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0)
2023(1835)
2022(1619)
2021(1600)
2020(1258)
2019(2945)
2018(3141)
2017(5295)
2016(3196)
2015(3809)
2014(4184)
2013(3851)
2012(3505)
2011(3199)
2010(3340)
2009(2912)
2008(3088)
2007(2977)
2006(2626)
2005(2419)
作者
(8987)
(7292)
(7112)
(6893)
(4644)
(3590)
(3474)
(2956)
(2796)
(2756)
(2512)
(2500)
(2421)
(2388)
(2261)
(2255)
(2186)
(2153)
(2095)
(2065)
(1899)
(1890)
(1822)
(1764)
(1730)
(1696)
(1601)
(1595)
(1521)
(1501)
学科
管理(9361)
(8434)
经济(8419)
(7746)
(6713)
企业(6713)
(3616)
理论(3561)
(3377)
教学(3348)
中国(3317)
教育(3083)
(2935)
业经(2658)
(2502)
财务(2492)
财务管理(2474)
企业财务(2283)
方法(2265)
学法(2260)
教学法(2260)
(2258)
地方(2153)
农业(2145)
(2145)
银行(2140)
(1988)
(1970)
(1961)
贸易(1958)
机构
学院(43381)
大学(40510)
管理(13257)
(12661)
研究(12215)
经济(12115)
中国(10629)
理学(10309)
理学院(10165)
管理学(9894)
管理学院(9815)
(9048)
(8933)
(8126)
科学(7681)
(7396)
职业(6987)
技术(6953)
(6787)
师范(6720)
(6607)
中心(6278)
(5913)
北京(5907)
(5792)
财经(5766)
研究所(5485)
业大(5110)
技术学院(5084)
(5026)
基金
项目(21324)
研究(18631)
科学(15246)
基金(12298)
(9998)
(9862)
国家(9841)
编号(9838)
教育(9824)
社会(9283)
成果(8794)
社会科(8564)
社会科学(8562)
科学基金(8014)
(7565)
课题(7333)
(6598)
基金项目(6230)
项目编号(5672)
(5478)
资助(5399)
重点(4914)
研究成果(4859)
(4838)
(4836)
阶段(4822)
规划(4815)
大学(4658)
(4637)
自然(4593)
期刊
(20262)
经济(20262)
研究(14300)
中国(12644)
教育(11067)
(8170)
(5925)
管理(5723)
学报(5623)
技术(5438)
(4731)
金融(4731)
科学(4616)
大学(4292)
图书(4114)
业经(4105)
职业(3910)
学学(3678)
农业(3660)
财会(3476)
书馆(3169)
图书馆(3169)
(2798)
论坛(2798)
通讯(2666)
会通(2649)
财经(2638)
会计(2609)
技术教育(2587)
职业技术(2587)
共检索到75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郑也夫  
一个社会中性别比出现较大的不平衡,该社会婚配中的男女数量往往也将失去平衡。但是当一个社会中性别比相对平衡时,婚配中男女数量是否就一定平衡呢?这是传统的人口学理论一向忽视、以为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芬  尹文耀  姚引妹  
估算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婚配概率及婚配对数是生育政策仿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首次提出同龄概率法及多龄概率法,并对全国层面独生子女之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婚配概率及婚配对数进行了估算,详细阐述了两种方法的原理及运算步骤,并对两种方法的运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计算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多种婚配概率,并能估算出各类婚配夫妇对数。其中,同龄概率法较直观,数据易取得,但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多龄概率法更接近于现实,受婚配对象人数突变的影响更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史忠林  
在计划生育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地区,一些人隐瞒婚姻和生育状况,逃避计生管理,以达到计划外生育的目的,这通常被称之为“隐性婚育”。隐性婚育造成生育秩序的混乱,使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措施难以落实,也使一些统计数据失准;如任其蔓延,不仅将使人口计划失控,甚至将影响一代青年的成长,必须加以治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志刚  许琪  
文章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独生子女的婚姻匹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独生子女更可能与独生子女结婚,且非独生子女也更可能与非独生子女结婚。这表明,一方面独生子女身份本身可能构成了一种择偶标准,另一方面人们择偶时对城乡户籍、出生地、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多重选择也同样会导致独生子女更可能与独生子女结婚。然而,以往对生育政策调整的人口预测模拟多是基于"随机婚配"假定,因此关于婚配结果分布的估计存在两种误差:一是低估"双独"和"双非"夫妇的比例和规模;二是高估"单独"夫妇的比例和规模。因此,对"双独"和"单独"夫妇数量的估计应当充分考虑婚姻匹配过程的选择性,从而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潘丽群  李静  踪家峰  
现代婚姻匹配模式如何影响中国的家庭收入不平等?正向选择婚配方式提供了解释收入不平等的新视角。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进程作用下.中国的婚配观念由旧时的门第家庭等先赋性特征转向现代社会的教育人力资本等自致性特征.教育成为正向选择婚配方式的主要标准。随着初等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现代化.教育正向匹配在以教育回报率为导向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产生了马太效应。加剧了家庭间的收入不平等。本文利用CHIP数据库,按照夫妻双方的教育程度衡量婚姻的匹配模式,研究表明,在1988—2008年的二十年间,中国婚姻市场上的教育同质性婚配呈现出加强的趋势。通过构建正向选择匹配和随机匹配的基尼系数核算方法发现.正向选择婚配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颖  张秀兰  
婚姻本质上是男女双方的选择和匹配过程。文章基于北京市2004~2009年的婚姻登记数据库,对夫妇双方在年龄、城乡户籍、地区户籍、学历、婚次、民族和职业等方面的匹配状况和特点进行分析,印证了婚配过程中同类匹配和婚姻梯度的存在。从时序上看,夫妇双方的年龄日益趋近,人口流动也促进了跨地域通婚的增加,这些特征改变了传统的婚配走向,使婚配更具开放性;但夫妇学历的日趋"般配"和跨城乡通婚的减少,也显现出婚姻匹配走向封闭的特征。基于社会交换心理所形成的男女双方不同特征属性之间的优劣互补,使婚姻梯度所造成的夫妇间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从而形成同类婚配、且丈夫的综合条件略高于妻子的总体婚配特征。在大城市中,受婚姻梯度的影响,往往是条件优秀的女性承受更大的婚配压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习小林  
在原中央苏区,大量可婚的成年男性找不到、或娶不起媳妇,穷乡僻壤已形成了一个个连片的"光棍村";苏区振兴,人是第一要素,"婚配难"导致人文关怀、人生幸福缺乏,新生人口递减、人口再生产不可持续,经济低迷萎缩,如此则苏区振兴可能会成空中楼阁。本文将对苏区男性"婚配难"的表现、根源、危害、对策作出研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佳鹏  
"代际合力"成为理解目前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配机会的一种中观路径。在鄂西农村的实地调研发现,打工潮兴起后,女性资源大量外流,全国婚姻市场逐步取代传统通婚圈,婚配标准由伦理转为市场导向,婚姻资源的商品化色彩浓厚,这与鄂西原子化地区松散型代际关系形成错位,进一步挤压本地男性的婚配机会;同时,自由恋爱取代媒介相亲而成为婚姻缔结的主导模式,追求情感体验式婚姻,对男性自身条件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换言之,对于地处婚姻市场洼地的中西部农业型地区而言,成功婚配需要家庭的物质积累与男性自身的综合素质,因而"代际合力"成为农村男性婚配机会的核心要素,合力的强弱程度构成了这一群体内部不同的婚配梯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倩倩  
随着打工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农村婚姻市场形成和自由恋爱逐步兴起,由父母主导的传统"婚配"模式向子女自主选择的"婚恋"模式变迁。在开放的婚姻市场中,对婚姻资源的激烈竞争促使农民的婚姻责任发生了代际重塑,表现为子代在婚姻市场中负责恋爱找对象,父代承担婚姻消费支出。从"子代找得到"与"父代娶得起"两个维度分析农村婚姻缔结过程与光棍形成机制,可建构出农村的三种光棍类型。在紧张的婚姻形势下,为了应对婚姻压力,农民的家庭策略发生了重要变化:传统的小农家计模式难以应对婚姻的竞争性消费,倒逼农民主动进入务工市场;父代通过抬高婚姻支付来增加子代在婚姻市场中的竞争力;农民生育观念随着婚姻压力增大而改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衍章  代安琪  刘玉莹  蒋兴川  唐庆峰  
为提高麦蛾茧蜂种群的室内扩繁效率,采用人为控制种蜂婚配条件,研究麦蛾茧蜂交配经历和种蜂性比对交配行为及子代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蛾茧蜂种蜂交配经历对雌雄交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交配经历较少的雄蜂再行配对时,求偶次数和交配次数较多、求偶强度较强且单次交配时间较长。没有交配经历的雄蜂比有56次交配经历的雄蜂交配时间显著要长。麦蛾茧蜂雄蜂交配经历对子代雌雄性比具有一定影响,但对子代总蜂数量的影响不明显。较少交配经历的雄蜂与处女雌蜂交配繁育所获子代雌蜂数量较多,雌雄性比较高。室内人工繁殖时,适当提高麦蛾茧蜂种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柯永红  
清末到民初是近代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与正史、方志、族谱不同的是,墓志从微观的角度记录历史,是研究个人史、家庭史和民族史的重要材料。从墓志材料可以看到:在婚配方面,女性的婚龄逐步提高,一夫多妻的现象较为普遍,处于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阶段;在生育方面,婴孩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共存,母亲经历着生育之痛;在教育子女上,严厉的母教是与父教同质的,母亲在遵循母教传统的同时,也紧贴时代,改变着教养子女的方式和内容。尽管女性比男性更多地受到家庭生活的束缚,但从中仍可以清晰地看到,她们中的很多人仍心系家国,以女性独有的方式为家庭和社会作出贡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晓慧  刘燕舞  
本文通过对两个个案村庄的考察,对农村大龄青年婚配困难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大龄青年婚配困难问题在本质上是社会剥夺所造成的。在经济分化与社会分层的结构性压力下,婚姻资源在不同阶层群体中呈现出不均衡分布。在上层群体中,婚姻资源主要在本阶层内部循环,但其炫耀性婚姻消费所营造的合法性,却激起了下层尤其是中层群体试图通过婚姻资源流动进入上层的欲望。在发达地区农村,向上婚姻流动失败而又不愿向下婚姻流动的中层女性,在不断推迟初婚年龄的过程中沦为大龄"剩女";而其下层中的弱势男性,则依靠来自贫困地区农村女性资源的流入而得以稀释其婚姻压力。这种婚姻压力的逐层传导机制,最终导致了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底层大龄男性青年的婚配困难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文涛  曹丹丹  
市场化进程中教育同质性婚配回潮的现象愈发凸显,为诠释现代化过程中家庭收入差距的演化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RIF),实证检验了市场化进程与教育同质性婚配影响家庭收入差距的理论假设。研究发现,教育同质性婚配在不同家庭间产生明显的"马太效应",进而刺激家庭收入差距扩大,而市场化的提升有助于弱化教育同质性婚配对家庭收入差距的拉大效应。通过替换指标、更换样本、分组回归等稳健性检验,本文结论依然成立。因此,政策导向应着力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继续推进市场化建设。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何延之  
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大众服务两大任务。它的服务对象包括各种类型、各个阶层、各种年龄、各种文化程度、各个民族的读者。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它的藏书是综合性的,既要收藏比较通俗的社会科学、自然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