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458)
2022(2164)
2021(2103)
2020(1887)
2019(4806)
2018(5008)
2017(8889)
2016(4656)
2015(4697)
2014(4579)
2013(4320)
2012(3938)
2011(3683)
2010(3957)
2009(3788)
2008(3825)
2007(3164)
2006(3298)
2005(3223)
2004(3018)
作者
(11619)
(9887)
(9571)
(9522)
(6344)
(4686)
(4535)
(3813)
(3692)
(3674)
(3419)
(3342)
(3326)
(3258)
(3198)
(3056)
(2872)
(2817)
(2751)
(2710)
(2582)
(2457)
(2374)
(2335)
(2233)
(2232)
(2157)
(2080)
(2062)
(2003)
学科
(18603)
经济(18573)
管理(9482)
(7673)
(7347)
(6947)
企业(6947)
中国(6690)
(5838)
体制(5026)
(4818)
方法(4803)
(4580)
业经(4084)
(3929)
金融(3929)
(3863)
银行(3857)
(3803)
(3793)
(3785)
理论(3672)
地方(3657)
税收(3640)
数学(3613)
(3610)
教育(3494)
数学方法(3487)
关系(3329)
财政(2972)
机构
大学(57957)
学院(55530)
研究(25019)
(24876)
经济(24386)
中国(19468)
管理(18644)
理学(14849)
(14805)
理学院(14641)
管理学(14264)
管理学院(14122)
(13640)
科学(13290)
(12981)
研究所(11351)
中心(10370)
(10365)
财经(10063)
(9380)
北京(9362)
(9097)
(9053)
师范(9041)
(9024)
(8549)
教育(7684)
经济学(7646)
(7622)
师范大学(7532)
基金
项目(31859)
研究(25639)
科学(24889)
基金(22379)
(19664)
国家(19481)
科学基金(16089)
社会(16025)
社会科(15141)
社会科学(15137)
教育(12552)
(11724)
基金项目(10881)
编号(10435)
(10209)
成果(9985)
资助(9294)
自然(9020)
自然科(8821)
自然科学(8818)
自然科学基金(8644)
课题(8209)
重点(7688)
(7432)
(7069)
(7013)
国家社会(6985)
(6829)
(6711)
教育部(6602)
期刊
(32542)
经济(32542)
研究(25673)
中国(18843)
教育(13281)
(11572)
管理(9049)
(8499)
学报(8096)
(7808)
金融(7808)
科学(7400)
大学(6714)
统计(6060)
学学(5669)
经济研究(5539)
技术(5507)
财经(5344)
农业(4935)
(4738)
(4460)
业经(4359)
(4210)
决策(4204)
问题(4057)
国际(3856)
改革(3621)
(3621)
世界(3317)
职业(3274)
共检索到109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乐大华  
要想使产值这项统计数字求实、准确,除了首先要从根本上解决威逼和利诱这个外部因素外,作为统计部门本身来说,还应该在自身上找找原因。从宏观上讲,产值这项指标确实很重要,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起码指标,也是计算其它许多统计指标的基本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曙光  
文章认为 ,在中国国企改革的攻坚阶段 ,应当从分析其存在的历史背景和审视其改革的现状出发 ,重新思考国企改革的出路问题。中国国企产生及存在的社会经济条件、理论依据和社会职能等均不同于发达国家 ,因而导致了它的分布过宽和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过大 ,并带来了低效率等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后 ,国企改革主要局限于权利与利益的调整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其内在活力 ,但也由于“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出现和政府各个部门对企业利益的侵蚀 ,也导致了严重的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一要发展和完善其赖以建立的理论依据 ,二要重新界定其社会职能 ,三是完善和重建其产权关系及其管理形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灏  
综合开发研究院名誉理事长李灏同志,于上世纪80年代在深圳市委书记的岗位上,肩负使命,夙夜在公,全身心投入深圳特区建设大潮,并深刻思考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和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综合开发研究院的同志多次访谈李灏同志,记录了他关于发起创办研究院的背景、初衷及其发展历程的回忆。现将经整理的相关访谈内容予以发表,以飧读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定才  
在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上,实现统计和会计改革的统一,采用销售总产值计算十分简单即:工业总产值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能金  
统计教科书是培养统计专业人才的工具。近几年来,陆续出版了三本《工业统计学》。这对大专院校培养工业统计专业人才和在职工业统计干部的培训都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三本书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计算工业总产值的一个公式是错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惠  
把净产值作为反映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情况的主要综合经济指标,一个现实需要解决而又比较困难的问题是:如何较好地满足国民经济主要综合指标对时效性的要求。这是因为,净产值指标的计算依据,主要来源于企业会计报表中的生产费用表的有关资料。由于会计报表特别是生产费用表的编制比较麻烦和费时,故目前国家会计制度规定的报送日期.日报为三至六天,季报为八至十二天,年报为二十至三十五天,而作为反映工业生产量的产值指标,则要求企业很早报出,这样,就形成会计报表资料无法满足净产值指标时效性要求的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W·哈勒根  张军  
一、导言 众所周知,前中央计划经济国家的市场化改革运动在其初期有着非常不同的经历。前苏联自80年代后期施行激进改革方案以后,工业产出一直大幅度滑坡。相反,始自1978年的中国经济改革却使工业产出一直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率。对许多经济学家来说,中国的改革经历是令人不解的,因为80年代以来它的工业产出的增长是在其经济改革路径完全偏离了传统经济学开出的药方的情况下发生的。在改革初期,中国国有企业仍然在一个传统的计划体制中运作,其工业的产出和价格依然受到中央计划的控制,直至进入90年代,来自私营部门的工业产出仍然只占总产出的很小的比重。而与此同时,在工业产出的增长中,传统国有部门始终是主要的贡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建国  林和平  
如何改革营林总产值统计理论与方法,是困扰林业经济和统计界的一个悬而未决而又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张建国、林和平两位同志多年来就此进行了不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并提出了倒算法等具有独到见解的理论和方法(见本刊1991年第1期《试论营林总产值统计理论与方法的改革》),引起理论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本刊从本期起将陆续登载他们的进一步研究成果,并希望广大林业经济工作者能与他们一道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研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建国  林和平  
四、未来方向——综合核算由于历史等原因,营林生产和木材生产这两个紧密相连的生产过程长期被划归不同的经济部门,采用不同的管理和核算体制,这不仅影响和束缚了林业的发展,也给正确核算林业产值带来宏观的困难。另一方面,林业作为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产品和环境条件的资源部门,其经营对象——森林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和社会价值,因此,林业产值要准确表现营林生产部门劳动者所培养的森林的价值,就必须全面核算其经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建国  林和平  
在《再论营林总产值统计理论与方法的改革(二)》中(《林业经济问题》1992第三期),我们已经详细地阐述了营林总产值统计所面临的困难。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改革势在必行!当前的关键就在于行动。理论上有所突破,实践上有所作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选择就是在充分正视改革营林总产值统计方法的必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的基础上,寻求科学合理而又现实可行的改革和完善对策,走出理论和实践的“死胡同”,以结束长期以来徘徊不定、停滞不前的局面。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代志华  
本文在分析电信业技术、经济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世界电信改革的经验,回顾我国电信改革历程,提出并构建了TDG-RCP分析框架。透过这个框架,旨在使中国电信改革能够沿着“规制—竞争—产权”的演进逻辑螺旋上升、逐步推进。从趋势上看,以构建有效竞争格局为目标,在3G实施和3C融合、兑现WTO承诺与需求不断增长的条件下,电信立法与专业规制、运营商全业务竞争、业务开放以及向民营资本开放正逐渐成为现实。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效良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不仅已成为社会各方面的共识。而且已经载入《中共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 (二)企业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是一组互相制衡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企业不能自主经营,就没有理由要求它自负盈亏;不实行自负盈亏,就不可能约束企业正确行使自主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在2017年底前将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登记的中央"企业"全部改制为按照《公司法》注册的"公司"。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它标志着国资委监管的全部央企将完成从"企业"到"公司"的历史转变,再次说明深化企业改革的根本逻辑在于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和灵活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但近来我们的调研发现,相关企业对这一逻辑的认识尚不一致;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筱梦  
失业──一个带给“国有企业改革年”的难题筱梦199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年,随着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全国至少将有180万富余职工面临失业的危险,他们将告别原岗位,寻找新的出路。加之目前已有500多万失业大军,这180万人的就业问题,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丁任重  
作认真的分析就可以发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流程是:改革方案是由政府领导人和智囊班子制订的,改革政策要靠各级政府机构推行下去;同时,又只有政府才能对改革措施加以修正,相应地改革的荣誉由政府享有,改革的责任也由政府承担。这一事实表明,政府已成为改革的主角和主要推进力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