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98)
- 2023(8881)
- 2022(7338)
- 2021(6647)
- 2020(5675)
- 2019(12900)
- 2018(12495)
- 2017(25067)
- 2016(12785)
- 2015(14010)
- 2014(13190)
- 2013(13319)
- 2012(12445)
- 2011(11289)
- 2010(11488)
- 2009(10669)
- 2008(10686)
- 2007(9606)
- 2006(8394)
- 2005(7486)
- 学科
- 济(67451)
- 经济(67394)
- 业(42348)
- 管理(41315)
- 企(36999)
- 企业(36999)
- 方法(31181)
- 数学(27075)
- 数学方法(26807)
- 中国(15931)
- 财(15487)
- 技术(15106)
- 业经(14893)
- 农(14718)
- 地方(13368)
- 制(11939)
- 产业(11380)
- 学(10962)
- 理论(10495)
- 技术管理(10426)
- 贸(10381)
- 贸易(10373)
- 易(9973)
- 融(9858)
- 金融(9858)
- 农业(9670)
- 银(9444)
- 银行(9425)
- 务(9380)
- 财务(9349)
- 机构
- 大学(186966)
- 学院(185379)
- 济(87220)
- 经济(85896)
- 管理(75596)
- 理学(65968)
- 理学院(65368)
- 管理学(64484)
- 管理学院(64133)
- 研究(59882)
- 中国(45247)
- 财(40156)
- 京(37687)
- 财经(32142)
- 科学(32103)
- 经(29228)
- 经济学(28817)
- 所(27889)
- 江(27309)
- 中心(26800)
- 经济学院(26057)
- 研究所(24994)
- 农(24101)
- 财经大学(24018)
- 北京(23601)
- 业大(23326)
- 范(22472)
- 师范(22284)
- 院(21858)
- 商学(21848)
- 基金
- 项目(123256)
- 科学(100218)
- 基金(92580)
- 研究(92077)
- 家(79016)
- 国家(78406)
- 科学基金(69385)
- 社会(63263)
- 社会科(60472)
- 社会科学(60457)
- 基金项目(48274)
- 省(47903)
- 教育(42282)
- 自然(42238)
- 自然科(41355)
- 自然科学(41347)
- 自然科学基金(40694)
- 划(39204)
- 资助(37770)
- 编号(34779)
- 创(28734)
- 部(28297)
- 成果(28152)
- 重点(27712)
- 发(27610)
- 国家社会(27316)
- 创新(26949)
- 教育部(25438)
- 人文(24949)
- 课题(24415)
共检索到274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继忠
这里的新命题是指将产业结构高效化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首要内容,并与高度化、合理化共同构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完整内容。本文界定了产业结构高效化的内涵,论证了高效化存在的客观依据,设计了度量高效化的标准和方法,分析并模拟计算了高效化的效果。
关键词:
产业结构高效化 存量转移 效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方
本文是论文[1]的扩展。我在[1]中揭示了Gini系数(G)与收入分配并不是“一对一”的对应。对于每一个Gini系数值(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德云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阐述了产业收入和劳动力结构的演进趋势,虽然各国的统计数据都能验证,但产业理论没有给与具体的证明。国内很多学者据此定理对产业结构升级进行定义(刘志彪,2000),就方向来说。无疑是正确的,但具体到产业结构以何变量结构表示,指标各有不同,不能使理论界普遍接受。原因是产业结构是一个大口袋,所有变量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飞 黄瑞玲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和提升产业中高端水平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紧迫任务。而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又是如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这一问题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也形成了诸多丰硕的成果。文章基于银行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理论和实证上系统梳理相关研究成果,以期厘清银行信贷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理,进一步发挥银行信贷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
关键词:
银行信贷 最优金融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涛 石丹 安锦
文章通过建立一个两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根据实现平衡增长路径所需满足的条件,可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指标用来衡量产业结构以及各产业偏离度。然后应用该指标对上海市产业结构偏离度以及各产业偏离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希望能较真实地反映上海市产业结构以及各产业的发展情况与平衡增长路径要求目标的偏离程度。最后根据各产业偏离的方向和程度,有针对性地给出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具体的路径选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文溥 熊英
本文从社会再生产循环及社会产品实现的角度对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进行研究。论文分别在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用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中的不变劳动工资假定并结合产品市场出清进行论证。研究证明:由于只考虑劳动力市场而忽略产品市场的实现问题,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结论——只有当二元经济越过了"刘易斯拐点",实际的劳动工资水平才能明显提高——无论是在封闭经济或开放经济条件下都是不能成立的。在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无论是一元经济,还是向一元经济转轨的二元经济,劳动工资都应当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应提高。
关键词:
二元经济转型 刘易斯拐点 不变工资假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功为 贺翀
基于2000~201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计量模型考察了产业结构引致的城镇化效应。研究发现,第三产业份额的估计参数显著为正,说明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城镇化效应是存在的。同时,这种效应对于处于不同分位数上的地区有较大差异:第三产业份额适中的省(市、自治区),城镇化效应最为明显;第三产业份额相对过高或过低的省(市、自治区),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城镇化效应较弱,估计参数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果,显著、稳健为"倒U型"结构。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城镇化 面板分位数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钟章奇 何凌云
随着我国区域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日益凸显,如何利用技术创新扩散加快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众多利益主体关注的重要内容。基于演化经济视角,在对现有分析框架进行系统梳理与述评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微观企业技术创新扩散驱动的宏观区域产业结构演化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在这个新的框架中,微观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会驱动宏观区域产业结构演化发展,宏观区域产业结构演化发展也会约束微观企业技术创新行为。进一步,以此分析框架为基础,本文分别从区域经济结构演化模拟、区域间污染物转移的核算及其减排政策模拟等两个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一方面以期从理论上深入理清微观企业技术创新扩散与宏观区域产业结构演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另一方面以期在应用上也为相关研究人员探讨微观尺度上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对宏观尺度上区域经济结构和区域环境污染减排的影响等提供一条新的分析途径,从而在弥补已有理论分析框架研究不足的同时,也将助力于破解当前我国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新三
《国际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导论——一个一般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应用分析》,(以下简称《导论》)是汪斌教授在他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进行多次修改而成的,现已被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选入“当代经济学文库”于2001年1月出版。 中国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西方产业经济理论以来,借鉴其分析范式,主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詹浩勇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重化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这种战略对我国的就业问题带来了两种负面影响:一是降低了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二是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由于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没有构建起吸纳劳动力,特别是传统劳动力就业的机制,一遇外部冲击便会倒逼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使重化工业战略更加得到强化。因此,应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和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政府改革 新型工业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翔硕
一国的对外贸易不平衡可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长期不平衡的基础是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从贸易顺差国来看,主要有石油输出国和制成品出口国。石油输出国的顺差是由石油价格的暴涨导致的,但是制成品出口国的长期顺差却是因为制成品的可贸易性远高于服务品引起的。由于制成品出口国在制造业方面有比较优势且制造业部门明显大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它会出口制成品,进口服务品。如果两者都完全可贸易,则贸易可以平衡,但是如果服务品不完全可贸易,则不平衡就不可避免。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对上述问题给出了解释。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可贸易性 不平衡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蒲勇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继国
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讨论人力资本在企业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是用人力资本的“不可分离”性质来说明的 ,认为人力资本只能“激励”。但反对者对这一性质提出质疑 ,认为人力资本应分享产权。本文认为 ,应区别人力资本所有权与人力资本产权 :前者不可分离 ,而后者可分离。随着公司性质的变迁 ,人力资本日渐成为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 ,人力资本在公司的“谈判力”增强 ,被剥夺的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得到实现 ,从而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一样分享企业产权。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将挑战传统企业治理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