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45)
2023(16312)
2022(13640)
2021(12403)
2020(10451)
2019(24003)
2018(23629)
2017(45217)
2016(24593)
2015(27817)
2014(27942)
2013(27938)
2012(26336)
2011(23874)
2010(24579)
2009(23316)
2008(23688)
2007(21849)
2006(19533)
2005(18278)
作者
(74177)
(62001)
(61958)
(58812)
(39755)
(29609)
(28147)
(24090)
(23486)
(22315)
(21220)
(20824)
(20071)
(19993)
(19647)
(19013)
(18571)
(18400)
(18048)
(17892)
(15619)
(15544)
(15108)
(14155)
(14114)
(13967)
(13929)
(13919)
(12562)
(12440)
学科
(112941)
经济(112779)
(94762)
管理(86352)
(83086)
企业(83086)
方法(43606)
(35428)
(35254)
数学(34070)
数学方法(33779)
业经(33593)
中国(31448)
(27018)
地方(26002)
农业(24432)
(23660)
财务(23619)
财务管理(23570)
企业财务(22324)
技术(20724)
(20463)
贸易(20444)
(20009)
(19799)
(19750)
(19363)
银行(19323)
(18899)
(18586)
机构
学院(367890)
大学(364585)
(155962)
经济(152724)
管理(141079)
研究(127083)
理学(119110)
理学院(117779)
管理学(116125)
管理学院(115414)
中国(99727)
(78356)
(76909)
科学(75480)
(66116)
(65824)
(59879)
财经(58894)
研究所(58598)
中心(58028)
(53109)
业大(52920)
农业(51551)
北京(50094)
经济学(46993)
(46896)
(46895)
师范(46432)
(45211)
财经大学(43020)
基金
项目(229710)
科学(181248)
研究(170560)
基金(165628)
(143576)
国家(142000)
科学基金(121849)
社会(108849)
社会科(103090)
社会科学(103060)
(91746)
基金项目(87235)
教育(77271)
自然(76888)
(75740)
自然科(75039)
自然科学(75016)
自然科学基金(73739)
编号(69310)
资助(67122)
成果(57141)
(53785)
重点(51796)
(50788)
(50128)
课题(48559)
(46243)
创新(46161)
(46048)
国家社会(44717)
期刊
(188614)
经济(188614)
研究(114360)
中国(81196)
(64156)
(63059)
管理(57720)
学报(55062)
科学(52153)
农业(42216)
大学(42107)
学学(39616)
(39256)
金融(39256)
教育(38969)
技术(33392)
业经(32566)
财经(30252)
经济研究(28599)
(26081)
问题(24731)
(24458)
技术经济(20491)
(19669)
世界(18428)
商业(17785)
现代(17736)
(17632)
国际(17213)
财会(17054)
共检索到582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刘天鸣  
制造业向来被视为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代表。在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的制造业竞争力一直雄居各国之首。但从六十年代开始,随着西欧、日本经济的起飞,其制造业竞争力亦迅速提高。到了七十年代初,美、日、欧在世界制造业领域里已呈现三足鼎立之势。而进入八十年代后,三方的制造业竞争力仍在进一步发生着变化。本文的目的旨在简要评析美、日、欧制造业竞争力在八十年代的消长情况及其原因所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汪斌  金星  
从投入产出角度,运用计量模型分析15个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旨在揭示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一般经验。本文的基本发现是,生产性服务已成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的中间投入,在某些行业,它是提升其竞争力的最主要的中间投入;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对制造业各行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存在差异,金融保险业对纺织服装业和汽车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最大,而商务服务业对计算机制造业的提升作用最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芷晴  
本文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竞争力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基于国别比较的质量竞争力测评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中国、美国、法国、日本、德国、巴西、印度、俄罗斯、韩国、泰国、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瑞典、瑞士等15个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70%以上国家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水平进行了实际测度。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排名第13位,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制造业质量竞争力与一国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3)制造业质量要素的生产效率极大地影响一国制造业质量竞争能力。基于此,本文建议,中国应着力发展以质量服务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政府应注重营造发展环境而非干预微观经济,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晓君,张序晶  
发达国家从战略高度关注制造业的发展大计,将高新技术的重点和科技发展的热点转向产业技术主要是制造技术领域,用高新技术对制造业进行提升和改造,构筑在先进制造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制造业仍然是支撑各国综合国力的基础产业。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变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钧文  
近十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出现制造业回流的现象,即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撤出或部分撤出东道国,把生产基地迁回国内。文章以日本为案例,分析近年日本制造业回流以及在华日资企业撤资的现象并做一些理论探讨,试图找出制造业回流背后更本质的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守红  聂庆明  
从产业总体规模、资本运营能力、对外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五个方面选取26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的制造业竞争力以及制造业内部的28个行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对如何增强苏锡常制造业竞争力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南  
进出口贸易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国际间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较量 ,反映了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然而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 ,随着世界经济资本大规模地跨国界流动 ,企业的发展正在打破国家的界限。以进出口贸易显示一国竞争力的指标已经不能够真正反映一国的企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内涵丰富了。“企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乖离的现象启示我们创造出一批优秀企业是强国富民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胡健生  
当代工业化水平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也就是制造业竞争力最强的国家。它们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的基础上 ,都无一例外地具有既符合当时世界社会经济形势 ,同时也切合本国具体实际国情的对策和措施。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 ,对江苏发展制造业 ,建设好国际制造业基地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薄思怡  吴崇  
制造业振兴战略是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发达国家的新举措,其实施10多年来对中国高端制造业产生持续性影响。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实施制造业振兴战略的制度背景,并从"抑制论"和"机遇论"视角分析了该战略实施背景下中国高端制造业创新国际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由此,本文强调,在发达国家制造业振兴战略延续及发酵过程中,中国高端制造企业要重视内部治理与能力变革、东道国区位优势开发的重要性,以期不断完善中国高端制造业创新实践中的战略选择和政策设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海波  刘晓洋  王婷  
21世纪以来,"金砖五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本文从外贸规模与发展、外贸结构优化与竞争优势、外贸基础与潜力三个层面构建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2008-2010年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对金砖国家及主要发达国家的外贸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金砖国家与主要发达国家外贸竞争力的总体水平,最后提出了增强金砖国家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卿前龙  孔云龙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出口竞争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和世界平均水平及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弱势。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促进服务出口的增长,提高我国的服务出口竞争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这个年代,改革、创新,充满生机和希望。今天,我们自豪地站在这个新旧年代的交替点上,回眸已经逝去的岁月,检视那写着历史性探索的往昔,该是怎样的一种思绪啊!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英言  
八十年代以来英国金融业的发展与变革英言80年代以来,英国金融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86年“金融大震”(BigBang)非常形象地反映了金融业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本文将对80年代以来英国金融业的发展与变革作一综述。一、英格兰银行的变化1.英格兰银行管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高培勇  
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税制改革的主旋律仍将是减税。但较80年代以个人所得税为重点的减税来说,90年代的减税将是小范围、小幅度的结构性“微调”,重点也将放在对私人投资影响力较大的公司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上;在减税的主旋律下,流转课税的地位将继续趋于提高。本文还就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表现在税收政策上的若干动向,作出了分析判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