与适用性不足、制度创新与农业发展创新间存在一定滞后性、政府主导下的监管防控与信息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困境。因此,未来应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明确农业强国目标追求;加强科技要素在农业农村的嵌入力度与范围,优化农业强国的路径设计;优化金融服务农村的能力水平,助力农业农村自主性研发创新;创新政府监管模式和引导方式手段,进一步盘活农村生产要素与资源利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思路和战略部署,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到今年中央1号文件具体部署,数月之内迅速得到贯彻落实。近期,江苏等一些地方已陆续出台相关实施意见,拿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的确,乡村振兴不是一个喊喊而已的口号,对于一个农业人口仍占主体、城乡总体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乡村振兴的意义可谓重大而深远。从某种角度来说,乡村的振兴也意味着我国城乡发展格局的重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丹
乡村文化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乡村文化振兴,就是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乡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使广大农村焕发文明新气象。文章立足濮阳市文化发展现状,总结成效、分析问题,提出来未来实现文化振兴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希望对于今后濮阳市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乡村文化振兴 濮阳市 发展思路 重点任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文强
在中国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乡村人力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出,给乡村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乡村振兴必须将人才振兴置于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任务之中,让更多的人才留在乡村和流回乡村,为此需要以破除二元户籍制度为前提促进城乡人才合理流动,以构建风险防控机制为重点加强对下乡返乡创业的支持,以创新有效激励机制为动力推动人才智力服务乡村,以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为关键促进乡村人才培养,以激发主体积极性为保障强化乡村人力资本投资,从而激活乡村人才振兴的内在动力,引导更多的人才智力汇聚到乡村振兴的洪流中来。
关键词:
人才 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惠 贾红强
近年来,农业农村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民间投资主导作用逐渐增强。同时,农业投资增速波动下滑、农业农村融资难、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社会资本投入热情仍不高涨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这与农业农村增长动力不足、生产成本上升、外部风险加大、资金投入与耕地资源禀赋不匹配、农业人才短缺等因素有关。“十四五”时期,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科技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均环境改善需求不断增加,为拓展农业农村投资提供了动力。对此,建议构建农业农村投资多元化投入新格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培育多元投资主体,打造良好的农业农村投资环境。
关键词:
农业农村投资 乡村振兴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辉 乔露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基础。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阶段,农业强国与乡村产业振兴通过保障食物安全供给、农业全链竞争力提升、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形成了互相依托、相辅相成的联动机制。农业强国建设视域下的乡村产业振兴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乡村发展实践表明,乡村产业振兴仍然面临农业基础不稳固、城乡产业融合程度低、乡村产业生态化程度低、小农户与现代化衔接力度不足的现实难题,要积极推进科技强农、组织联农、城市带农、绿色兴农等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祝红梅
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金融部门持续强化重点领域支持,提供多元化、系统性服务党的二十大作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部署,这不仅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近日,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金融服务、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金融支持、加强农业强国金融供给等九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
农业强国 乡村振兴 金融供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博敏 戴嵘 杜建军
文章基于我国1690个县(市、区)2013—2018年的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等方法分析了农业产业集聚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产业集聚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产业集聚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在控制内生性、空间效应及更换农业产业集聚度量指标后结论依然稳健;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是我国农业产业集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机制。因此,各地区应以资源禀赋优势为基础,引导形成农业产业高水平集聚,以此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佐
本文认为,物流管理活动渗透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基础性产业之一。物流业振兴规划的出台确立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战略产业地位,指明了物流业振兴的发展道路,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新起点,但物流业仍是发展中的经济学和管理学范畴。推广现代物流管理理念、降低我国物流总成本、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最主要的就是要放开市场、解除管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物流企业的使命就是帮助客户提高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物流业 振兴规划 管理服务 竞争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姜长云
论文力图澄清农业强国建设中的四大重要关系,提出建设农业强国更加强调培育具有规模化比较优势和强势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更加强调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思维;对于多数省份来说,与其要推进农业强省建设,不如找准自身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的位置精准施策、协同发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构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两大支柱。不宜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不等于推进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建设。要兼顾农业强国建设结果的国际可比性和农业强国建设道路、路径的中国特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