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16)
2023(11471)
2022(9449)
2021(8752)
2020(7712)
2019(18327)
2018(17940)
2017(35870)
2016(19076)
2015(22127)
2014(22132)
2013(22096)
2012(20434)
2011(18395)
2010(18971)
2009(18350)
2008(17347)
2007(15765)
2006(13532)
2005(12220)
作者
(54956)
(45870)
(45645)
(43620)
(29284)
(22150)
(21092)
(17769)
(17348)
(16462)
(15610)
(15402)
(14577)
(14490)
(14289)
(14266)
(13838)
(13502)
(13457)
(13289)
(11316)
(11308)
(11259)
(10475)
(10390)
(10356)
(10257)
(10077)
(9246)
(9005)
学科
(85620)
经济(85538)
(60955)
管理(58318)
(52066)
企业(52066)
方法(47068)
数学(42934)
数学方法(42330)
(28206)
金融(28204)
(26718)
(25838)
银行(25816)
中国(25744)
(24850)
(20637)
(19494)
财务(19450)
财务管理(19404)
(18990)
企业财务(18622)
业经(17242)
地方(16665)
(15736)
贸易(15723)
(15272)
(14211)
农业(14023)
理论(13769)
机构
大学(279058)
学院(278894)
(118576)
经济(116131)
管理(111200)
理学(96351)
理学院(95410)
管理学(93734)
管理学院(93230)
研究(86528)
中国(73835)
(57020)
(56677)
科学(50343)
财经(45788)
中心(43325)
(43126)
(42702)
(41563)
(40551)
业大(38985)
研究所(38893)
经济学(37618)
北京(35975)
经济学院(34341)
财经大学(34334)
农业(33671)
(33180)
(33159)
师范(32831)
基金
项目(181782)
科学(143749)
基金(133729)
研究(131861)
(114761)
国家(113850)
科学基金(99239)
社会(84266)
社会科(80228)
社会科学(80204)
(70781)
基金项目(70259)
自然(64600)
自然科(63203)
自然科学(63190)
教育(62571)
自然科学基金(62091)
(59343)
资助(57492)
编号(53794)
成果(43554)
(41502)
重点(40949)
(38215)
(38045)
课题(36535)
教育部(36293)
创新(35736)
科研(35449)
人文(35149)
期刊
(121340)
经济(121340)
研究(78979)
中国(49850)
(46489)
(41061)
金融(41061)
学报(39409)
管理(39158)
(37316)
科学(36454)
大学(30489)
学学(28886)
教育(25197)
技术(24882)
农业(24168)
财经(23409)
经济研究(20359)
(19864)
业经(19180)
统计(16670)
问题(16007)
(15067)
技术经济(14760)
理论(14252)
决策(13817)
(13706)
(13595)
财会(13467)
商业(13440)
共检索到407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海洪  
首先从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分析,将金融体系两种传统模式(银行主导、市场主导型)的实质差异概括为储蓄向投资转化主渠道的不同。其次通过对近20年来两种模式发展演变的分析,首次提出两者都在趋同于一种新的中间模式———多元协调型金融体系,并认为该新模式代表了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最后从储蓄→投资转化过程这一新角度分析了多元协调型模式的实质,即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主渠道发生了实质变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明辉  
20世纪末,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公司治理立法和实务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其结果是,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控制模式和以德、日为代表的内部控制模式显现出一定程度的趋同。但是,公司治理变迁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和制度互补性特征,不同公司治理模式在发生一定程度的趋同的同时,仍表现出较强的持久性。这表明,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不可能完全趋同,而将出现一种趋同与持久性并存的局面。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方茂扬  
公司融资结构对公司绩效有一定影响。对此,当前文献观点不一,但多数学者认为两者间存在相关性。在假定两者具有线性关系下,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分解为负债率、长期债务率和权益比率三项指标,公司绩效选用资产收益率和托宾Q值两项指标衡量,进而构建两者的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表明,当前房地产上市公司负债率过高,对公司绩效产生负效应,而股权融资和长期债务对公司绩效有正效应。因此,房地产上市公司应改进融资方式,改善融资结构,以提升公司绩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俊  熊凯  陈胜东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息息相关,不同的融资模式具有不同的经济增长效应。本文利用中部6省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融资模式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融资的比例越高,经济增长效应就越明显;同时,扩大信贷规模、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以及增加固定资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与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大,则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并不显著。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需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直接融资的比重,以及适时采用适度收紧的货币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冬华  郑春玲  
文章从企业融资效率的收益角度出发,利用企业的工业增加值表示企业的融资收益,通过建立大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和反映各种融资方式水平的数据信息之间的自然对数形式的回归方程,获取工业增加值对各种融资方式水平的弹性系数,以其比较分析我国企业融资效率及其融资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华  
文章借助优序融资理论,通过选取创业板公司2010—201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偏好外部融资,尤其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会导致资本结构不合理,且这种融资偏好对公司绩效有负面影响,不利于公司发展,因此建议创业板上市公司应从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改善公司绩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袁境  
开放式基金在我国发展迅速,种类繁多。因此,研究基金投资风格差异性有利于投资者正确选择投资基金,促进基金公司的竞争和基金业的发展。在对开放式基金的特征和投资目标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0只基金2002年第4季度至2004年第1季度的10个指标进行分析,并提取出5个主因子。结果表明,中国开放式基金的投资风格存在趋同现象,且违背了募集说明书中约定的风格。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余国杰  印战  郝萌萌  
MBO的杠杆收购特征决定了融资是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因而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由于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下,管理层无法从资本市场获取所需的资金,因此不得不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融资。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MBO案例,归纳了不同融资模式并分析了其优缺点,并根据这些模式的特点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彦伟  
PPP模式是我国在基础设施领域内进行的重要实践与创新。PPP模式将非政府要素引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从而来缓解政府投资需求旺盛与资金相对匮乏之间的矛盾。PPP模式的推动有助于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提高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但是,作为一种以融资为核心的项目投资模式,如何在PPP模式融资过程中确定融资约束,并进行定量分析,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回声网络模型应用于PPP模式再融资预测,并以成熟案例数据作为训练数据对目标案例进行预测分析,从而寻找政策改进方向,扩展PPP模式的应用领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振  
本文以中国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融资来源对公司R&D投资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中国上市高新技术企业R&D投资主要依靠内源融资和股权融资,负债并不适合R&D投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杰  闫丽萍  胡艳蕾  
我国城市发展中趋同化现象日益严重,使各城市之间恶性竞争加剧,城市产业成长空间狭小、发展成本升高,城市管理中的诸多矛盾和失误一再形成“放大效应”,构成城市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对此必须综合治理,推动公众参与,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标准和公共工程的评估体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雷英  张喆喆  
基于中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标的公司数据,以融资融券交易在我国的实施为背景,研究融资融券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融券能够显著降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同时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中,融资融券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存在差异。文章的研究结论可以为融资融券交易在我国的实施以及政策的制定提供新的经验证据和发展方向。针对结论提出如下建议:应对融资融券的推出以及卖空机制的引进引起重视,对其引发的市场效应做好充足的准备;进一步扩大融资融券业务市场规模和融资融券标的证券品种,加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