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38)
2023(9545)
2022(7992)
2021(7438)
2020(6266)
2019(14384)
2018(14439)
2017(27474)
2016(15359)
2015(17028)
2014(17372)
2013(16596)
2012(15149)
2011(13772)
2010(14423)
2009(13223)
2008(12739)
2007(11480)
2006(10263)
2005(9332)
作者
(44864)
(37187)
(36872)
(35392)
(23410)
(17634)
(16893)
(14600)
(14219)
(13304)
(12725)
(12608)
(11896)
(11864)
(11675)
(11552)
(11184)
(10769)
(10757)
(10560)
(9529)
(9151)
(9129)
(8587)
(8391)
(8319)
(8147)
(8050)
(7577)
(7455)
学科
(66650)
经济(66582)
管理(40015)
(32999)
方法(27071)
(26510)
企业(26510)
数学(24566)
数学方法(23956)
中国(20661)
地方(19717)
(15935)
(14395)
(13899)
(13141)
业经(12343)
理论(11459)
地方经济(10831)
(10647)
(10085)
银行(10055)
农业(10022)
(9711)
环境(9709)
金融(9703)
(9673)
(8691)
(8685)
贸易(8677)
(8249)
机构
学院(211712)
大学(210401)
(81491)
经济(79341)
管理(78331)
研究(74316)
理学(66560)
理学院(65663)
管理学(64010)
管理学院(63620)
中国(56084)
(48975)
科学(48112)
(37866)
(37286)
(35516)
研究所(34478)
中心(34175)
(33937)
业大(32316)
北京(31386)
(30061)
师范(29704)
财经(28860)
(27984)
农业(27751)
(27159)
(26043)
技术(25030)
经济学(24500)
基金
项目(143649)
科学(112817)
研究(102747)
基金(102109)
(89858)
国家(89159)
科学基金(76512)
社会(64064)
社会科(60785)
社会科学(60771)
(57541)
基金项目(53147)
自然(50216)
(49210)
自然科(49100)
自然科学(49085)
教育(48165)
自然科学基金(48127)
资助(42928)
编号(41917)
成果(34049)
重点(32960)
(31753)
课题(31075)
(29948)
(29055)
创新(27379)
科研(27076)
计划(26947)
国家社会(26000)
期刊
(93137)
经济(93137)
研究(64026)
中国(45566)
学报(34793)
科学(31771)
(31700)
管理(29464)
教育(28123)
(28045)
大学(26283)
学学(24514)
技术(21123)
农业(20871)
(18791)
金融(18791)
业经(15634)
经济研究(15073)
财经(13820)
问题(13557)
统计(12791)
(12024)
(11662)
图书(11172)
(10710)
(10691)
决策(10560)
资源(10464)
(10457)
技术经济(10176)
共检索到322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庆玲  
城市体系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在一个结构合理的城市体系中,不同规模的城市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形成一条动态高效而经济的城市链,使城市各自取得最佳的规模经济效益。反之,城市体系结构的不合理,城市系统的无序状态,会极大削弱城市体系的集约经济效能。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研究该地区的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有助于正确认识其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形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邬晓霞  朱春筱  高见  
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的优化完善对推进该地区一体化和城镇化进程意义重大。根据2006—2012年京津冀地区35个县级以上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数据,发现该体系中不同规模等级城市数量结构呈"类金字塔型"分布特征,人口规模结构呈"T型"分布特征。首位度以及位序—规模分析结果显示,该体系中首位城市北京的优势较为明显,中小城市发育相对较弱,城市人口分布差异较大,并提出从推动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高位次城市之间合作、培育中小城市等角度优化京津冀地区的城市体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付大军  朱相宇  
选取2008-2013年京津冀都市圈中的北京、天津、唐山、保定、石家庄、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沧州和承德等10个城市的市辖区人口、GDP、第三产业产值等统计数据,运用普夫模型、位序-规模法则、罗特卡对数模型的原理与方法,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城市体系与经济发展等级规模结构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为该城市圈城市体系结构的增强、核心城市首位度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于晶晶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需要多元环境治理模式支持,多元环境治理体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法律、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性手段在推动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统一的多元环境治理体系中具有优势地位。生态环境多元共治的理论基础和内涵特征为京津冀区域多元环境治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针对当前京津冀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差、可操作性欠缺、治理成本高等问题,应厘清国家、公众和环境开发利用者等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统一高效的京津冀多元环境治理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雅静  陈彦光  
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和等级结构都被证明具有标度性质,但不同标度过程及其与地理空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以京津冀为研究区,以人口规模和经济产出指标为主要测度,借助位序—规模律和异速生长律研究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标度特征,并揭示等级标度过程与空间格局的关系。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双对数线性回归估计模型参数。计算结果表明:(1)在一定尺度范围内,京津冀城镇体系服从位序—规模标度律和异速生长标度律。(2)借助位序—规模标度指数的比值可以估计异速生长标度指数。(3)相对于人口规模,经济产出指标异速生长的标度指数多大于1,但经济投入指标的标度指数不稳定。(4)落入标度区的城市集中于京津冀的东南一带,形成标度区域。由此可得如下结论:(1)京津冀城镇经济系统的产出具有报酬递增的特征;(2)京津冀位序—规模分布与横向异速标度具有对应性;(3)京津冀东南区域与标度区一致,京津冀一体化的基础更好。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赵睿  刘明笑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的指导下,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京津冀区域信用总体情况与长三角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信用立法与标准缺失,深度合作不够;资本定价与交易空白,应用场景单一;联合奖惩与预警薄弱,信用文化不足。本文从建立区域信用制度、完善信用信息系统、创建信用交易市场等角度出发,为完善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几点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群刚  杨开忠  
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发展的现状,指出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制定恰当的公共政策,实现产业与人口发展的有机衔接。一方面,深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提高产业创新和升级能力;另一方面,抓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人才和劳动力市场衔接,实现产业与人口发展的无缝对接。从处理好人口、经济和生态关系的角度,提出要改变人口向首都过度聚集现象,就必须完善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提高周边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最后,围绕提升区域产业创新与升级能力、促进人口迁移与区域协同发展、有效疏导首都人口压力等问题讨论了相应的公共政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凤  陈彦光  刘鹏  
京津冀地区人水关系矛盾突出,分形可以有效描述城镇体系和水系时空演化特征,从而揭示两者演化关系,为城市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理论和经验依据。论文采用分形理论中的网格维数和多分维谱,首先分别刻画了两者的时空演化特征,其次探讨了城镇体系和水系结构之间的时空关系,最后探究了水系结构退化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有:①1990—2010年,京津冀地区建设用地的网格维数升高、自相似性增强、从集聚向分散转变,意味着建设用地朝着空间填充程度增强、有序、分散的方向发展,而水系反之,证明两者具有不同的时空演化方向;②21世纪10年代,京津冀的人水关系十分紧张,南水北调虽然缓和了京津冀用水问题,改善了大尺度上的水系结构,但在小尺度上改善有限;③越靠近城市中心,建设用地分形形态发育越成熟,结构越有序,越靠近外围越混乱无序;④京津冀地区水系退化,由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因素造成,21世纪以后人为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针对京津冀地区水系退化,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科学规划城市水系,重视低等级水系的保护;另一方面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城市发展和水系的非线性关系,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鲁继通  祝尔娟  
从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和突出问题等方面可以系统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现状及趋势特征。基于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实际,探讨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应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在全面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以京津双城联动为突破口,以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为保障,以北京城市功能疏解为契机,在空间重要节点上率先实现重大突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包健  
京津冀一体化自上世纪90年代正式提出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仍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城市之间经济发展差距非常悬殊。探讨如何发挥财政政策作用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对我国未来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示范效应。制定统一的区域财政政策就京津冀地区而言,由于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促使资本更多流向京津地区。近些年来河北省为了促进自身经济发展,通过加大政策优惠力度来吸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赛   薛勇   黄钊坤  
环境与就业是新世纪城市发展绕不开的两个重要议题,聚焦京津冀城市群,基于2010—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门槛和空间杜宾多种计量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就业规模的影响。结果发现:(1)京津冀城市群中,环境规制对就业呈现U型影响,因此应从发展的眼光看,长期坚持环境治理,才能突破就业规模提升的U型拐点;(2)截至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中的8个城市尚未跨过环境规制门槛,因此各城市环境规制政策应有针对性,促使劳动力在城市群内部进行流动,实现京津冀城市群就业规模的整体提升;(3)京津冀城市群内的环境规制对就业规模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对于已经越过环境规制门槛的城市要持续加大环境规制力度,对于尚未越过环境规制门槛的城市要争取尽快突破拐点,同时加强各城市间环境治理技术的联系,达到京津冀城市群环境与就业共同发展的最终目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红霞  李国平  张丹  
本文以京津冀区域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从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基本空间要素入手,研究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空间整合规律。研究认为,京津冀区域人口和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一方面,以自然条件为基础,呈现东南集中特征,另一方面,中小城镇分布以京广、京九、京哈铁路等为依托,呈现以北京为中心的强向心分布;城镇带分布大体可划分为京广线、朔黄和石德线、京九线、京-津、京哈和京山线、张-承六个片区;经济发展呈现空间均衡的分散化趋势;区域内部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发达,随着经济发展的空间重心变化,区域内部各地区对外交通需求建设的空间分布也有所改变。最后,综合考虑京津冀区域人口、经济、城镇和交通体系发展的现状与未来的地区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素英  张烨  王红月  王羽婵  
城市群作为复杂的地域系统,其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城市群的发展。本文着眼于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本质内涵及特征,分要素层面剖析城市群空间结构现状及问题,采用熵值法及引力模型测度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规模及城际空间联系。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但呈现以京津为核心的圈层式递减格局,城市间差距逐渐拉大,空间发展不均衡态势凸显。在城际空间联系方面,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联系强度呈向心性,尚未形成网络化格局,并基于此提出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整合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素英  张烨  王红月  王羽婵  
城市群作为复杂的地域系统,其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城市群的发展。本文着眼于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本质内涵及特征,分要素层面剖析城市群空间结构现状及问题,采用熵值法及引力模型测度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规模及城际空间联系。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但呈现以京津为核心的圈层式递减格局,城市间差距逐渐拉大,空间发展不均衡态势凸显。在城际空间联系方面,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联系强度呈向心性,尚未形成网络化格局,并基于此提出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整合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文东   裘宇轩   邓卓然   倪知行  
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背景下,科技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助力作用备受重视。目前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实施进入了新阶段,但京津冀地区内金融资源和产业发展相关要素流动和影响及其空间依赖性尚未获得学界足够的关注。因此,以京津冀地区的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空间效应视角出发,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高新化3个维度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综合使用“0-1”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及经济距离矩阵,优选空间自相关模型(SAC)研究京津冀地区科技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技金融聚集对本地及邻近地区也存在溢出效应,其中人力资本要素和政府干预程度在产业结构升级中起积极作用,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而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并未对产业结构升级形成清晰影响。由此,主要得到充分发挥科技金融的空间溢出效应、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及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提升基础设施共享水平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