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22)
2023(7957)
2022(6729)
2021(6203)
2020(5313)
2019(11461)
2018(11296)
2017(21618)
2016(11824)
2015(13116)
2014(12537)
2013(12243)
2012(11199)
2011(10039)
2010(10536)
2009(10274)
2008(10656)
2007(9846)
2006(9018)
2005(8561)
作者
(31423)
(26265)
(26238)
(24940)
(16880)
(12517)
(11800)
(9862)
(9813)
(9540)
(8995)
(8893)
(8600)
(8575)
(8351)
(8108)
(7782)
(7779)
(7748)
(7390)
(6766)
(6250)
(6250)
(6081)
(5995)
(5987)
(5928)
(5822)
(5302)
(5086)
学科
管理(50296)
(45949)
(44849)
经济(44757)
(42329)
企业(42329)
(19822)
方法(17992)
(17166)
数学(15168)
数学方法(15011)
(13677)
财务(13655)
财务管理(13628)
技术(13231)
中国(13195)
企业财务(13148)
业经(12022)
(11577)
(11048)
(10770)
银行(10760)
(10245)
(10154)
金融(10152)
技术管理(10125)
体制(10034)
理论(8169)
(8071)
人事(7394)
机构
大学(167613)
学院(165786)
(71989)
经济(70513)
管理(66655)
理学(56261)
理学院(55756)
管理学(55101)
管理学院(54748)
研究(51770)
中国(43188)
(41078)
(34170)
财经(30968)
(27925)
(27290)
科学(26246)
中心(24689)
(24298)
财经大学(22997)
经济学(22893)
北京(21604)
(21310)
研究所(20959)
经济学院(20415)
商学(19367)
(19343)
商学院(19194)
(19126)
师范(18968)
基金
项目(101473)
科学(82568)
研究(78093)
基金(76017)
(63840)
国家(63286)
科学基金(56603)
社会(53014)
社会科(50337)
社会科学(50327)
基金项目(39413)
(38928)
教育(36486)
自然(34274)
自然科(33552)
自然科学(33543)
自然科学基金(33018)
(31959)
编号(30410)
资助(30343)
成果(26428)
(26142)
(24432)
(23561)
创新(23066)
国家社会(22420)
重点(22393)
课题(21448)
教育部(21425)
(21107)
期刊
(84387)
经济(84387)
研究(55816)
中国(38272)
(36244)
管理(29532)
(23110)
金融(23110)
学报(20043)
科学(19981)
教育(19096)
(18342)
财经(17009)
大学(16961)
学学(15624)
(14498)
技术(14359)
经济研究(13146)
业经(12539)
农业(11076)
问题(10500)
财会(9780)
会计(9293)
技术经济(8648)
理论(8232)
(8203)
科技(8005)
现代(7803)
(7457)
论坛(7457)
共检索到267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文锋  连建辉  王耀光  
无论从经济后果还是从信息相关性的角度来看 ,人力资本计量的重心是其价值而非它的成本 ;人力资本计量的对象是经理层和关键的技术骨干 ,而不是全体员工。股票期权之所以成为一种普遍的激励方式 ,关键在于通过资本市场可以动态地反映出人力资本的价值。股票期权只有具备企业产权制度安排的特征时 ,才能有效地发挥它的激励功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玉勋  龙镇辉  陈永昌  
本文建立了人力资本报酬模型,以此来揭示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经济本质。在此基础上,对经理人股票期权确认的利润分配观和费用观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这两种方法的主要缺陷是混淆了会计利润与经济剩余,从而导致股东分享的利润与股东分享的经济剩余发生系统性的偏离。本文定义了会计利润与经济剩余的偏离系数λ,并区分了利润偏大和利润偏小两种情形。在利润偏大时应采用费用观,在利润偏小时应按比例λ:(1-λ)将股票期权分别确认为费用和资产,本文将这种方法称为“综合资产观”。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佟爱琴  金晶  吴泗宗  
股票期权是人力资本计量和会计处理创新的核心与基础。本文构建并改进了基于股票期权的人力资本计量模式,在此基础上对相关会计处理进行了探索,提出应以市价公允法为基础,对人力资本股票期权会计处理进行创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文锋  慕刘伟  赵宗华  
企业内人力资本计量的模糊性,导致企业内公共领域的出现。企业制度的演进过程,就是不断创新公共领域的产权规则,以减少管理者在公共领域产生的机会主义。股票期权制的实施,减少了管理者决策行为的机会主义,却诱发了会计领域的机会主义,导致一系列的财务丑闻。事实表明,股票期权制的成功实施,依赖于科学的业绩计量规则、健全的信息生成机制、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以及健康平稳的宏观经济政策,显然这是一套严格的制度安排。我国正在推行的长期激励制度改革应该充分意识到这项制度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崔如波  
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一种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形态的人力资本,其产权特征决定对经营者激励性制度安排的基础,必须是以剩余索取权来激励企业经营者。股票期权是通过资本市场对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定价的科学的定价机制,是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关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最优制度安排。我国股票期权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和障碍,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和完善这种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于林  赵士军  李真  
股票期权激励是在公司治理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企业为激励高层管理人员尽最大努力工作而实施的一种内部分配制度。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利用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对高层管理团队人力资本的股权激励机制进行分析,分别在绩效评价体系,法律、法规制度和企业的特性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高层管理团队的人力资本效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金洲  
本文认为,企业是一个由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特别市场合约,企业家根据其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人力资本在产权上永远具有独特性,其产权要求是保证其使用过程中的排他性。文章提出,提高人力资本开发和使用经济效率的唯一有效的途径是满足人力资本的报酬要求,实行充分的激励制度,保证人力资本的全部价值实现。股票期权是公司给股票期权受权人按约定价格和数量在约定时间购买股票的权利,既可避免直接定价的市场效果,又能实现企业家的利益回报,有利于人力资本正态效应的发挥,尽可能地将企业家所创造的收益与其所得保持比较高的正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人力资本参与分配的一种肯定,是对企业家索取剩余权利的承认,是一种人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管军  段兴民  
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一般程序出发,建立了一套评价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借鉴因素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分析和评价了被审计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效果,从而为改进被审计公司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目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士龄  刘焕荣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股票期权是企业内部制定并实施的,持有股票期权的高级管理人员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以事先约定的股票价格购买本公司的股票,但在购买时支付的不是现金,只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其对企业的贡献。本文对这种激励机制的适用条件和我国目前实行股票期权的局限性做了探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燕  刘维奇  李建莹  
迄今国内研究尚未系统剖析人力资本在资本市场中的价值,本文基于中国A股市场考察人力资本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通过回归和投资组合分析证实存在人力资本溢价,即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企业股票收益率越高,人力资本是影响股票收益的风险因子。从“风险传播”“价值增长”和“信息传递”三条渠道剖析人力资本溢价内在驱动机制,丰富了人力资本溢价理论解释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中人力资本溢价更显著;融资约束和披露职工信息在人力资本溢价中发挥“促进作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人力资本溢价中发挥“抑制作用”;劳动力市场规模越大越容易削弱人力资本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本文为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了新视角,为企业、国家重视人力资本贡献了股票市场诠释。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叶芳  唐杰  
在“仅限于经理人的股票期权”和“股票期权价值建立在股票价值基础上”的两个前提假设下,本文首先从金融衍生工具本质的角度分析股票期权的运用前提,然后分析了股票期权作为长期激励手段引入企业经营管理时引致的新问题,文章最后指出我国引入股票期权所应具备的条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袁晓轩  
“股票期权”现已在我国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中试点实行 ,其运行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其价格因素、激励的对象范畴以及法律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找出其障碍所在 ,并提出解决的途径 ,为其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小兵  杨有振  
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运用契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 ,从股票期权制度运作出发 ,结合影响我国股票期权制度有效性发挥的环境因素及我国实施的现状 ,可以分析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的有效性 ,从而对当前出现的股票期权热进行冷静的思考 ,希望对我国的企业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所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