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33)
2023(14225)
2022(12477)
2021(11792)
2020(9981)
2019(22962)
2018(22945)
2017(44555)
2016(24398)
2015(27617)
2014(27728)
2013(27391)
2012(25235)
2011(22816)
2010(23182)
2009(22004)
2008(21972)
2007(19778)
2006(17732)
2005(16348)
作者
(70827)
(58433)
(58309)
(55602)
(37646)
(28156)
(26471)
(22970)
(22416)
(21361)
(20190)
(19968)
(18701)
(18569)
(18309)
(18097)
(17452)
(17106)
(16949)
(16766)
(14722)
(14419)
(14164)
(13522)
(13186)
(13144)
(13024)
(13014)
(11767)
(11347)
学科
(95498)
经济(95340)
管理(78958)
(73852)
(63060)
企业(63060)
方法(42768)
数学(35281)
数学方法(34799)
(30263)
中国(26782)
(25316)
(25093)
业经(22880)
(22140)
理论(19668)
(19527)
财务(19446)
财务管理(19397)
(18560)
银行(18523)
企业财务(18467)
(17505)
地方(17194)
(16939)
贸易(16931)
(16841)
金融(16837)
(16489)
(16473)
机构
大学(360521)
学院(355378)
管理(140481)
(139845)
经济(136501)
理学(119452)
理学院(118127)
管理学(116182)
研究(115571)
管理学院(115511)
中国(90789)
(77375)
(72921)
科学(69528)
(58134)
财经(56643)
(54070)
中心(52208)
研究所(51815)
(51297)
(51150)
北京(49778)
业大(48771)
(47746)
师范(47419)
(43955)
经济学(42016)
财经大学(42006)
(41497)
农业(39478)
基金
项目(228950)
科学(179902)
研究(171751)
基金(166200)
(142543)
国家(141327)
科学基金(121834)
社会(107925)
社会科(102061)
社会科学(102034)
(87874)
基金项目(87675)
教育(78829)
自然(77859)
自然科(75921)
自然科学(75902)
自然科学基金(74546)
(73923)
编号(71064)
资助(68844)
成果(60459)
(51242)
重点(50536)
课题(48846)
(46876)
(46726)
(45528)
教育部(44643)
项目编号(44351)
国家社会(43625)
期刊
(162530)
经济(162530)
研究(114317)
中国(70419)
(58896)
学报(53714)
管理(52810)
科学(49109)
(47608)
教育(42455)
大学(41477)
学学(38601)
(37296)
金融(37296)
农业(31811)
财经(29643)
技术(29632)
(25154)
业经(25024)
经济研究(23524)
问题(21481)
图书(19625)
理论(19141)
实践(17396)
(17396)
技术经济(17115)
现代(16433)
(16396)
(15949)
科技(15864)
共检索到541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利  许崇苗  
人身保险合同受益权问题是人身保险合同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涉及一个国家保险法立法体系的价值取向和基本框架。我国《保险法》涉及受益权的条文比较多,但仍存在很多有争议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9月21日通过并于12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保险法司法解释三》")对受益权问题也用不少的条文进行了解释,但笔者认为仍有不少问题未彻底解决甚至引发更多争议。究其原因,在于对受益权基础理论研究的薄弱。本文在合理界定受益权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受益人和受益权制度的适用范围和理论基础,并结合各个国家保险法立法体系的差异和学者不同的学...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赵志军  
保险法在赋予受益人受益权的同时,并未赋予受益人任何保护或促成受益权实现的其他权利,实务中存在影响受益权实现的众多权利冲突。本文从利益衡量角度,提出赋予受益人保险合同效力维持权,并对可能出现的权利冲突提出应对思路,以达致各方利益的平衡。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书高  
受益权是受益人基于保险合同而享有的一种保险金请求权。从性质上讲 ,属于财产权、请求权和期待权。但是为了防止保险中道德风险的发生 ,法律对受益权的产生及行使受益权的条件和程序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使其区别于一般的财产请求权。我国《保险法》对受益权的规范从整体上说是合理的 ,但随着保险实践的发展 ,也出现了很多立法时没能注意的问题 ,均急需法律修订时予以完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朱铭来  
寿险合同受益权的保护和限制——对一例巨额寿险索赔案的分析及思考○朱铭来提示:这是一起如何正确适用法律的案例。这一案例很具有代表性,从中可以看出《保险法》具有部门法的地位,这更有利于保护保险活动当事人的利益,通过这个案例可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保险法律...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泉  
目前 ,寿险从业人员对于个人人身保险受益人的规定关注较多 ,而法规对于团体人身保险受益人的规定重视较少。但团体人身保险涉及的对象不仅包括保险人和投保人 (即企业法人 ) ,而且还包括了作为被保险人的企业职员 ,其牵涉面涵盖了两个法人主体和一个自然人主体。因此 ,为了更好地处理三方的利益 ,恰当地规定团体人身保险受益人显得尤为必要。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淑艳  何镕泽  
当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在同一事故中死亡时,死亡的先后顺序对保险受益权的确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若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而不能确定死亡先后顺序时,不应简单适用我国现行继承法上的共同死亡推定规则。我国现行《保险法》对此并没有明文规定。本文针对此问题,通过具体分析受益人与被保险人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和受益权与继承权之间的关系,讨论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而不能确定先后时的死亡推定规则及其法律精神。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熊海帆  
受益人能否以遗嘱方式指定和变更是人身保险理论与实践中一个十分典型的问题。本文从民商法律原则和中外法律制度之比较的层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受益人可以遗嘱指定和变更的观点 ,并与《受益人不能在遗嘱中指定》一文的作者唐玮女士商榷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许崇苗  李利  
担保是为债权的实现而设定的以第三人的信用或者以特定财产确保债权实现的法律制度。按照我国《担保法》的规定 ,担保方式分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五种。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 ,以人身保险合同设立担保 ,已经比较普遍。在目前国内的许多人身保险条款 ,尤其是寿险条款中 ,均有保险单质押借款的规定。鉴于人身保险合同不同于一般的民事合同 ,而且以保险单设立质押是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 ,有必要对保险单质押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以指导实践活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廖兴佳  
一、保险金请求权的产生受益人的保险金请求权是随着人身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的发生而同时产生的。因此,要了解受益人的保险金请求权的产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人身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在我国《保险法》中,对于人身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没有单独的规定,但根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娟  
对于受益人概念是否可以适用于财产保险合同,我国《保险法》做出了明确的否定。《保险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受益人。"然而,在保险理论界,仍然有学者认为受益人概念可以适用于财产保险合同,而保险实务上也出现了投保人在财产保险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鲁晓彤  
自杀条款在人身保险合同中不可缺少,其设立对解决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的冲突具有重大作用,是保险法的一大制度创新。旧保险法关于人身保险合同中自杀条款的规定过于模糊,在实践中引起了许多争议,故2009年对此进行了相应的修订。修改后的自杀条款对解决实践中的矛盾具有很大作用,但该规定在自杀条款的适用范围、自杀的法定概念、自杀条款的除外适用对象和保险合同复效后免责期的计算等方面,实践中出现了诸多争议。因此亟需完善自杀条款存在的不足,在修改该条款时,可通过借鉴域外相关立法与判例,使自杀条款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适用,解决相关法律纠纷,缓和被保险人与保险人的矛盾。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许崇苗  李利  
人身保险合同不同于其它合同 ,它有其自身的特征 ,这种特征决定了人身保险合同的转让处理不能同其它合同一样。人身保险合同的转让是有条件的 ,其可分为保险事故发生前的转让和保险事故发生后的转让。合同转让后 ,权利的享受人和义务的履行人均发生变化。人身保险合同转让与指定受益人有相似之处 ,但他们之间在性质、程序、撤销、对受让人和受益人的资格要求等方面存在着根本不同。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彭爱美  
人身保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近年来保险理论界关注较多的问题,也是我国几起保险赔案争议的焦点所在。本文分析了人身保险合同成立和生效的时间,提出了保险人签发保险单、投保人交纳首期保费不应成为人身保险合同成立要件的观点,对于保险实务中普遍存在的投保人先交费保险人后核保的现象,笔者建议保险人通过签署临时保险单或临时保障声明控制高额给付的风险,保障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以减少保险理赔纠纷的发生,促进寿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冯嘉亮  宋素霞  
《保险法》实施已近五年 ,在实践的检验中 ,法律条款存在着很多尚待完善之处 ,特别是人身保险合同立法存在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关于人身保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问题 ;二是关于未成年人的保险问题 ;三是关于人身保险合同的保险费问题 ;四是关于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问题 ;五是关于被保险人的年龄误告问题 ;六是关于人身保险合同的受益人问题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问题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仪明  龙心耕  
人身保险合同中的代签名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投保人代被保险人签名 ;另一种是业务员代客户 (投保人、被保险人 )签名。合同订立后 ,被保险人对别人代其签名的行为不予认可 ,则合同效力不能存续。如按无效合同处理 ,则在法理和事实上都存在不合理之处。《保险法》第 55条应从立法本意上去理解 ,投保人和保险人对合同效力所提出的异议均不能成立。业务员代客户签名 ,将严重危及到保险人对抗辩权的行使。对于代签名现象 ,一方面保险公司应加强管理 ,规范业务员的展业行为 ;另一方面应完善《保险法》的相关内容 ,健全法律规范 ,以保证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