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46)
2023(2943)
2022(2479)
2021(2482)
2020(2232)
2019(5063)
2018(4872)
2017(9567)
2016(5652)
2015(6580)
2014(6654)
2013(6756)
2012(6237)
2011(5082)
2010(5454)
2009(5261)
2008(5773)
2007(5186)
2006(4774)
2005(4492)
作者
(13896)
(11589)
(11477)
(11187)
(7490)
(5429)
(5308)
(4432)
(4277)
(4224)
(3925)
(3892)
(3885)
(3794)
(3591)
(3409)
(3408)
(3406)
(3374)
(3372)
(2978)
(2795)
(2785)
(2694)
(2691)
(2690)
(2599)
(2589)
(2302)
(2285)
学科
管理(28736)
(28620)
(27286)
(26525)
企业(26525)
(18461)
经济(18417)
(16119)
财务(16113)
财务管理(16064)
企业财务(15518)
财政(12205)
(9734)
(9727)
方法(9219)
数学(7957)
数学方法(7893)
(7107)
体制(6592)
中国(6390)
制度(5351)
(5351)
公司(5133)
(5110)
(4713)
(4646)
(4595)
银行(4595)
地方(4428)
业经(4406)
机构
大学(72514)
学院(71983)
(29011)
(28790)
管理(28778)
经济(28333)
理学(23925)
理学院(23767)
管理学(23578)
管理学院(23440)
研究(20135)
中国(19764)
财经(17795)
(15966)
(14599)
(13087)
财经大学(12880)
中心(10324)
(10047)
(9945)
会计(9712)
科学(9642)
北京(9611)
财政(9520)
(9407)
商学(8996)
商学院(8950)
经济学(8592)
(8452)
公司(8074)
基金
项目(37261)
科学(29254)
研究(29033)
基金(27692)
(22203)
国家(21967)
科学基金(20049)
社会(18745)
社会科(17849)
社会科学(17843)
基金项目(14437)
教育(13982)
(13828)
自然(12498)
资助(12282)
自然科(12223)
自然科学(12219)
自然科学基金(12019)
编号(11940)
成果(11725)
(11079)
(9604)
(9077)
项目编号(8458)
教育部(8415)
人文(8295)
重点(8061)
课题(7982)
(7978)
(7961)
期刊
(36473)
经济(36473)
(32125)
研究(28600)
中国(17414)
管理(11959)
(11278)
金融(11278)
财会(10038)
财经(10036)
会计(9965)
(8336)
学报(8311)
(7275)
财政(7275)
大学(7102)
教育(6950)
通讯(6946)
会通(6936)
(6551)
学学(6483)
科学(6469)
经济研究(6079)
(5651)
技术(4733)
(4644)
业经(4498)
问题(4371)
(4087)
(3951)
共检索到1299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伯平  
近来,国内外上市公司财务作假丑闻集中暴露,而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必然的规律。本文以美国和中国为例,分别讨论了在各自的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财务作假的共性与特性。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祁小伟  张海平  
财务报告作为上市公司对外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是监管机构和投资者获得公司会计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因为先前披露的财务报告存在虚假或误导性的财务信息或者信息遗漏等问题导致财务报告重新表述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黎毅  黄辉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演进过程的回顾,对建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需要完善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应设置相互联系的现金流量类指标作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界定标准,在预警指标的选择上应实现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分行业设置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所收集的信息要进行严格的甄别和审核,并根据上市公司的现实情况寻找合适的判断点。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满军  
(一)我国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1.披露主体存在问题,缺乏相关分部信息。一些上市公司存在多种经营和跨地区经营的情况,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却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披露其他相关分部的信息,也未说明无分部的原因;有些上市公司尽管在收入附注中对收入进行了分部说明,但是未形成单独的分部报告,也未披露分部的确定依据、会计政策等具体信息。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方健  
财务报告模式是财务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回顾财务报告模式演进历程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模式变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制约其变迁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邢开  
财务共享模式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传统财务管理存在的很多弊端,也充分展现了跨地域公司财务管理的优势。目前,财务共享模式在上市公司得到了广泛应用,公司所面临的内部控制风险也更加复杂化。为此,文章在全面了解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袁云峰  欧阳令南  
在国内,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测研究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对该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对于包括政府部门、公司、银行以及个人投资者在内的各种市场主体进行各种投资决策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目前应用于该领域的各种预测模型的归纳和评述,提出了综合评价思想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最后的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综合评价模型在财务失败预测研究的应用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曾繁荣  潘灵桥  
一、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方法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Charnes和Cooper等学者于1978年提出来的,是根据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决策单元(即DMU,Decision Making Unit)进行有效性分析的一种方法。从几何上看,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淑娥  金帆  
本文认为公司财务治理在公司治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尽管存在三种主要模式的公司治理,但不论采用那种模式,只要财权得到有效配置,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公司治理是有效的。根据对财务信息生成和呈报的影响力,可以把公司财务治理中的利益主体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依赖公司内部财务治理保障其利益的主体,第二类是依赖公司外部财务治理保障其利益的主体。第一类利益主体往往利用其在公司内部财务中的优势侵犯第二类利益主体的利益,所以加强公司外部财务治理是必要的。本文还通过对安然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的分析强调了这一观点。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胡昱敏  冯俊  
(一)上市公司会计核算工作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和及时上市公司被外部监管、关注的程度比非上市公司高出许多,从某种程度上讲,会计信息质量是反映上市公司是否诚实守信、规范运作的重要指标。为了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会计核算业务的学习培训。二是公司总部和所属各单位必须建立会计报表编制及复核体系(会计报表多级复核制度),对外报送的各类会计报表必须经过两级或者三级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叶季如  
合并财务报表:上市公司财务新课题叶季如随着我国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规模较大的股份公司,为了实现公司长远的战略目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往往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通过收购、兼并等形式,持有某些规模较小公司的股份,从而达到控制这些公司经营管理的日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袁智慧  余灼萍  
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调整。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大,并呈现出集团化、国际化特点。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企业管理制度尚待完善,加之在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下,国内很多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如财务融资或投资策略缺乏科学性、财务管理水平偏低等。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已经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拟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郑秀杰  杨淑娥  
良好的公司声誉是否能够促进公司财务绩效的提高是国外公司声誉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我国尚缺乏此类研究。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法,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对公司后续财务绩效与公司声誉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取得声誉公司的后续财务绩效显著高于未取得声誉的对照组公司,公司声誉越好,其后续财务绩效越高,而且良好的公司声誉会降低后续财务绩效对前期财务绩效的敏感度。这一结论将提高公司声誉管理的积极性,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姜富伟   丁慧   靳馥境  
明辨公司财务重述的方式和动因对市场监管、投资实践和学术研究都至关重要。区别于以往研究从财务重述方式进行识别,本文从财务重述主体有限理性的视角出发,基于前景理论,分析作为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决策者的大股东和管理层重述财报的内在动因,并手工收集我国2005—2021年被立案处罚的财务重述案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当企业绩效或高管薪酬低于参照点时,决策者更有可能呈现风险追寻偏好,从而实施财务重述;相对绩效和相对薪酬仅在损失域对财务重述有显著影响,表明决策者存在损失厌恶心理。以上研究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后依然稳健。机制检验发现,企业绩效低于参照点将引起外部利益相关者担忧,导致企业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和市场压力;高管薪酬低于参照点则引发管理层激励不足和非公平厌恶,导致努力水平下降和主动离职风险增加,从而提高财务重述的概率。本文也发现制衡大股东和管理层权力的内部治理措施、司法体制改革和随机抽查制度等外部监管手段均能够有效抑制财务重述。本研究为理解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动机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防范与治理证券违法行为,维护市场有序运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