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6)
2023(2224)
2022(1966)
2021(1744)
2020(1598)
2019(4031)
2018(3807)
2017(8010)
2016(3925)
2015(4128)
2014(4011)
2013(4121)
2012(3929)
2011(3379)
2010(3601)
2009(3458)
2008(3217)
2007(2950)
2006(2754)
2005(2655)
作者
(10496)
(8747)
(8671)
(8508)
(5648)
(4190)
(3909)
(3378)
(3334)
(3185)
(3092)
(2880)
(2880)
(2872)
(2839)
(2829)
(2569)
(2538)
(2500)
(2310)
(2230)
(2205)
(2095)
(2061)
(2022)
(2012)
(1923)
(1905)
(1875)
(1700)
学科
(22090)
经济(22077)
方法(8841)
管理(8182)
数学(8085)
(8025)
数学方法(7984)
(5605)
企业(5605)
地方(5577)
中国(5362)
(4584)
(4365)
(4143)
(4084)
税收(3977)
地方经济(3969)
(3956)
关系(3567)
(3461)
贸易(3457)
农业(3367)
(3344)
(3030)
金融(3030)
(2973)
(2906)
银行(2899)
业经(2868)
(2775)
机构
大学(52639)
学院(51183)
(26152)
经济(25770)
研究(20469)
管理(18026)
中国(16364)
理学(15152)
理学院(14978)
管理学(14632)
管理学院(14523)
(12719)
(11662)
科学(10902)
(10308)
财经(9509)
研究所(9129)
中心(9061)
经济学(8970)
(8675)
(8470)
(8197)
经济学院(8153)
北京(7577)
(7518)
财经大学(7049)
(6496)
业大(6464)
师范(6441)
(6329)
基金
项目(31742)
科学(25073)
基金(24019)
研究(23092)
(21138)
国家(21004)
科学基金(17649)
社会(15738)
社会科(15007)
社会科学(15003)
基金项目(12000)
(11366)
自然(10669)
教育(10607)
自然科(10442)
自然科学(10439)
资助(10385)
自然科学基金(10241)
(9594)
编号(8410)
重点(7449)
成果(7433)
(7392)
国家社会(7154)
(7141)
教育部(6502)
中国(6268)
课题(6212)
大学(6174)
人文(6161)
期刊
(29330)
经济(29330)
研究(19344)
中国(12596)
(10393)
管理(8194)
学报(8032)
科学(7303)
(7178)
大学(6480)
(6195)
金融(6195)
经济研究(5907)
学学(5880)
教育(5763)
技术(5062)
财经(5046)
农业(4560)
(4448)
(4107)
问题(3833)
业经(3514)
国际(3513)
统计(3465)
世界(3163)
技术经济(3078)
(3044)
(2904)
(2769)
决策(2675)
共检索到88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文蔚  袁军民  
储蓄存款的大幅度增加,是正常还是超常呢,这要从两方面看,一是占居民收入的比重,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二是看余额中有多少“水份”,即有多少非储蓄资金。从历史上看,储蓄存款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如城镇储蓄存款占职工工资性收入的比例,1976年为1%,1979年为6.87%,1981年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宜萍  孔维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影华  
现在储蓄工作面临着一个新问题,即在储蓄分流的客观形势下,是否能保持储蓄的稳步增长?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一、储蓄分流和储蓄增长的相互关系储蓄分流会不会影响储蓄的稳定增长?问题在于分流的"度"。就是说,如果宏观调控不当,政策引导不好,就会冲击储蓄的稳定增长;反之,如果宏观调控得当、政策引导得好,不但不会冲击,从某种程度上看,还会有利于储蓄的稳定增长。我们应尽力避前者而争取后者。从现实条件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宪法  
储蓄与投资是宏观经济中的两个重要变量,它们的变化及均衡关系直接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和国民收入水平。近年来,我国总储蓄一直以较快的速度上升,1989年,储蓄总额已占GDP的36%,这个比例仅次于韩国而高于日本。世界银行的一项分析表明,增长率与储蓄率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例如韩国,增长率的变化可以解释大部分储蓄率的变动。但我国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十多年来,储蓄率和增长率往往呈反方向变化。尤其1989年以来,储蓄率上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则祥  卢亚娟  
目前的储蓄高增长主要是由于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消费和投资的增速缓慢、居民手持现金的逐步减少而引起,充分暴露出我国经济架构的严重失衡。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储蓄增长的势头,并积极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徐焕龙   高万里  
近年来,农业银行储蓄存款增势迅猛,去年又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余额达12537.89亿元,全年增储1505亿元,增长率13.64%,完成年计划的167.2%,创历史新高。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生活必将发生重大变化,农业银行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卫刚  
一、居民储蓄增长快于收入增长的现实 近些年来,居民储蓄存款保持了快速增长:1995~2002年,城乡储蓄存款余额(指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从29662亿元增长至86911亿元,年平均增长16.6%,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8.5%);人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卢汉川  谭岳衡  
近年来,城乡储蓄存款超常增长,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也是理论界议论的热点。关于储蓄超常增长的原因,储蓄增长与市场疲软的关系,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对于事物的认识,各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但是,由于储蓄存款来源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依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媛  
当前应引导储蓄分流,控制储蓄存款的增长中国人民大学财金系孙媛首先,我们必须对储蓄分流与储蓄出笼进行区分。储蓄分流指的是随着多种信用形式的发展,引起居民储蓄存款增量的减少;而储蓄出笼则是指居民储蓄存款总量的净减少,两者的含义截然不同。在居民收入增加的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利平  
本文在一个引入消费攀比的离散时间、内生增长模型中,讨论了增长与储蓄的关系。在引入理性消费攀比后,不仅高储蓄可以导致高增长,高增长也可以导致高储蓄,其原因是攀比效应同时提高了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的边际效用,当公众提高当前消费时,会导致未来消费低于其他个体,从而造成个体未来效用的较大损失,这从理论上支持了增长导致储蓄的观点,也为近年来中国消费需求不旺、储蓄率偏高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席晶  雷钦礼  
本文在Carroll等(2000)和Cuadrado等(2004)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进行了修正,通过构建参数的合理范围,为目前实证分析的结论 "经济的高增长导致高储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理论解说。在本文的分析框架下,我们发现储蓄率将最终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上升,并且其在趋于均衡的路径上不断向上攀升。本文还发现,由于中国居民"好面子"、攀比之风盛行,使得经济本身的高速增长成为导致高储蓄的重要原因。另外,资本产出弹性过高、个人贴现率偏低和跨期替代弹性过小也是导致高储蓄的重要因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爱俭  张惠  
我国居民储蓄增长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王爱俭张惠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的增长速度和规模,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即使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是十分罕见的。1991年底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9110亿,1993年为14764亿,1995年为29664亿,199...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金全,郭整风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关注储蓄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认为在较低人均资本水平下,较高的储蓄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我们利用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发现,在我国现阶段不存在储蓄率对于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影响,但存在实际GDP水平值对储蓄增量的显著反向影响。因此,较高的收入增长是储蓄提高的主要原因,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平稳导致了储蓄率对实际GDP增长率的正向影响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