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91)
- 2023(8169)
- 2022(6393)
- 2021(6045)
- 2020(4821)
- 2019(10755)
- 2018(10222)
- 2017(19771)
- 2016(10104)
- 2015(11090)
- 2014(10852)
- 2013(10924)
- 2012(10193)
- 2011(9150)
- 2010(9696)
- 2009(9330)
- 2008(8365)
- 2007(7819)
- 2006(7065)
- 2005(6512)
- 学科
- 农(49026)
- 济(44065)
- 经济(44021)
- 业(40125)
- 农业(33101)
- 融(26302)
- 金融(26302)
- 银(24250)
- 银行(24247)
- 行(23609)
- 管理(22752)
- 中国(19974)
- 企(18229)
- 企业(18229)
- 业经(17436)
- 制(15554)
- 地方(13248)
- 农业经济(12470)
- 财(12178)
- 中国金融(11071)
- 方法(10779)
- 体(10619)
- 数学(9841)
- 数学方法(9760)
- 发(9704)
- 村(9448)
- 农村(9431)
- 发展(8500)
- 展(8487)
- 贸(7883)
- 机构
- 学院(140105)
- 大学(132476)
- 济(63666)
- 经济(62291)
- 管理(53093)
- 研究(48269)
- 中国(47644)
- 理学(44963)
- 理学院(44605)
- 农(44314)
- 管理学(44077)
- 管理学院(43844)
- 农业(33024)
- 财(30034)
- 中心(26572)
- 京(26353)
- 业大(26008)
- 科学(25503)
- 所(23451)
- 财经(22565)
- 江(22364)
- 银(21404)
- 研究所(20619)
- 银行(20532)
- 经(20518)
- 农业大学(19770)
- 行(19319)
- 经济学(18734)
- 州(18412)
- 经济管理(17982)
- 基金
- 项目(89861)
- 研究(72302)
- 科学(71018)
- 基金(64481)
- 家(54947)
- 国家(54309)
- 社会(47351)
- 科学基金(46586)
- 社会科(44564)
- 社会科学(44557)
- 省(36993)
- 基金项目(34218)
- 编号(31408)
- 教育(30324)
- 划(28857)
- 农(27383)
- 自然(26283)
- 自然科(25675)
- 自然科学(25673)
- 自然科学基金(25246)
- 成果(25182)
- 资助(24580)
- 发(21876)
- 课题(20773)
- 部(20194)
- 国家社会(19998)
- 制(19887)
- 性(19873)
- 重点(19855)
- 创(19339)
共检索到230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文维虎
金融全面对外开放后,对农村信用合作金融机构的运行与监管,需遵循风险为本、审慎监管的国际规则。银监会明确,通过十年的努力,促进合作金融机构真正实现机构性质根本变化、公司治理整体达标、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资产质量持续稳健、人员素质总体改善、社会地位全面提升。本文通过审视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分析与审慎监管的差距,针对问题及症结,提出需要采取分类与分步治理措施。
关键词: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审慎监管 标准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皓
目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金融监管改革的一致主张。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原有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将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战略转型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在未来面临的主要课题。经过多轮改革,农村金融机构已经发展成为县域及乡镇机构网点分布最广、涉农信贷投放最多、农村普惠制金融服务和均等化建设贡献最大的一类机构群体。如何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稳健发展,加快适应宏观审慎管理要求,对增强县域经济活力、促进农村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农村金融机构 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侯琰霖 安起雷
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化,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发展中,它们面临更高的经营风险,同时,还存在"进入难、发展难、退出难"、"缺政策、缺资金、缺管理"等问题,制约着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作用的有效发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高伟
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金融机构逐步收缩,信贷资金大量流失;农村金融机构商业化趋势加强,偏远落后地区面临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系统性风险严重,农村金融机构效益较差等。为更好地发挥农村金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构建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跃军 杨勇 唐燕 文飞
操作风险是农村合作机构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由于合规缺失、内控失效、监督乏力等原因,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长期以来未得到应有的关注,迫切需要监管当局加大监管力度,进行督促和引导,通过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强化内部控制,并对操作风险进行主动、有效地监督,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操作风险 监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何德旭 钟震
本文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入手,全面分析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在借鉴危机后国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基本设想。
[期刊] 征信
[作者]
冯鸿凌
系统介绍宏观审慎管理的提出、研究和主要内容,以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界定与评估,分析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内部和外部风险,阐明运用宏观审慎管理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必要性。认为基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对金融稳定的重大影响,我国应当借鉴金融发达国家的趋势性监管实践,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纳入宏观审慎管理,从完善识别体系、加强资本控制和业务控制、完善救助和处置机制等方面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
关键词:
宏观审慎 系统重要性 监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光辉 杨咸月
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亟待建立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审慎监管体系。本文对全球主要发展中国家小额金融机构(MFI)风险控制核心部分规定的最新发展进行了考察,包括最低资本与资本充足率要求,贷款分类、损失准备计提与坏账冲销,存款准备金与流动性要求,风险集中、内部人借贷与所有权集中,以及纠偏和处罚。国际经验表明,对于接受审慎监管的MFI,应该采用与传统银行严厉程度不同的监管工具;对于接受非审慎监管的MFI,应该发布某些稳健性规则以引导其建立良好的内控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中国适度选择小额金融机构审慎监管工具的建议。
关键词:
小额金融机构 审慎监管 国际最新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海龙
我国传统的金融监管以限制竞争、保障安全为主,虽然比较好地维护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却是以牺牲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为代价。有必要针对我国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存在的缺陷和监管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以增强农村法人金融机构竞争力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妥善处理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强化对农村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的监管。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农村法人金融机构 监管探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松阁
实现金融监管标准化,要目标统一化、操作规范化、范围最大化、形式多样化、手段现代化、计划科学化、重点突出化、再监督制度化、处置合法化、绩效最优化.
关键词:
金融监管 标准化 监管标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孟建波
新体制下,银行监管应树立新的理念。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银行监管的基本要求,认为应在三个方面加强银行监管:内控建设的有效性、防范性和化解经营风险、市场准入,同时对广东银行业审慎经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银行监管 银行经营 审慎经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科 李宙甲 刘家琳
随着县域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以传统银行为主导的县域金融机构体系已发生深刻变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使用通过文本挖掘方法整理得到的2000-2019年中国县级行政单位内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3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情况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中西部地区和交通设施较为完善的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能够通过资金渠道与产业渠道影响县域经济增长,即通过促进县域资金回流和工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存在溢出效应与协同效应。一方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能够显著促进接壤县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协同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本文为准确把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的经济效应,并据此在新发展阶段推动县域金融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与经验证据。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达
农户信用信息指标体系构建是落实金融精准扶贫、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以融资促进为着力点,基于湖南省351家县域涉农金融机构分支机构的调研数据,遵循"汇总指标→普适性与可得性筛查→可靠性筛查→合规性筛查→可用性与适度性筛查→重要程度分级"的标准化流程,构建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102个三级指标的农户信用信息指标体系,按照重要性程度将三级指标划分为核心类、重要类和一般类,明确了各类指标采集渠道与验证方式。建议从明确各方责任、加强沟通交流、推动信息共享、开展宣教维权等4个方面构建长效机制。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何德旭 钟震
本文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入手,分析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比较危机后国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构建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原则和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宝
降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及其经营失败的负外部效应是危机之后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宏观审慎监管的理念下,从规模、可替代性、关联度、复杂性和全球化参与度等方面研究SIFIs的评价标准,系统梳理了SIFIs监管动因及措施。研究认为:针对SIFIs设定系统性资本要求是应对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举措。目前,根据我国的实际的情况,政府已针对一些重要银行提出了特殊的监管要求,如对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比其它银行多计提1个百分点的资本,银监会也开始从时间和机构两个维度对银行实施系统性资本要求。但我国针对SIEIs提出的1%的系统性资本要求,并不意味着达成了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