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3)
- 2023(802)
- 2022(605)
- 2021(643)
- 2020(540)
- 2019(1140)
- 2018(1072)
- 2017(1938)
- 2016(1034)
- 2015(1130)
- 2014(1109)
- 2013(1053)
- 2012(969)
- 2011(974)
- 2010(992)
- 2009(1060)
- 2008(1032)
- 2007(908)
- 2006(843)
- 2005(879)
- 学科
- 学(5593)
- 济(4655)
- 经济(4653)
- 经济学(2197)
- 理论(1789)
- 教育(1632)
- 管理(1261)
- 中国(1155)
- 业(1118)
- 图书(1062)
- 书馆(1044)
- 图书馆(1044)
- 企(1033)
- 企业(1033)
- 方法(938)
- 和(896)
- 图书馆学(868)
- 教学(862)
- 研究(829)
- 业经(772)
- 思想(723)
- 现代(693)
- 政治(687)
- 农(658)
- 情报(652)
- 学法(612)
- 教学法(612)
- 总论(599)
- 主义(579)
- 学理(503)
- 机构
- 大学(17947)
- 学院(15974)
- 研究(6457)
- 济(5662)
- 经济(5534)
- 管理(4418)
- 科学(4388)
- 中国(4106)
- 京(3913)
- 范(3527)
- 师范(3483)
- 理学(3430)
- 所(3398)
- 理学院(3360)
- 管理学(3288)
- 管理学院(3253)
- 研究所(3128)
- 师范大学(2913)
- 教育(2599)
- 中心(2590)
- 农(2585)
- 江(2528)
- 北京(2525)
- 财(2515)
- 经济学(2423)
- 农业(2109)
- 院(2078)
- 业大(2072)
- 州(2065)
- 财经(2065)
共检索到26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家图书馆学刊
[作者]
王少帅
从"宏观建构,理论言说"的著述理念、"结构谨严,定位准确"的学术理性、"史论结合,真知灼见"的论证方式等三个方面分析评述傅荣贤教授《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一书的突出优点。该书在摆脱传统观念束缚的基础上,审察中西目录学之异同,继而揭示出我国古代目录学的核心价值,建构起较为完善的古代目录学理论,并指明了中西目录学有机结合的发展方向。但该书对中西目录学有机结合的具体操作论述稍显不足。
关键词:
傅荣贤 古代目录学 书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温庆新 王婧之
目录学作为一种体现历代政教意图的文化传统,是历代知识群体介入文献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物。通过研究目录学知识,历代知识群体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文献生产与流传的价值导向,均能够产生一种接触刺激后的批判性反应。因此,学界开展涵盖知识“语义化”与“语用化”特性的传统目录学研究,须充分强调知识生产、消费时感性认识与理性接受相结合的文化维度,亦应细究其被社会认识时的精神价值及社会境界,建立本土化的目录学研究体系。
关键词:
传统目录学 社会认识 知识实践 文化体系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新才
目录学传统在当代的发展与演变,体现了目录学的发展方向。本文分别从文献的整理与控制、读书治学工具与阅读指导等三个方面探讨了目录学的科学化、古典化和大众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
目录学 传统 发展趋势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杨思贤
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出于史官的职责和自身的学术理想而对先秦图书进行了校勘整理。受其学术理想的限制,校书并没有为后世留下目录学专著。而作为校书的成果,《史记》则展现了司马氏父子的处理文献的方法、图书分类的标准和学术溯源精神,而这些又被刘向、让歆父子继承,奠定了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基础。
关键词:
司马谈 司马迁 《史记》 目录学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彭斐章
目录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广泛实用价值的学科。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总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因素紧密相联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目录学的繁荣,而目录学的发展又反过来为政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雪飞
对《目录学教程》一书的作者队伍、内容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揭示这部书对目录学发展的时代内容的总 结和在建构现代目录学方面的贡献。
关键词:
目录学教程 现代目录学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任莉莉
目录学在读书治学的道路上意义重大。清王鸣盛、江藩等学者多有论及。《隋书.经籍志》注中"梁有"的正确含义亦为前代学者所揭示,然而笔者发现,学界在目录学的基本问题上还存在着误解。本文针对部分学者对《隋书.经籍志》注中的"梁有"含义的误解以及笔者在《七录序目》的笺注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
《隋书.经籍志》 《七录》 梁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红红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作为我国官修史志目录学著作中的三座里程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的学术流变。通过考察三部目录学著作对道家文献尤其是《庄子》相关文献的收录情况,我们可以对《庄子》在古代较为复杂的传播与接受历程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耀盛
本文以历时性学术文化积累与共时性目录信息交流为核心,以目录方法和思维方法为中介,把握着中西帐薄派、学术史派和列举、分析目录学在知识积累时期的发展,比较了不同学术文化心理与思维模式下的目录活动和目录学的不同特点。
关键词:
文化积累,目录信息交流,目录学,比较研究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尹地
全祖望(1705~1755)和章学诚(1738~1801),是清朝中叶的两位浙东史学巨匠。全章两人,一位以明史(?)辑、宋元学术见长,一位以文史校雠理论闻名;史学贡献可以方驾。但在目录学方面,章学诚的名声远过于全祖望。全氏留给后人的目录学著作并不多,仅有专题目录《读易别录》3卷和一些零散的论文。虽如此,对于全氏,学者们的观点仍有歧异。例如关于《读易别录》,清人李慈铭说:"剖析精严,尤易义之橐钥"(《越缦堂读书记》)。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却说:"非经义,属图纬占卜之易书目录,记书名、卷数、注记出处。至于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国华
对《当代目录学》质疑几则刘国华南京大学郑建明编著的《当代目录学》一书是近年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重大成果,其主要成就我已撰文介绍。其主要不足我也曾提出过几点,近日,又细看了几遍,发现还有些小的不应有的失误,现按其在书中出现的顺序,逐一评述如下:1.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