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77)
2023(6833)
2022(5623)
2021(5091)
2020(3862)
2019(9033)
2018(8866)
2017(16287)
2016(8724)
2015(9637)
2014(9944)
2013(9821)
2012(9744)
2011(9122)
2010(9549)
2009(8932)
2008(8898)
2007(8095)
2006(7650)
2005(7415)
作者
(27124)
(22500)
(22390)
(21131)
(14532)
(10684)
(10064)
(8751)
(8649)
(8262)
(7723)
(7530)
(7356)
(7273)
(7129)
(6922)
(6629)
(6548)
(6488)
(6304)
(5995)
(5463)
(5435)
(5279)
(5065)
(5064)
(5052)
(4997)
(4706)
(4431)
学科
(46289)
经济(46239)
管理(23046)
(22849)
(17438)
企业(17438)
地方(16917)
中国(16879)
(13020)
业经(12376)
方法(11257)
(9741)
地方经济(9662)
(9486)
农业(9225)
(9119)
金融(9119)
(8940)
银行(8931)
(8792)
理论(8360)
数学(8116)
(8058)
数学方法(7995)
(7674)
(7616)
(7405)
贸易(7394)
环境(7165)
发展(7086)
机构
学院(133175)
大学(131993)
(55865)
经济(54561)
研究(52274)
管理(46957)
中国(40389)
理学(38395)
理学院(37846)
管理学(37238)
管理学院(36967)
科学(30805)
(30498)
(27141)
(26973)
研究所(24056)
中心(22860)
(22701)
(21845)
(21150)
师范(20972)
北京(20346)
财经(19828)
(18692)
(18642)
(17713)
(17089)
业大(16903)
师范大学(16790)
经济学(16779)
基金
项目(78067)
科学(61489)
研究(61042)
基金(53908)
(46320)
国家(45834)
科学基金(38819)
社会(38466)
社会科(36366)
社会科学(36360)
(31896)
基金项目(27700)
教育(27474)
(26411)
编号(25766)
(23554)
自然(22426)
成果(22330)
自然科(21863)
自然科学(21855)
资助(21575)
自然科学基金(21439)
发展(19385)
课题(19233)
(19030)
重点(18161)
(16519)
(16374)
(15712)
国家社会(15522)
期刊
(75985)
经济(75985)
研究(48053)
中国(35403)
(21988)
教育(21656)
管理(20189)
(19952)
学报(18451)
科学(18272)
(16394)
金融(16394)
农业(15013)
大学(14206)
业经(13591)
学学(12788)
技术(12438)
经济研究(11772)
财经(10201)
问题(9613)
(8908)
图书(8590)
(7598)
(7122)
商业(7101)
(7048)
(6975)
论坛(6975)
世界(6914)
技术经济(6694)
共检索到230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淑  李松龄  
劳动者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成就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应是共享发展的主体。需要通过所有制形式的进一步改革,建立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价值形态——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为劳动力成为劳动者的资本提供制度基础。劳动力成为劳动者的资本,劳动者就能在市场决定的初次分配中,既获得与劳动力价值相当的劳动收入,又获得部分劳动剩余,提高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能力和程度。资本和劳动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二者量的变化能引起二者关系质的变化。由于资本在提高生产力水平中的积极作用,资本所有者共享发展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共建是共享的前提,正是因为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都是共建的参与者,二者也应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而且共建的渐进性和非均衡性决定了共享发展成果的渐进性和非均衡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辜晓川  杨海燕  
金融生态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概念。本文试图通过对金融业成长机制的再认识,分析金融生态理念出现的必然性以及对我国金融成长的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肖丽  
高校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加强自身建设和对读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改进提高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水平入手,注重为读者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空间;管理上注重人文关怀,树立“以人为本、读者至上、服务第一、变藏为用”工作准则;在规章制度管理中推行“换位思考”管理法,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获取信息的需求,进一步推动和谐图书馆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蔡克文  
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共享发展理念,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共同富裕的追求蕴含着朴素的共享发展意识;邓小平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初步表达了共享发展的基本要义;江泽民在领导开创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实践中,明确提出和阐述了共享发展的科学概念;胡锦涛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进一步阐述和丰富了共享发展的内涵;习近平在领导全国人民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实践中,全面升华了共享发展理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明  邹培  
以发展的眼光研究贫困问题,中国的减贫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共享发展理念下,精准扶贫不仅需要实现减贫,更需要实现可持续性减贫。可持续性减贫,就是要在努力消除贫困的同时,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提升人口素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使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保证减贫内在机制的可持续性和外在支撑环境的可持续性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共享发展理念下实现可持续减贫所需的扶贫系统重构及扶贫生态系统构建问题,提出了扶贫生态系统的概念,并从概念内涵、系统特征、机制设计、系统构建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全面打造和构建全社会扶贫生态系统的思路。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占虎  
发展理念直接关涉着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定位及其实践路径。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整体性发展,是新形势下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部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实事求是"的方法旨要。共享理念是其中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质。共享发展是最能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实践品格,是创新当代中国发展模式的落脚点和归宿。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澄清人们长期以来对共享理念的非社会主义解读,从整体性上阐明共享发展理念的社会主义有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国清  何怡  
全球正义观念承载着特定的价值理念。共同推进超越民族国家边界的区域共享发展是蕴含于全球正义观念之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基于共同利益、共同价值观念和全球正义理念,欧盟是在跨越民族国家边界层次上推进区域共享发展理念的先试先行者。它建构了某种超越民族国家的共享主权和权力模式,其成员国公民平等地分享着超越国家主权的公民身份,分享着作为欧盟公民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欧盟作为一个跨国共同体诠释了一种跨越民族国家的共享发展理念和全球正义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评估"后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共享发展理念与实践。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迎联  吕永刚  
精准扶贫概念的勃兴,肇始于我国理论界在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背景下对反贫困范式的重新审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扶贫机制改造、完善和重构。已有研究通过对精准扶贫的主体拓展、精准识贫的方法演进和精准治贫的路径选择等三大焦点问题的回应,初步诠释了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但从总体上看,精准扶贫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如何实现共享发展与精准扶贫的耦合推进、如何达成多元扶贫主体的合作共治、如何合理设定多维贫困测度指标及其权重,以及如何将返贫防控机制纳入精准扶贫机制等问题上,还需要后续研究的继续跟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蔡克文  
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共享发展理念,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共同富裕的追求蕴含着朴素的共享发展意识;邓小平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初步表达了共享发展的基本要义;江泽民在领导开创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实践中,明确提出和阐述了共享发展的科学概念;胡锦涛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进一步阐述和丰富了共享发展的内涵;习近平在领导全国人民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实践中,全面升华了共享发展理念。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奶金  林萍萍  郑钊  林庆林  刘飞翔  
共享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创新性的理论成果,用于指导社会扶贫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以及"2020年后扶贫"即将到来之际,探索建立共享发展理念下的社会扶贫机制是提升扶贫质量、拓展扶贫模式的重要内容。基于主体、目标、内容、方式及引导机制等角度对社会扶贫参与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相比传统扶贫模式,发现其在多维扶贫和可持续扶贫领域更具优势,但也存在缺乏有效监督和后续管理、依附性强、稳定性低、连续性不足等问题。据此,提出完善社会扶贫主体管理制度,实现各主体间交互式合作参与,构建市场化公平竞争机制,强化社会扶贫激励机制,构建多维扶贫开发体系等对策建议;而基于共享发展念的社会扶贫也将成为今后扶贫开发的重要研究领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晓洁  徐冬先  
马克思主义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共享价值特质,共享发展理念肇始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兼具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人用几十年的建设实践诠释了共享发展,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确定不同建设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提出明确的共享发展目标以及具体的共享发展措施。新时代,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对缩小贫富差距,改善民生体验,消除社会矛盾,营造公平正义社会环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迎联  吕永刚  
精准扶贫概念的勃兴,肇始于我国理论界在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背景下对反贫困范式的重新审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扶贫机制改造、完善和重构。已有研究通过对精准扶贫的主体拓展、精准识贫的方法演进和精准治贫的路径选择等三大焦点问题的回应,初步诠释了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但从总体上看,精准扶贫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如何实现共享发展与精准扶贫的耦合推进、如何达成多元扶贫主体的合作共治、如何合理设定多维贫困测度指标及其权重,以及如何将返贫防控机制纳入精准扶贫机制等问题上,还需要后续研究的继续跟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蔡克文  
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共享发展理念,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共同富裕的追求蕴含着朴素的共享发展意识;邓小平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初步表达了共享发展的基本要义;江泽民在领导开创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实践中,明确提出和阐述了共享发展的科学概念;胡锦涛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进一步阐述和丰富了共享发展的内涵;习近平在领导全国人民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实践中,全面升华了共享发展理念。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庆双  
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召开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会。2015—2020年,不仅是我国"十三五"的规划期,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同时也是为实现我党确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可谓"新三期叠加"。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及其战略部署,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经验教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