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96)
2023(1908)
2022(1591)
2021(1478)
2020(1225)
2019(2982)
2018(2896)
2017(5996)
2016(3147)
2015(3469)
2014(3410)
2013(3644)
2012(3387)
2011(3146)
2010(3092)
2009(2967)
2008(2803)
2007(2599)
2006(2313)
2005(2194)
作者
(8954)
(7397)
(7293)
(7281)
(4739)
(3513)
(3467)
(2870)
(2864)
(2648)
(2646)
(2575)
(2413)
(2394)
(2367)
(2322)
(2319)
(2304)
(2148)
(2085)
(2020)
(1788)
(1717)
(1700)
(1694)
(1671)
(1651)
(1647)
(1502)
(1434)
学科
(14567)
经济(14564)
(10125)
(9503)
企业(9503)
方法(9023)
管理(8388)
数学(8182)
数学方法(8151)
(5273)
(4246)
体制(4096)
(3905)
(3817)
贸易(3812)
(3744)
业经(2887)
中国(2711)
(2641)
金融(2641)
(2633)
银行(2631)
(2539)
理论(2458)
(2407)
(2163)
财务(2154)
财务管理(2148)
(2069)
企业财务(2062)
机构
大学(46627)
学院(45426)
(21928)
经济(21535)
管理(17907)
理学(15263)
理学院(15125)
管理学(14898)
管理学院(14814)
研究(14425)
中国(14002)
(10567)
(9202)
财经(8579)
(7949)
科学(7695)
经济学(7622)
中心(7520)
(7140)
(7067)
金融(6989)
经济学院(6982)
财经大学(6644)
研究所(6433)
(6344)
(6013)
商学(5883)
银行(5877)
北京(5829)
(5828)
基金
项目(29274)
科学(23177)
基金(22409)
研究(20222)
(19444)
国家(19321)
科学基金(16728)
社会(14080)
社会科(13571)
社会科学(13570)
基金项目(11383)
自然(10614)
自然科(10415)
自然科学(10414)
资助(10367)
(10335)
自然科学基金(10253)
教育(9337)
(9006)
编号(7496)
(6970)
重点(6371)
国家社会(6268)
教育部(6226)
人文(6027)
成果(5914)
(5746)
大学(5726)
科研(5578)
中国(5444)
期刊
(20986)
经济(20986)
研究(14496)
(10011)
金融(10011)
(8195)
中国(7987)
管理(6979)
学报(6932)
科学(5754)
大学(5374)
学学(4985)
财经(4599)
(4584)
经济研究(4462)
(3959)
国际(3684)
统计(3456)
技术(3174)
(3155)
(3099)
农业(3086)
问题(2911)
决策(2901)
业经(2805)
商业(2720)
理论(2637)
世界(2439)
实践(2356)
(2356)
共检索到70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国希  王少平  黄丹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国际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必须适应我国国际经济的发展。1994年我国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6年12月实行经常项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志强  齐佩金  孙刚  
本文采用界限检验 (boundstest)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进行经验分析。与协整检验不同 ,界限检验具有直接检验变量间长期相关性的优点 ,而不管各相关变量是零阶单整、一阶单整还是混合形式 ,不必预先对相关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通过对人民币兑德国马克、港币、日元和美元四种名义汇率的界限检验 ,本文的经验分析结果显示 ,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得到部分经验证据的支持。其中 ,人民币兑美元和人民币兑港币汇率的走势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 ,而人民币兑德国马克和人民币兑日元汇率不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援成  
采用扩充迪基-富勒(ADF)方法以及恩格尔-葛兰杰(EG)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和EG协整检验,可判别我国实际汇率是否为平稳时间序列,从而推断人民币汇率是否符合购买力平价。研究发现,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结果均显示人民币实际汇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在剔除了物价变动和劳动生产率变动因素之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偏差甚至更大。长期购买力平价之所以无法验证,可能涉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体制方面的原因。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低估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青  
本文基于ST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进行了非线性检验。结果表明,LSTAR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并展示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向均衡水平调整的非对称性变动过程,人民币实际汇率在非对称的两个区制之间进行着快速的调整和转换,在低区制阶段比在高区制阶段更持久。通过参数置信区间的估计,进一步验证了人民币实际汇率非线性调整的存在。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购买力平价关系。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卫平  
单位根检验下实际汇率通常的非平稳性与购买力平价相矛盾,然而考虑到国际套利交易成本,实际汇率可能遵循某种非线性均值回复行为。本文对近年来国际上对实际汇率的非线性均值回复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选取带有约束的EST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非线性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其均值回复速度进行了估计,并给出了购买力平价下的均衡汇率。结果支持了人民币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关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衔  
本文探讨了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在国际经济学文献、特别是在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近期文献中流行的汇率分析工具—实际汇率的含义。本文证明 ,由于实际汇率存在着由名义汇率造成的扭曲 ,因而不仅不是一个比相对购买力平价更有效的汇率分析工具 ,而且会导致决策风险。事实上 ,实际汇率的作用仅在于检验某一名义汇率是否相对购买力平价汇率。对汇率进行调整的依据只能是相对购买力平价。本文同时证明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我国人民币的确没有对外贬值的必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彻  
一、购买力平价检验的计量模型近年来国际上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讨论主要集中于相对购买力平价,这主要是由于绝对购买力平价在现实中受到的种种限制几乎不可能成立,而相对购买力平价便于进行经验分析。随着定量研究的深入特别是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发展,相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卓琳  
为了研究购买力平价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文章运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名义汇率与中美物价指数之间的多变量协整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还不能很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规律。不能单从购买力平价理论来判断人民币汇率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金全  云航  郑挺国  
本文利用Markov区制转移方法,对我国1980年1月 ̄2004年8月的人民币汇率进行了购买力平价的Engel-Granger协整检验分析。我们发现购买力平价检验可以由两个不同的内生区制来加以刻画,而这些区制的划分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经济政策调整和通货膨胀率变化等重要经济事件相联系。我们还发现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购买力平价假说成立,但在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我们度量了现阶段人民币汇率短期内的偏离程度,从购买力平价假说的角度出发,我们没有发现支持人民币汇率应该升值的经验证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项后军  潘锡泉  
本文应用LM结构突变检验以及Gregory-Hansen等变结构协整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问题进行了重新研究。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人民币汇率发生了两次结构突变,第一次发生在2005年7月,第二次发生在2006年12月。LM检验显示,发生了结构突变的汇率数据生成过程仍为单位根过程,意味着某些经济冲击确实对数据生成过程(DGP)产生了实质影响。进一步对比研究发现,在未考虑结构突变情况下,样本期内购买力平价不成立;但在考虑结构突变情况下,两种变结构协整方法都支持购买力平价成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龙  赵昕  杨仕波  
本文从货币价值及购买力角度出发,依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提出并构建货币的国内、国际购买力指标以及世界货币组合购买力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 的动态决定模型,同时也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提供一种理论基础。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温建东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长期来看,汇率水平由国内外相对物价水平决定。将之运用于中国这样的外贸市场多元化且高速增长的转轨经济,需要进行三项修正:用多边相对价格变动替代双边价格变动、计算生产率差异、考虑关税减让和税收制度变化的影响。本文对人民币购买力平价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2年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约为4.56元人民币/美元。但是,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只是跨国比较福利和生活水平的指标,不能作为确定汇率水平是否合适的依据,衡量国际竞争力的应当是可贸易品购买力平价。2002年,可贸易品购买力平价为7.52元/美元。1991至1993年的实践证明,钉住一篮子货币可以更好地稳定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伟  
我国将于2012年通过购买力平价换算GDP参与国际比较项目(ICP),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在长期内是否成立是我国能否顺利参与这一项目的关键。在中外购买力平价(PPP)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三变量模型,对1950~2009年间人民币汇率及其中美CPI年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旨在为我国参与ICP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阳  
本文简要回顾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的发展,并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两种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相对购买力平价检验,结果证明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成立的。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均衡汇率模型计算了人民币均衡汇率,结论是,用这种方法求解均衡汇率是根本不可取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