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8)
2023(11666)
2022(10162)
2021(9946)
2020(8242)
2019(19267)
2018(19086)
2017(36707)
2016(19786)
2015(22619)
2014(22414)
2013(22351)
2012(20449)
2011(18693)
2010(18422)
2009(16738)
2008(16094)
2007(13601)
2006(11830)
2005(10434)
作者
(56126)
(46480)
(46045)
(44058)
(29699)
(22229)
(20982)
(18413)
(17770)
(16400)
(15884)
(15803)
(14753)
(14590)
(14390)
(14229)
(13844)
(13674)
(13255)
(13093)
(11519)
(11502)
(11057)
(10532)
(10325)
(10313)
(10185)
(10069)
(9303)
(9168)
学科
(81100)
经济(81014)
管理(53247)
(49770)
(40860)
企业(40860)
方法(38113)
数学(33310)
数学方法(32995)
中国(23348)
(20233)
(19648)
(18006)
(16736)
贸易(16727)
业经(16501)
(16321)
地方(14227)
(13590)
农业(13300)
(13066)
理论(13058)
环境(12460)
(11873)
银行(11835)
技术(11743)
教育(11478)
(11341)
(11336)
金融(11335)
机构
大学(285571)
学院(279331)
(116200)
经济(113954)
管理(111585)
研究(98110)
理学(97205)
理学院(96095)
管理学(94641)
管理学院(94122)
中国(72447)
(61570)
科学(59899)
(49841)
(48838)
研究所(44975)
中心(42818)
(42117)
财经(41107)
业大(40378)
北京(39556)
(38368)
师范(38064)
(37735)
(37358)
经济学(35840)
(35304)
农业(33116)
经济学院(32254)
师范大学(31393)
基金
项目(194526)
科学(153115)
研究(143675)
基金(142816)
(124361)
国家(123383)
科学基金(105298)
社会(90976)
社会科(86141)
社会科学(86116)
基金项目(75716)
(72263)
自然(67733)
自然科(66143)
自然科学(66127)
教育(65615)
自然科学基金(64957)
(62337)
资助(59209)
编号(57775)
成果(47798)
(44354)
重点(43200)
(41050)
(40014)
课题(39501)
教育部(38309)
国家社会(37751)
创新(37350)
大学(37113)
期刊
(122125)
经济(122125)
研究(85116)
中国(49899)
学报(44483)
科学(41647)
管理(39926)
(38022)
(35384)
大学(33432)
教育(32220)
学学(31015)
农业(27341)
技术(22583)
(21253)
金融(21253)
经济研究(20274)
财经(19950)
业经(17729)
(17026)
图书(16619)
问题(16086)
(14710)
理论(14037)
(13721)
科技(13290)
技术经济(13263)
世界(13190)
实践(12695)
(12695)
共检索到401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家图书馆学刊  [作者] 王少帅  
从"宏观建构,理论言说"的著述理念、"结构谨严,定位准确"的学术理性、"史论结合,真知灼见"的论证方式等三个方面分析评述傅荣贤教授《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一书的突出优点。该书在摆脱传统观念束缚的基础上,审察中西目录学之异同,继而揭示出我国古代目录学的核心价值,建构起较为完善的古代目录学理论,并指明了中西目录学有机结合的发展方向。但该书对中西目录学有机结合的具体操作论述稍显不足。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傅荣贤  
研究视角的转换与研究材料的拓展,有助于推动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中国古代的目录结构既是一个书目检索系统,也与文化意义的表达和人伦价值的证成相关。作为检索系统,其语义化和语用化取向提供了不同于西方语法化的文献组织模式,对于纠谬西方式的理性偏正和理性滥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意义的表达上,基于古籍收集、整理和利用的古代目录学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与理解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独特性和惟一性,只要承认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就必然要认可古代目录学的现实意义;在人伦价值层面上,古代目录学另有超越旨趣。书目提供的文献规整性的"小序"直接对应于社会人伦之"大序",由此形成的理想诉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批判意义。对这...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寿芝  傅荣贤  
文献是古代目录系统的基本结构本位 ,凝聚着目录的基本特征。只有从古代文献的特征、以及不同目录学家对文献的不同态度出发 ,才能对中国古代目录学做出具有解释力的说明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傅荣贤  
中国古代文献的超文本内涵 ,导致识读主体对文献意义之阐释的多元化。旨在规范阐释行为和阐释结论的中国古代目录学 ,因此而具有独特的学术样态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傅荣贤  
长期以来,中国古代目录学在和历史学的结合中丧失了自己的研究本体,导致研究成果多局限于认知层面,不能提供独特的意义创造。认为古代目录学要想取得质的飞跃,必须首先从历史学中还原出来,建立独立的学科规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傅荣贤  
迄今为止的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学科的理论畛域不明确、研究方法上多重视历史的还原而不是理论的重建、因而不能提供意义创造,导致中国古代目录学尚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文章最后指出了应努力的方向。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傅荣贤  
反省了对传统目录学的一般理解,提出传统目录学是意义内涵表达趋前,知性分析滞后的学术标准与追求。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余姣  
傅荣贤所著的《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是近年来少见的目录学佳作。该著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出发,对古代目录学意义进行了全新阐释。在写法上,主要采用横向分析的方法,又融合了历史分析,还对中西目录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比较,并在一些细节上发前人所未发,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戴丽琴  彭树欣  柯平  
梁启超的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具有建立现代学科的开创性意义。他可谓是这一研究领域的现代第一人。其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古代目录学史的现代研究体系和研究规范,二是总结了古代目录学的原则和目录的功用,三是对导读书目的研究有较大的开拓,四是其研究方法达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其研究对后来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傅荣贤  
本文反省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基本旨趣的中国古代目录在具体学术考辨中的缺陷,重点指出,古代书目囿于"著录一批文献"的刻板形式,与它所反映的学术之间并不存在严谨的并列关系,两者之间只是点与面的对应,目录在考辨学术时的错位甚至无能随处可见。此外,古代目录通过文献整序实现对学术的反思,作为反思结果的目录系统又会反过来影响学术的接受和认识,目录对于学术的这种反作用尚未引起足够关注。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立贵  程兴爱  
从搜集文献和整理文献两个层面,论述了孔子在中国古代藏书与文献目录学方面的成就。认为孔子是个藏书家与文献目录学家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心裁  
探讨了中国目录学传统的意义 ,从目录学方法、书目范式、理论传统、方法论、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目录学传统 ,提出了中国目录学传统在现代的命运。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汪宏帅  傅荣贤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也延及了现代目录学,而中国古典目录学的某些理论气质呼应了这次批判。反对二元对立、反对人的一元主体性、反对理性总体化和反对元叙事是对西方现代目录学进行批判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对中国古典目录学的理论气质的概括。对现代目录学进行后现代主义批判,应同时发掘中国古典目录学的理论价值。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温庆新  王婧之  
目录学作为一种体现历代政教意图的文化传统,是历代知识群体介入文献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物。通过研究目录学知识,历代知识群体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文献生产与流传的价值导向,均能够产生一种接触刺激后的批判性反应。因此,学界开展涵盖知识“语义化”与“语用化”特性的传统目录学研究,须充分强调知识生产、消费时感性认识与理性接受相结合的文化维度,亦应细究其被社会认识时的精神价值及社会境界,建立本土化的目录学研究体系。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杨思贤  
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出于史官的职责和自身的学术理想而对先秦图书进行了校勘整理。受其学术理想的限制,校书并没有为后世留下目录学专著。而作为校书的成果,《史记》则展现了司马氏父子的处理文献的方法、图书分类的标准和学术溯源精神,而这些又被刘向、让歆父子继承,奠定了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