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73)
2023(8072)
2022(6944)
2021(6346)
2020(5414)
2019(11798)
2018(11818)
2017(22292)
2016(12510)
2015(13719)
2014(14027)
2013(13684)
2012(12571)
2011(11335)
2010(11663)
2009(11242)
2008(11321)
2007(10331)
2006(9304)
2005(8953)
作者
(36522)
(30727)
(30174)
(29264)
(19508)
(14624)
(13844)
(11546)
(11383)
(11225)
(10401)
(10355)
(10134)
(9952)
(9917)
(9443)
(8996)
(8949)
(8947)
(8718)
(7765)
(7531)
(7343)
(7072)
(6966)
(6822)
(6814)
(6807)
(6260)
(5980)
学科
(44208)
管理(44127)
经济(44114)
(38181)
(33760)
企业(33760)
(17497)
方法(17221)
(16848)
数学(14126)
数学方法(13888)
中国(12779)
(11772)
业经(11203)
(11178)
(11116)
(11096)
财务(11079)
财务管理(11051)
(10854)
银行(10841)
企业财务(10606)
(10317)
(9479)
金融(9477)
体制(9441)
理论(8465)
技术(8119)
(7833)
(7643)
机构
大学(178623)
学院(175907)
(69407)
经济(67672)
管理(64721)
研究(60841)
理学(54336)
理学院(53710)
管理学(52734)
管理学院(52395)
中国(48806)
(39436)
(38569)
科学(36211)
(30860)
(29773)
财经(29651)
(29073)
中心(29005)
研究所(27392)
(26711)
业大(25006)
北京(24341)
(23161)
农业(22618)
(22518)
师范(22220)
财经大学(22012)
(21967)
经济学(21643)
基金
项目(113101)
科学(89579)
基金(83433)
研究(81974)
(73143)
国家(72546)
科学基金(62230)
社会(52749)
社会科(50040)
社会科学(50030)
(43542)
基金项目(43361)
自然(40400)
自然科(39467)
自然科学(39455)
教育(38886)
自然科学基金(38789)
(37155)
资助(34140)
编号(31908)
成果(28194)
(26249)
重点(25966)
(25809)
(23725)
(23410)
课题(23353)
(22900)
教育部(22347)
创新(22317)
期刊
(81673)
经济(81673)
研究(56344)
中国(42584)
(34173)
学报(29562)
管理(27282)
(26748)
科学(26156)
大学(22835)
教育(21682)
(21495)
金融(21495)
学学(21190)
农业(17000)
财经(15827)
技术(15175)
(13524)
经济研究(12337)
业经(11936)
问题(10427)
(9313)
财会(8945)
图书(8773)
(8732)
会计(8646)
理论(8606)
(8131)
科技(7882)
技术经济(7703)
共检索到282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素莲  
内部控制理论从其产生、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其历史演变轨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形成、发展与完善两个阶段.对内部控制的理解,目前主要有结构说、制度说和要素说等几种较为典型的观点,尤以COSO报告为代表.本文结合已有的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成果,对内部控制进行了系统性思考,即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信息与沟通等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各要素间的耦合.其中,控制环境是基础,风险评估是中心,信息与沟通是平台,控制活动是手段,监督是反馈机制.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刘炜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取决于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治理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强弱与内部审计成果利用密切相关,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落地体现为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效果有赖于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使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雪媛  曹钢  
目前在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有待统一。内部控制和企业管理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内部控制在企业中如何定位、企业是否有必要建设内部控制等问题是企业当前研究和建设内部控制必须明确的问题。一、内部控制的发展与管理理论的发展亦步亦趋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美英  郑小荣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同时提出了自2011年起逐步在上市公司中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内部控制审计成为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一项重要的独立鉴证业务。从国外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效果来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董大胜  
在审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中,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状况 进行评审,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全面审计、突出重点” 审计方针的进一步落实,在审计实务工作中,进一步依赖和做好内部控制评审,已经成为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防范审计风险的迫切要求。然而,我们目前对内部控制评审理论和应用技术方法的研究,似不能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笔者试谈管见,以期引起进一步的讨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樊行健  刘光忠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至今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模型或概念框架,导致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难以深入。目前有关内部控制概念框架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企业领域,对政府部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指导作用较为有限。在国际国内形势日益复杂多变的21世纪,政府部门运用公共权力管理社会事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加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建设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时代命题,而缺少统一规范的概念框架实属当前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缺憾。本文充分借鉴企业内部控制概念框架和其他学科概念框架研究的成果,同时紧密结合政府部门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功能特性,尝试构建一套涵盖定义、目标、原则、要素...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清香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对如何构建内部控制的概念框架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构建内部控制概念框架的方法是"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结合;构建内部控制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是内部控制的本质属性;内部控制概念框架的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的本质、对象、主体、目标、方法、规范和环境等理论要素。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淅勤  
本文以内部控制概念的不断]进为线索,梳理和归纳了内部控制由审计学视野到管理学视野,由内部牵制、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到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的不断]进过程,此过程也体现了风险管理导向。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龙平  朱锦余  
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审核报告是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一项新业务 ,急需对由此引起的相关理论与实务问题进行探讨。本文从内部控制评价的性质、范围、目标、评价标准、责任划分等九方面探讨了与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的理论问题 ,以期对我国注册会计师相关鉴证准则的制定和实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益君  
网络信息自由具有相对性和受控性。网络信息控制系统 ,包括对人的因素控制、信息控制、信息技术控制和信息政策法规控制等环节 ,体现出控制的系统性。应当注意体现网络信息控制的渐进性 ,以利于其在发展中规范 ,并在规范中发展。参考文献 7。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承玉  
采购成本控制应从系统性出发,关注企业采购的内部成本控制与外部成本控制,关注采购的显性成本控制与隐性成本控制,从全方位对采购成本加以关注。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夏勇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为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企业达成内部控制目标所必需的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这五个要素的关系如图1所示: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高爽  
作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和实施主体,董事会对于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及成效至关重要。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本文利用2005-2017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基于内控主体角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实施主体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十分显著,董事会规模和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设立审计委员会、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能够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独立董事比例对内控有效性则不存在显著影响。基于产权性质的分组检验表明,两职兼任对于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具有显著消极影响,而对非国有企业则不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鹏  董春雨  胡亚琼  
内部控制是维持企业长期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以2010—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会计法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外部会计监督与管理层法制观念分析在二者关系的中介与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会计法制的建设和实施情况正向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且外部会计监督在会计法制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管理层法制观念正向调节二者的关系。文章拓宽了会计法制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的研究途径,为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了指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孔玉生  刘成刚  陆希希  
近年来,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日益盛行,但现有研究鲜有将股权制衡单独作为重要影响因素加以剖析的。文章以三家酿酒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不同制衡股东性质带来的有效性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在中国特殊的公司治理环境下,适当引入股权制衡机制是提高上市公司绩效、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手段,而引入国有制衡股东更利于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