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57)
- 2023(8804)
- 2022(7557)
- 2021(7200)
- 2020(6211)
- 2019(14194)
- 2018(14122)
- 2017(26606)
- 2016(14456)
- 2015(16428)
- 2014(16040)
- 2013(15598)
- 2012(13922)
- 2011(12154)
- 2010(11915)
- 2009(10831)
- 2008(10473)
- 2007(9090)
- 2006(7729)
- 2005(6747)
- 学科
- 济(53372)
- 经济(53312)
- 管理(51547)
- 业(44390)
- 企(39708)
- 企业(39708)
- 方法(29480)
- 数学(25594)
- 数学方法(25140)
- 财(18432)
- 务(12984)
- 财务(12931)
- 财务管理(12895)
- 农(12848)
- 中国(12611)
- 企业财务(12222)
- 业经(11726)
- 制(11365)
- 学(10923)
- 理论(9839)
- 和(9255)
- 划(9230)
- 银(9164)
- 银行(9148)
- 地方(8785)
- 技术(8621)
- 行(8485)
- 农业(8478)
- 贸(8452)
- 贸易(8445)
- 机构
- 大学(189996)
- 学院(188552)
- 管理(80948)
- 济(74452)
- 经济(72769)
- 理学(68559)
- 理学院(67893)
- 管理学(66753)
- 管理学院(66351)
- 研究(54275)
- 中国(45465)
- 京(38968)
- 财(37561)
- 科学(32947)
- 江(29643)
- 财经(29312)
- 中心(28875)
- 农(27415)
- 业大(26968)
- 经(26698)
- 所(25064)
- 北京(23508)
- 州(23155)
- 范(22904)
- 师范(22637)
- 研究所(22629)
- 经济学(22619)
- 财经大学(22084)
- 农业(21458)
- 商学(20567)
- 基金
- 项目(130304)
- 科学(103858)
- 基金(96677)
- 研究(94872)
- 家(83406)
- 国家(82735)
- 科学基金(73268)
- 社会(60372)
- 社会科(57330)
- 社会科学(57315)
- 基金项目(51054)
- 省(50543)
- 自然(48805)
- 自然科(47759)
- 自然科学(47749)
- 自然科学基金(46869)
- 教育(45152)
- 划(42566)
- 资助(39661)
- 编号(38048)
- 成果(29791)
- 部(29197)
- 重点(28855)
- 创(27664)
- 发(26260)
- 科研(26051)
- 创新(25905)
- 教育部(25610)
- 课题(25276)
- 国家社会(25250)
共检索到280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强
文章从马克思·韦伯、丹尼尔·贝尔到弗朗西斯·福山都遵循对现象进行考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探究问题的实质,在对历史文化的反思中得出对管理的认识。管理是一个宏大的现象,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文章通过对几种不同的管理现象的考察去探寻其背后的意义,揭示管理所蕴藏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
管理 价值 韦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君洲
马克思·韦伯作为最后一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以社会的大视野审视法律问题,为法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但因其未曾写过专门的法律著作,其法律思想并未形成系统,致使今人在理解其法律洞见多有困难,甚至形成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解读。本文将抽离出韦伯法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以法律的定义、合理性问题和契约自由等三个问题为切入点,来探析马克思·韦伯的法学思想。
关键词:
韦伯 法学思想 法社会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博
<正>从文化视角阐释经济发展是一个经典命题,马克思和韦伯是最早从文化角度对现代化的、以资本运营为特征的资本经济进行文化阐释的经济学者,他们改变了西方经济学长期将劳动、土地、资本等显性物质作为经济发展唯一要素的现状,使经济学家开始关注文化的精神要素。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变革时期,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而以创新创业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为代表的市场经济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力,
[期刊] 求索
[作者]
谭勇
与康德将先验要素、先验逻辑以及先验结构等视为人类知识形成的必要条件这种先验认识论不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一切先验的对象均有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生学起源。马克思在对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分析中,不仅揭示了商品形式是一种“先验形式”,而且阐明了商品抽象、交换抽象是一种“先验抽象”,由此与康德先验认识论建立了联系。通过将商品形式的历史性起源定位到“共同体尽头”,同时将商品抽象、价值抽象以及交换抽象的历史性起源定位到人们的社会实践,马克思实现了对康德先验认识论的超越,从而彻底且完整地构建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董静 黄卫平
西方低碳经济理论从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入手,将市场机制引入环境治理领域,对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实践起到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但由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局限性,使其理论体系存在先天的"生态缺陷"。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剖析、对"生态价值"的解构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阐释,与现代低碳经济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对当代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实践更具时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丽
构建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20世纪初解答中国社会发展出路问题进程中时刻面临的历史使命。瞿秋白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杰出的文化气质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思考并回答了在中国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至关重要的三大课题,即:中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话语?马克思主义话语在中国表达些什么?马克思主义话语在中国应当怎样表达?他的答案勾勒出以回应问题、凝练概念、创新形式为要素的话语建设方案,是当前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发展的重要历史资源。
关键词:
瞿秋白 马克思主义 话语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凤翔 张荣
马克斯·韦伯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一条潜在的不甚明晰的线索,贯穿于他的思想理论中,特别是他关于"天职观"的论述颇具启发性和创造性。通过分析韦伯思想中的职业精神,可归纳出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即以各事其业、恪尽天职为目的的职业人生观,以服从神意、辛勤劳动为宗旨的职业分工观、以合理求财、勤俭节约为品质的职业价值观,这些思想为研究职业教育学和塑造现代职业精神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和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马克斯·韦伯 天职 职业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易红郡
针对20世纪前后德国大学面临的难题和危机,马克斯.韦伯以其独特的学术视野分析了危害德国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根源,反对大学的官僚化制度,捍卫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传统,恪守大学讲坛上“价值中立”,呼吁学者们树立以学术为志业的责任感等。韦伯的大学理念无疑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现代大学本质及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丽华 赵旭亮
要揭示"GDP至上"的实质和原因,必须从考察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论述出发。"GDP至上"是商品拜物教观念在当今中国社会的集中体现和新形式。商品经济的发展是"GDP至上"形成的一般经济基础;对中国社会劳动和经济关系的社会性质的严重误解,是"GDP至上"形成的思想和理论根源;政府角色定位不当、权力为价值财富服务是"GDP至上"形成的制度原因。要消除"GDP至上",必须从几方面入手:广泛深入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学习、研究、教育和争鸣活动;对现行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体系进行深层次改革;重新定位转换政府角色,制止权力资本化;重建社会价值观和社会道德体系,限制商品拜物教的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泛滥。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黎家佑
空间生产是马克思主义审视资本运作并建构人类解放图景的重要维度,也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当代发展的理论生长点。从自然空间的社会化改造到社会空间的生产扩张,到空间的资本化生产,再到资本空间的扬弃,空间生产正经历着朴素实践、初步探索、全面深化与扬弃超越的历史嬗变。对空间生产予以全面的历史考察并审理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将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当代深化与实践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汤在新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本文试图依据包括《资本论》在内的马克思的"六册计划",对市场经济存在的基本前提、市场体系中的要素市场、国际市场以及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等问题。作些探讨性的论述。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兰英 王彦淳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对旧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批判,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为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所做出的前期论证,其目的在于阐明意识形态从“批判性”到“建设性”的进位实现路径。基于对马克思的意志、阶级意志、等级意志、资本意志和人民意志系列范畴的考察,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建设向度,即共产主义理想所向和社会主义建设所为,在基本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共产党领导下,显现为实现人民意志集中和思想观念解放的根本指向。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 人民意志 共产党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长明 董庆强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革命导师正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条清缕析出剩余价值理论,揭开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进而建构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显出共同富裕的学理和法理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维度视之,共同富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既然劳动是价值的源泉,那么,使创造价值的劳动者得到足够的份额、还富于民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天赋使命;夯实共同富裕的所有制基础,彰显分配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共同富裕是21世纪创新马克思主义常研常新的时代主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曹晓勇
马克思认为,雇佣劳动绝非仅仅是形式上的货币与活劳动的交换活动,其本质上是设定资本即生产资本的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生产劳动,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又结合的过程。“非雇佣数字劳动”概念的兴起反映了数字经济时代劳动的新形态和新变化,也引起学者们对“非雇佣数字劳动中是否存在剥削和是否产生剩余价值”的争辩和讨论。本文借鉴马克思的雇佣劳动理论,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非雇佣数字劳动”的生产性和雇佣性,系统全面把握“非雇佣数字劳动”过程,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探究“非雇佣数字劳动”的新特征以发展和创新马克思雇佣劳动理论。
关键词:
非雇佣数字劳动 数字劳动 雇佣劳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方波
本文对马克思的借贷资本理论进行了文本分析,以寻求借贷资本与金融杠杆的理论关系及运动总公式,并构建一个包含资本增值和金融杠杆的马克思主义数理模型,认为借贷资本追求更高程度的增值是它在金融领域内无序扩张和过度积累以及金融杠杆率过快提升的主要原因。随后,对中国金融杠杆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银行资产负债表表外快速扩张还是2015年的"股灾"和2016年的"债灾",都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有效性。最后基于规范借贷资本的运动、积累和增值的思路提出了金融去杠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借贷资本 增值 金融杠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投资品部类的自主积累和增长在何种条件下是可能的——基于马克思再生产图式的考察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原初镜像及投射——基于瞿秋白文艺思想的考察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优化研究——基于传播学的考察视角
对马克思关于企业家论述的考察与借鉴
基础货币投放机制主流解释的马克思经济学批判及实证考察
究竟有没有绝对真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真理观的再考察
如何理解现代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其表现形态——基于马克思经济学视角对传导机制的考察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时代化研究——基于我国私营经济劳资关系现实的考察
社会转型视角下中国协商民主的生成与发展——基于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的考察
学术的理性家园——马克斯·韦伯的大学教学伦理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