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69)
2023(2696)
2022(2383)
2021(2152)
2020(1880)
2019(4117)
2018(4053)
2017(7706)
2016(4306)
2015(4821)
2014(4721)
2013(4747)
2012(4136)
2011(3751)
2010(3758)
2009(3281)
2008(3403)
2007(2843)
2006(2447)
2005(2134)
作者
(13507)
(11274)
(11218)
(10553)
(7083)
(5483)
(5098)
(4334)
(4207)
(3900)
(3852)
(3813)
(3542)
(3514)
(3504)
(3476)
(3469)
(3374)
(3219)
(3141)
(2798)
(2763)
(2756)
(2541)
(2490)
(2485)
(2434)
(2431)
(2357)
(2318)
学科
(19319)
经济(19312)
(11536)
管理(11175)
方法(10860)
数学(10183)
数学方法(10058)
(7580)
企业(7580)
(5772)
农业(4071)
(3807)
业经(3768)
中国(3561)
(3558)
(3133)
贸易(3133)
环境(3118)
(3053)
地方(2564)
技术(2455)
(2444)
财务(2442)
财务管理(2438)
(2322)
理论(2280)
(2221)
企业财务(2159)
(2115)
服务(2073)
机构
大学(63150)
学院(62749)
(26655)
经济(26184)
管理(23699)
研究(21550)
理学(20899)
理学院(20649)
管理学(20181)
管理学院(20074)
中国(15679)
(15539)
科学(14380)
(13259)
业大(12884)
农业(12505)
(11389)
研究所(10559)
(10538)
中心(9854)
(9320)
财经(8738)
农业大学(8722)
经济学(8374)
(7981)
北京(7958)
经济学院(7679)
经济管理(7665)
(7657)
师范(7538)
基金
项目(45498)
科学(35568)
基金(33680)
(30688)
国家(30461)
研究(30440)
科学基金(25586)
社会(20097)
社会科(19192)
社会科学(19187)
基金项目(17836)
(17806)
自然(17079)
自然科(16687)
自然科学(16682)
自然科学基金(16419)
(15127)
教育(14111)
资助(13976)
编号(11384)
重点(10346)
(10104)
(9709)
(9415)
计划(9140)
科研(8968)
国家社会(8903)
创新(8865)
成果(8463)
(8421)
期刊
(25049)
经济(25049)
研究(15897)
(13184)
学报(12900)
中国(11952)
科学(10921)
大学(9646)
农业(9366)
学学(9255)
(8220)
管理(7343)
技术(5671)
(5427)
教育(5127)
统计(4612)
财经(4121)
经济研究(4060)
业大(3993)
(3871)
技术经济(3864)
业经(3791)
(3730)
(3597)
(3522)
金融(3522)
农业大学(3460)
决策(3451)
资源(3405)
问题(3400)
共检索到87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项歌德  朱平芳  
本文结合卢卡斯(1988)的人力资本模型发展了一种基于人力资本的对偶法测度全要素生产率。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为研究对象,同时运用对偶法和传统测度方法测度上海市全要素生产率,验证了经济增长率的变动更多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而不是投入要素的变动,同时发现两种方法测度结果差异显著。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差异来源于直接资本价格与间接资本价格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不一致性。通过对两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讨论,可以认为对偶法是传统测度方法的一种有益补充。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现祥  舒元  
对偶法是基于生产要素价格核算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无须设定生产函数形式和生产要素存量数据,核算结果在理论上与Solow残差法方法相等,Barro等(2003)在最新版的《经济增长》教科书中予以了介绍。国内文献主要采用Solow残差法核算中国TFP,该方法需要生产要素存量数据,尽管国内研究者致力于探索模拟我国资本存量,但无法从根本上提高TFP的核算质量。基于此,本文首次采用对偶法重新核算我国TFP,结果发现,采用对偶法核算我国TFP可行、可信;在1979-2004年间,TFP增长率为2.5%,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25%。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晓陈  
生产率顺周期性的传统解释为技术进步、要素利用率(需求冲击)以及市场力量等因素的周期波动。二元经济结构波动是发展中国家TFP周期波动的另一可能原因。本文扩展了Roeger(1995)的分析思路,利用原核算与对偶核算TFP之间的差异检验了不同因素对中国1979~2009年TFP周期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二元经济结构变化是影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显著因素,在1995年之前这一因素的作用更为突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支道隆  
核算全要素生产率支道隆ABSTRACTTheannualfulfactorproductionratearelistedsince1987anditscalculationmethodisexplainedindetail.一二次大战前,西方国家多核...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5年12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国内外专家座谈会上指出,"企业要通过提高生产率提升效益,中国经济也要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推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那么,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呢?全要素生产率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提出的,因此又称为"索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芸  杨冠琼  
全要素生产率是技术进步的一个替代性指标。从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的角度,反观GDP及其增长率是否真实或可信这一逻辑是否成立,依赖于技术进步的性质。如果技术进步是一个相对稳定而且缓慢的演化过程,那么,作为技术进步替代性指标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正常情况下,即在没有面临重大自然灾害或天赐良机的情况下,就不会在短期内发生急剧的变化;如果没有非正常情况发生而全要素生产率却发生了急剧变化,一般而言,是产出测量或投入测量出现了问题。但如果恰好面临技术革命或根本性制度变迁时期,则全要素生产率会发生漂移性变化,即从这一时刻起全要素生产率会发生永久性水平的变化。本文利用DEA模型实证性地研究了中国X省经济增长、全要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倩肖  李丹丹  
文章利用2002-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水平的微观数据,采用Levinsohn and Pertrin法(简称LP半参数法)系统分析和测算中国31个省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情况,同时比较跨地区生产率差异并分析其差异原因。结果表明,中国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大差异,其中环渤海和东南地区及中部地区的TFP均值相对较高,其次是东北地区,西南和西北地区TFP均值最低。因此,要改善中国不同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政府需要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产业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和降低地区边界效应等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延明  王建东  
在我国服务业的研究中缺乏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很多学者仅仅关注于服务业的区域差异,但研究发达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更具有实质意义。文章应用DEA的Malmguist指数法对广州服务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环境变化进行深入的战略分析,以给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章祥荪  贵斌威  
本文首先对Malmquist指数法进行了回顾,对Malmquist指数各种分解的分歧和争论作了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介绍,并指出国内已有研究在指数分解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我国1979~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进行了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技术效率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得到了较大进步。但是1997年以后,由于技术效率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出现下降趋势。总体而言,由于地区之间技术差距的拉大,我国并没有出现全要素生产率的趋同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磊  周洁  
近年来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中,在Malmquist指数分解问题上存在分歧和争论,本文对这些分歧做出深入分析,并指出:现有的很多研究由于理解的偏差,对技术变化指数进行了错误地运用;宏观经济研究更适宜使用规模报酬固定的假设;序列DEA方法能够更加准确的测度技术效率变化指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田友春  卢盛荣  靳来群  
研究目标:检验不同方法之间TFP测算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健性",探讨测算方法和数据选取问题。研究方法:以中国20042012年总量分行业面板数据为例,从多个角度比较TFP测算结果,以及通过统计检验选取适用测算方法。研究发现:第一,研究的问题不同,测算方法之间"一致性"的检验结论不同;第二,在选择测算方法时,进行相关统计量检验是必要的,这有助于鉴别模型设定是否合理,缩小可选模型范围;第三,测算方法的选择,要符合数据本身的特征,基于宏观分行业面板数据,DEA是更为适用的TFP测算方法,而劳动力投入应选取全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新建  代颖娜  刘玉婷  
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为市场化改革性质的外生冲击事件,利用DID、PSM及工具变量等方法,从微观层面系统考察了行政特许权对企业TFP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行政特许经营对企业TFP产生总体上显著正效应,主要通过企业融资和人力资源产生作用机制,而《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的实施削减了这种效应;同时,市场自由竞争或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的地方,行政特许权与企业TFP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更弱。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杨竹清  
选择20082015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投资非上市金融企业数据,深入分析产融结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上市公司投资非上市金融企业可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投资总金额和总资产之比与全要素生产率呈先增后减的"倒U型"关系,目前最优比在8%左右;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投资非上市金融企业金额越大越能改善企业效率;上市公司投资财务公司时产融结合效应最优;相比参股,控股非上市金融企业对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控股之后再继续增加投资金额不利于企业生产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Selin Ozyurt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C-D)模型和加总的年度数据对1952—2005年中国工业的生产率表现进行了估算,分别从理论和方法上对C-D函数进行改进以回应学界之前对它的批评:首先,相应的经济假定使我们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下一些严格的限制条件,例如竞争性市场行为、固定规模效应和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其次,本文中的TFP增长率还针对经济周期进行了调整;同时,本文还对大多数相关文献中存在的自相关问题进行了处理。文章的主要发现包括:(1)资本积累是1952—2005年中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改革开放之后,全要素生产率对于经济增长有十分显著的作用;(3)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日益融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宋冬林  孙尚斌  
在政治经济学视域下,全要素生产率由劳动生产率演化而来,它利用价格这一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桥梁和纽带,既反映了各类要素投入与产出间的技术经济效率,也反映了价值投入与价值产出的效率水平。在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持续存在的条件下,全要素生产率成为刻画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指标。作为一种概念、工具,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局限,使其难以准确刻画劳动生产率的情况。在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发生变化,从而成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术语、范畴。使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应用于我国经济建设,既要在认识、应用、发展层面克服其局限,也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框架内、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满足时代需要中引导其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