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218.8.237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25)
2023(2306)
2022(1959)
2021(1710)
2020(1467)
2019(3355)
2018(3206)
2017(6870)
2016(3607)
2015(3966)
2014(3917)
2013(4009)
2012(3504)
2011(3041)
2010(3028)
2009(3015)
2008(3188)
2007(2836)
2006(2686)
2005(2650)
作者
(9077)
(7487)
(7429)
(7354)
(4711)
(3613)
(3424)
(2871)
(2813)
(2807)
(2744)
(2617)
(2478)
(2471)
(2457)
(2421)
(2323)
(2184)
(2132)
(2066)
(2059)
(1889)
(1814)
(1804)
(1772)
(1761)
(1713)
(1608)
(1503)
(1502)
学科
(21557)
税收(20116)
(19951)
(12228)
经济(12217)
管理(10677)
(9557)
(8247)
(7929)
企业(7929)
财政(4345)
方法(4304)
数学(3893)
数学方法(3868)
(3757)
地方(3695)
(3588)
财务(3585)
财务管理(3579)
中国(3395)
企业财务(3386)
收入(3202)
(3147)
(3040)
(2848)
(2741)
贸易(2739)
(2677)
银行(2677)
(2649)
机构
学院(45089)
大学(44855)
(19454)
经济(19071)
(17179)
管理(16828)
研究(14393)
理学(14103)
理学院(13977)
管理学(13855)
管理学院(13755)
中国(13749)
财经(11554)
(10964)
(10351)
(9069)
(8937)
税务(8459)
财经大学(8423)
(8030)
科学(7723)
(7195)
(7140)
中心(6855)
(6641)
(6467)
(6339)
经济学(6233)
国家(6114)
财政(6031)
基金
项目(26558)
科学(21007)
研究(20461)
基金(19860)
(16802)
国家(16718)
科学基金(14631)
社会(13701)
社会科(13124)
社会科学(13120)
基金项目(10135)
(9932)
自然(8508)
编号(8485)
教育(8426)
(8375)
自然科(8337)
自然科学(8333)
资助(8229)
自然科学基金(8188)
成果(7727)
(6533)
(6327)
国家社会(6017)
项目编号(5989)
(5944)
(5876)
重点(5776)
(5760)
创新(5708)
期刊
研究(21939)
(21294)
经济(21294)
(15036)
(14588)
(13338)
税务(13318)
中国(9296)
(7217)
金融(7217)
学报(5900)
管理(5654)
财经(4949)
(4784)
大学(4213)
(4202)
(4202)
涉外(4202)
国际(4158)
科学(4144)
(4099)
学学(3985)
经济研究(3967)
会计(3751)
财会(3277)
(3208)
教育(2947)
技术(2943)
(2857)
财政(2857)
共检索到81861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朱洪仁  
本文阐述了在执行中外税收协定资本无差别待遇条款中,如何界定条款中“其他同类企业” 资本归属和控制的范围。由于各缔约国间所签协定中对无差别待遇原则的表述及其释义并不完全一致,缔约国一方在执行对不同资本归属结构的企业资本无差别待遇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某种不确定性。《OECD税收协定范本》和《联合国税收协定范本》已经将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直接或间接地扩展到对一国税制的要求,以期实现对跨国纳税主体税收的公平待遇。因此,要全面执行中外税收协定的无差别待遇原则,必须正确认识无差别待遇原则的全部内涵,并将其纳入我国的税制中。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廖益新  
在缔约国一方居民企业通过在缔约国另一方境内的某种场所或设施实际履行提供劳务的情形下,应先根据税收协定中的场所型常设机构条款,后适用劳务型常设机构条款认定是否构成常设机构。在判断劳务履行所涉及的场所或设施是否处于提供劳务的非居民企业支配下这个问题上,应以非居民企业对这种场所或设施是否拥有某种合法的使用权为标准。劳务型常设机构条款所谓的企业的"雇员或雇佣的其他人员",应根据实质优于形式原则和具体案情,结合采用营业活动组成部分标准和实际控制指挥标准进行分析认定;应从提供劳务的企业的角度,认定非居民企业从事的若干劳务项目是否属于具有商业上的相关性或连贯性的"同一项目或相关联的项目"。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陈宇  郭海英  
利益限制条款是税收协定中特殊的反滥用条款,对于打击择协避税具有良好的效果。随着BEPS行动计划的不断落实,利益限制条款被更多国家(地区)所关注。本文探究利益限制条款的起源与发展,考察并对比美国和OECD的实践,具体分析我国税收协定中现有的利益限制条款,并阐述其中待完善的方面,最后结合国际经验对我国如何利用利益限制条款反协定滥用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朱晓丹  裴兆斌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教师和研究人员(简称教研人员)走出国门,赴境外从事一定期限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相应的,中国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也大量地邀请海外教研人员到中国境内从事一定期限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这种跨境教学或研究的合作形式多样,且合作期限长短不一(长则三五年,短则几个星期甚至几天)。为了鼓励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夏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吴青伦  
为防止滥用税收协定而出台的协定利益限制条款,规定十分繁复。本文以美国与卢森堡税收协定为例,分析利益限制条款的应用机制(特别是各种主要测试,如合格居民测试、所有权与税基侵蚀测试、公开公司测试和衍生利益测试等客观测试,积极商业测试、税局裁量条款测试和运营总部测试等主观测试),以期在国际税收竞合上寻求一个平衡点。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邓力平  詹凌蔚  郑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素霞  
长期以来,国际投资争端中的涉税问题一直游离于国际投资条约框架下的投资争端解决程序之外,而多采用双重税收协定中的"政治性"解决程序。因此晚近BIT中,多奉行对税收问题的"特定例外条款"的规定模式,随着投资争端解决"去政治化"的趋势,一些国家逐渐将税收措施问题有限制地纳入到BIT中。美国是一直坚持将税收措施问题纳入双边投资协定的典型国家,也是双边投资协定中税收措施规定走得较为超前的国家。中国近年来的缔约实践逐渐向美式BIT税收条款靠近,这也成为中美BIT文本谈判的现实基础。但还需从规定模式、适用范围和前置程序三个方面协同推进中国BIT税收条款的发展。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冯立增  
关于协定的宗旨和主要目的即税收协定标题中所表述的避免双重征税的功能,OECD和联合国这两个国际税收协定范本皆将其单设一章,仅有一条,可见其重要性。此后一章为一些特殊条款,主要包括非歧视待遇、相互协商程序、信息交换等。这些条款通常是为实现税收协定目的而做的机制性安排,体现了缔约国之间合作的延伸以及对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李炳军  
"走出去"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税收问题不容忽视,这其中既有我国与投资目标国签署的优于两国国内税法的税收协定待遇,也有企业必须遵从的中国与投资目标国的税收管理规定。企业在防范税收风险的同时,应积极申请享有税收协定待遇。目前,我国已与101个主权国家签署了税收协定,与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签署了税收安排或税收协议,为"走出去"企业的境外投资经营活动提供了税收方面的支持。为便于"走出去"企业全面了解并充分享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阙占文  
仲裁作为解决国际税收争端的新方式,日益受到国际社会重视,经合组织和美国等纷纷在税收协定或其范本中引入仲裁条款。鉴于传统的相互协商程序在解决税收争端时仍保持较高的效率,当务之急是完善和改进中外税收协定中的相互协商程序,然后逐步在转移定价等特定事项上引入自愿性仲裁程序,以兼顾国家税收主权和纳税人权利。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张伦伦  
常设机构条款是双边税收协定的重要内容。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第7项行动计划对如何防止人为规避构成常设机构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方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范本及联合国(UN)范本在吸收BEPS行动计划成果的基础上对常设机构条款进行了及时更新。本文对OECD范本和UN范本的修订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比较,介绍了目前我国双边税收协定对常设机构条款更新的实践,提出了未来双边税收协定按照范本要求更新常设机构条款内容的具体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家俊   孟令军   王金强  
税收协定下的反滥用规则因缺乏实操性,在反避税实践中容易陷入困境。而主要目的测试(Principal Purpose Test,PPT)条款既能促进反滥用规则付诸实施,又能规制特殊反滥用规则(Special Anti-Abuse Rules,SAAR)尚不能应对的避税交易行为,在实践中具有判别税收协定滥用的功能。PPT条款的构成在学理上分为两要件说和三要件说,两要件包括“主观测试”(Subject Test)和“客观测试”(Object Test),三要件则是在两要件的基础上前置“结果测试”(Result Test)。虽然PPT条款有一定优势,但在国际税收实践中仍须厘清PPT条款的直接适用问题、与国内法反滥用规则的差异以及与特殊反滥用规则的衔接,从而推动PPT条款在各国税收实践中“落地生根”并且获得国际共识。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