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98)
- 2023(7231)
- 2022(5952)
- 2021(5447)
- 2020(4193)
- 2019(8984)
- 2018(8490)
- 2017(16139)
- 2016(8531)
- 2015(9174)
- 2014(9348)
- 2013(9305)
- 2012(9022)
- 2011(8447)
- 2010(8638)
- 2009(8063)
- 2008(7811)
- 2007(7027)
- 2006(6383)
- 2005(6063)
- 学科
- 济(59863)
- 经济(59826)
- 管理(22778)
- 业(19350)
- 方法(18197)
- 数学(15872)
- 数学方法(15736)
- 企(15617)
- 企业(15617)
- 地方(15405)
- 学(14496)
- 中国(11899)
- 地方经济(11813)
- 业经(10029)
- 农(9021)
- 财(8814)
- 制(7622)
- 融(7594)
- 金融(7594)
- 理论(7007)
- 经济学(6938)
- 环境(6856)
- 银(6704)
- 银行(6690)
- 体(6537)
- 和(6503)
- 行(6496)
- 农业(6295)
- 发(6152)
- 贸(5986)
- 机构
- 大学(137057)
- 学院(134860)
- 济(65622)
- 经济(64439)
- 研究(52299)
- 管理(46294)
- 理学(39426)
- 理学院(38894)
- 管理学(38236)
- 管理学院(37958)
- 中国(37534)
- 科学(30545)
- 财(28578)
- 京(27840)
- 所(27011)
- 研究所(24478)
- 财经(22947)
- 经济学(22348)
- 中心(22096)
- 农(21141)
- 经(20870)
- 江(20010)
- 经济学院(19745)
- 范(18670)
- 师范(18489)
- 院(18243)
- 业大(17691)
- 北京(17488)
- 财经大学(17110)
- 农业(16515)
- 基金
- 项目(85155)
- 科学(67216)
- 基金(63285)
- 研究(60683)
- 家(55802)
- 国家(55377)
- 科学基金(46641)
- 社会(41775)
- 社会科(39699)
- 社会科学(39689)
- 基金项目(32158)
- 省(31759)
- 自然(28381)
- 自然科(27722)
- 自然科学(27713)
- 教育(27277)
- 自然科学基金(27249)
- 划(26839)
- 资助(25884)
- 编号(21972)
- 重点(19706)
- 发(19370)
- 部(19118)
- 成果(18843)
- 国家社会(18565)
- 性(17310)
- 创(17065)
- 教育部(16622)
- 创新(16088)
- 课题(15966)
共检索到210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绍文 左大培
在西方主流经济学形成的过程中,对它的基本理论原理和研究方法的批评几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实际上,主流经济理论在解释许多经济现象上无能为力,是一个一直存在的现象。这是主流经济学与生俱来的根本弊端。但是在最近30年中,我国的经济学界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星焕
马克思以实践和批判为两大理论支柱,建构起“批判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不只是对于经济运行状况和经济运行规律的把握,而是以“人类社会”为立足点和以“私有制批判”为理论核心的科学理论,是“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表达”。在当代,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仍旧向我们展示着它“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伟大力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霍然 李腾飞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当代,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依旧向我们展示着它“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效力。基于此,经济理论学界应当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的研究,坚守马克思理论研究的“批判”和“实践”立场,同时发扬创新精神,完善理论建设,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展现更大的实践指导价值。由付文军撰写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转向与逻辑生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3月)一书聚焦梳理出“资本之思”和“存在之问”两条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线索,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清平
米塞斯的行为逻辑学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悖论:我们怎样才能摆脱自己的规范性价值评判的误导和扭曲,从实然性的视角出发,考察同样富于规范性价值内涵的人的行为的逻辑结构?尽管他的解答也存在着忽视善恶价值基准等不足之处,却对于包括经济学在内的整个人文社科领域都做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贡献,尤其是清晰地分辨了"事实"与"价值"、"元"与"规范性"这两个许多西方哲学家也往往混为一谈的不同层面,值得我们在考察人的行为特别是市场交换行为时深入反思:如何通过引入善恶是非这些人的行为必须诉诸的元价值学基本标准,依据"人性的逻辑"探讨包括"不等价交换"在内的种种市场行为的内在机制,从中揭示诸如"看不见的手"、"边际...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孟捷
将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看做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叙述和建构原则,是在学术界长期流行的观点。近年来,这一观点更以各种不同方式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例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以国家为逻辑起点的主张,就是以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原则为依据的。此外,为了论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些学者片面地诉诸价值规律,割裂了这一规律与市场经济其他运动规律的联系,这种对待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态度,也是以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原则为前提的。对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原则的重新反思和批判,不止涉及纯粹方法论层面的问题,而且具有多重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朱富强
面对社会大众改进社会制度和分配体制的呼声,一些"主流"经济学人将之归咎于中国社会存在"仇富"心理和文化传统。但实际上,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行为上,中国社会的"仇富"都不比西方社会更严重。这些经济学人之所以持有此等"仇富"说,就在于他们在逻辑思维上深受现代主流经济学的肯定性理性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支配;同时,中国社会的"仇富"说之所以比西方社会更盛行,又在于无序的市场竞争和扭曲的市场环境使得社会达尔文主义得以膨胀。更进一步地,这些经济学人之所以囿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逻辑思维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信条,也源于狭隘的知识结构导致他们缺乏审视和批判流行学说和思维的学术能力。事实上,即使对一个真正的学者来说,知识结构及其相应的社会理念而不是出身背景和个人利益将决定他的学术取向和价值立场,更不要说那些靠理念吃饭的偏狭之士。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朱富强
面对社会大众改进社会制度和分配体制的呼声,一些"主流"经济学人将之归咎于中国社会存在"仇富"心理和文化传统。但实际上,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行为上,中国社会的"仇富"都不比西方社会更严重。这些经济学人之所以持有此等"仇富"说,就在于他们在逻辑思维上深受现代主流经济学的肯定性理性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支配;同时,中国社会的"仇富"说之所以比西方社会更盛行,又在于无序的市场竞争和扭曲的市场环境使得社会达尔文主义得以膨胀。更进一步地,这些经济学人之所以囿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逻辑思维和社会达尔文主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京安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人性假设对人类经济行动的目的、行为方式与程度等问题的回答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根基,为其建立精美严谨的理论体系、赢得“社会科学的皇冠”的美誉奠定了基础,但也面临着来自经济学内外的各种批评。这些批评不仅指向了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人性假设本身,更是对其哲学基础、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挑战。
关键词:
现代主流经济学 人性假设 哲学基础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道一
秉持批判的理性精神,马克思以其卓著的创造性书写了《资本论》这一“资本批判”的理论典范。正如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的,在“《资本论》的逻辑”的展开过程中,马克思从黑格尔所开创的辩证逻辑中“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也发展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在批判性地反思黑格尔式唯心辩证法所造成的“意识形态的颠倒”的前提下,深入考察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中规定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矛盾运动”的“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概念逻辑”,可将其展开为“对旧概念的批判”“对新概念的规定”“概念的改造”“概念的转化”四个层次的“概念—运动”,通过对“剩余价值”概念在“《资本论》的逻辑”论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的阐发,以此拒斥和否定当代资本主义辩护中的种种意识形态辩护,从而在“概念逻辑”高度上,透彻地显明马克思的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所达致“资本主义整体性批判”的广度与深度。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光伟
马克思的《导言》的写作目的是使"历史"落实为"逻辑",产生行动科学和历史科学统一、历史和逻辑统一的科学叙述效果。这引起人们的误解,即把《导言》第三节看作生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规定的地点,进而误作是对"唯物主义知识论"的阐发,遮掩了真正涵义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唯物史观在文本中的阐释和运用。还原真相的路径不单是重回文本,系统梳理和剖解各种与文本相关的逻辑结构问题,更为主要的是把握整体的逻辑发展,找到"总的导言"和"证明"之间的有机联系。《导言》对"行动如何可能"的探求,事实上奠定了后来《资本论》结构的路向,即由客观批判启动的主观过程。科学叙述的尘埃落定使新时代条件下重新理解《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绍源 任宇东 刘欣瑜
第三次科技革命引发了技术样态和劳动图式的锐变,资本逻辑随之带来的现代困境表现为“数据霸权”“社会异化”“剥削对立”三个方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为研判当代资本主义现状提供了宝贵视角,其中蕴含的“科技思想”“共同体思想”和“经济伦理思想”为解蔽资本逻辑提供了理论路径。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对智能产业资本逻辑问题展开研究,既是实现智能产业资本逻辑解蔽的必经之路,又是实现资本逻辑“为人所用”的方向引领。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朝龙
金融资本是《资本论》从抽象到具体逻辑行程中的一个潜在的环节。希法亭和列宁把《资本论》潜含的金融资本理论发掘出来,并据此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金融资本积累包含着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两个方面,当生产性积累遇到危机时,金融资本试图通过加强非生产性积累来解决危机,结果饮鸩止渴,不但解决不了危机,反而使危机越来越严重,这就是金融资本自身中的悖论逻辑。当代金融资本推动了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也造成了寄生阶层的膨胀、中产阶级的衰落、新民粹主义的崛起以及全球化的逆转。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西方社会表现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国际关系危机,皆是金融资本内在矛盾的表现。正如马克思所说,否定资本的是资本自身,同样,我们也可以说,否定金融资本的是金融资本自身。
关键词:
《资本论》 逻辑视域 金融资本 批判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延 姜腾凯
赫苏斯·韦尔塔·德索托(Jesús Huerta de Soto)是当代奥地利学派代表人之一,他深入批评了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等主流的宏观经济学派,以及主流经济学微观分析框架中的效率标准和市场均衡。他继承和发展了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构建起奥地利学派的宏微观分析框架,推动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理论的体系化,其"动态效率"理论也为奥地利学派的福利经济学开辟了道路。德索托还追溯了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渊源,并总结出奥地利学派的风格特点。此外,他对社会主义经济核算争论进行了回顾与评判,证明奥地利学派才是经济理论史上那场著名辩论的胜利者,并阐明科技的发展不仅不会为计划经济提供可能,反而更强化了市场经济的重要性与地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红斌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成为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在方法论个人主义的指导下,利用经济人假设及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体系构建了一座宏伟的经济学大厦,对现实经济作出了许多深刻的洞见。文章认为,随着主流经济学中数学形式化的日趋严重及其对经济学研究和教育的垄断,这种分析范式的弊端也日益明显,并使其研究日益远离现实。
关键词:
主流经济学 经济人假设 数学形式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关柏春
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并认为劳动是商品,他们的认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是,在"资本集中和土地私有"以后他们的认识就与现实相矛盾了,主流经济学家们因为没能解决当时提出的问题而陷入了危机。马克思证明了劳动二重性理论,发展了劳动价值论,他提出了劳动力商品范畴,证明了剩余价值理论,引发了经济学的革命,从而解决了那个时代提出的问题,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主流经济学家因为无法说明劳动者的工资和利息收入问题而再次陷入了危机,这可能预示了经济学革命的再次来临。作者认为,只有通过理论革命,证明劳动本身具有价值,证明资本收入具有劳动收入的性质才能解决现实社会提出的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