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42)
2023(11894)
2022(10375)
2021(10066)
2020(8238)
2019(19609)
2018(19277)
2017(36428)
2016(19682)
2015(22558)
2014(22307)
2013(22314)
2012(20546)
2011(18702)
2010(18224)
2009(16662)
2008(16075)
2007(13363)
2006(11547)
2005(10243)
作者
(55811)
(46444)
(45831)
(43766)
(29570)
(22123)
(20915)
(18375)
(17673)
(16347)
(15896)
(15623)
(14685)
(14468)
(14332)
(14175)
(13752)
(13542)
(13097)
(13018)
(11396)
(11376)
(10958)
(10371)
(10360)
(10252)
(10166)
(10074)
(9301)
(9086)
学科
(81113)
经济(81026)
管理(53043)
(49893)
(40483)
企业(40483)
方法(38443)
数学(33941)
数学方法(33631)
中国(24520)
(20717)
(18297)
(16961)
贸易(16951)
(16877)
业经(16591)
(16556)
地方(14993)
农业(13711)
(13705)
(12923)
环境(12577)
理论(11807)
(11776)
银行(11741)
技术(11705)
(11524)
金融(11523)
(11271)
(10937)
机构
大学(279945)
学院(274243)
(116474)
经济(114293)
管理(110873)
研究(98537)
理学(96666)
理学院(95575)
管理学(94126)
管理学院(93637)
中国(73838)
(60773)
科学(59610)
(49713)
(49158)
研究所(45247)
中心(43610)
(42544)
财经(40616)
业大(40157)
北京(39236)
(37337)
(36618)
师范(36330)
(36317)
(35653)
经济学(35334)
农业(33453)
经济学院(31883)
财经大学(30551)
基金
项目(193439)
科学(152499)
基金(142555)
研究(141914)
(124576)
国家(123607)
科学基金(105655)
社会(90325)
社会科(85607)
社会科学(85586)
基金项目(75771)
(71694)
自然(68246)
自然科(66663)
自然科学(66649)
自然科学基金(65459)
教育(64115)
(61903)
资助(59004)
编号(56612)
成果(45973)
(43942)
重点(43135)
(41049)
(39822)
课题(38677)
教育部(37836)
国家社会(37803)
创新(37194)
科研(37051)
期刊
(121526)
经济(121526)
研究(84912)
中国(51349)
学报(43612)
科学(41414)
管理(39747)
(38097)
(35155)
大学(32934)
学学(30663)
教育(29785)
农业(27544)
技术(22552)
(21660)
金融(21660)
经济研究(20497)
财经(19377)
业经(17712)
(16558)
图书(15772)
问题(15757)
(15037)
理论(14513)
(14275)
世界(13604)
科技(13327)
技术经济(13278)
实践(13074)
(13074)
共检索到401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志刚  
本文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样本用新方法对 1 990年代全国生育水平进行了估计 ,就计算结果讨论了 1 990年代生育水平迅速下降的特点。本文还比较了多个其他来源对该时期生育水平的不同估计 ,并对当前仍占主流的一些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 ,发表自己的见解及其理由。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陈卫  
1990年代我国的生育水平究竟是多少,这一直是个谜。本文利用中国一直独立存在的严密而周全的教育统计数据,来估计2000年人口普查中的漏报,最终估计我国1990年代的生育水平。通过教育统计数据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调整,重构2000年普查0~9岁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并将2000年0~9岁人口转换为1991~2000年历年的出生人数,进而估算1990年代我国的生育水平。从推算和估计的结果看,我国1991年生育率达到更替水平,之后进一步下降,低于更替水平。1990年代后期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在1.7~1.8。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志刚  
本文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样本计算了 1 990年代各年份的分性别平均初婚年龄 ,这一结果再次表明这一时期中初婚年龄有显著提高。本文还根据以往历次调查的各年份年龄别生育率按队列计算了累计生育率 ,结果发现 2 0 0 0年时各队列的累计生育率水平高于五普数据中各队列的平均活产子女数。本文还就队列累计生育率计算结果详细分析了 1 990年代终身生育水平的趋势。这些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说明 ,1 990年代各队列的终身生育水平也在发生显著的下降 ,正在接近现行生育政策所要求的水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苟延农  
本文在对山东省各种人口出生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山东省教育统计数据,以及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数据估算了山东省1990年代各年出生人数和生育水平,并推算了2000~2005年出生人数和生育水平。同时对1990年代低生育水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山东省1990年代已经处于超低生育水平,大部分年份低于政策生育水平。低于政策生育水平的主要原因是生育年龄的推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忠东  王建平  
家庭生育理论和研究集中于生育数量而忽略了子女性别组合。1990年代以来随着超声波技术在产前检查中的普遍应用,性别鉴定和选择生育在男孩偏好社会迅速扩展,并成为家庭实现子女目标组合的重要方式。本文根据全国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新信息,通过子女匹配寻母的方法重建整个1990年代生育史,并据此推算每年生育水平和子女排序比例。发现育龄妇女二三胎次生育水平在90年代初大幅下滑。农村地区,特别在华中南地区,二胎女孩生育率明显低于二胎男孩生育率且男女差持续扩大,反映二胎生育选择性强,造成女孩乃至整体生育水平下降。三胎生育率也持续下降到最低点。中部农村同岁妇女(32~33岁)的子女性别序列比例图显示90年代独子比例增到18%,独女及双女比例一直很低,在5%~7%之间。两孩含子三组合(子|女,子|子,和女|子)总比例增到53%成为主流。"女|子"比例由17%增至23%而成为第一组合。多胎比例则由1/3减半至16%。所有变化反映了在性别识别技术及一胎半政策下,一女后选择生男以达到理想子女组合,减少了多胎,却酿成了社会男女孩比例严重失衡。调整生育政策,奖励双女户并杜绝多胎,适当放宽子后二胎,可望在保持较低生育水平下,逐步恢复性别平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广宇,原新  
出生漏报或瞒报是普遍存在的人口现象 ,但并没有足够证据证明 90年代中国存在大规模和持续性出生漏报 ;相反 ,有理由认为各次全国人口调查中的低生育率是实际生育水平大大降低的反映 ;出生漏报水平可能被高估 ,以往对总和生育率的调整需要重新评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志刚  
本文将1997年中国人口与生殖健康抽样调查的生育率统计结果与1992年中国生育率抽样调查的统计结果进行了一致性比较检验,应用三个不同生育指标对90年代生育水平及其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指标显示,终身生育水平的下降其实是一个相对均匀变化的过程,常规生育率指标在90年代初的急骤下降及后来所达到的极低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生育年龄变化影响所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宝玉  李小建  
金融空间系统变化包括金融服务地理变化和金融资产地理变化。以省级行政区为地域单元,利用HI、HH指数和区域银行网点、银行资产与经济总量的地理联系率,对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银行业空间系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国有商业银行网点份额显著上升,北京、上海在国有银行地理格局中的地位迅速提升,中部六省明显下降;网点空间分布模式由计划走向市场,越来越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一致;但历史形成的空间模式依然存在。银行资产地理变化较大,信用流动性增强,信贷、存款地理越来越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不一致;向北京、上海金融中心城市集中趋势显著,金融中心效应突出。银行业空间系统的变化提高了银行业的运营效率,但使不同区域的银行服务接近性和信用获得性存在较大差异,长期会加大区域发展差距。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本文较为详细地讨论了由1982年人口普查和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确定的死亡水平,指出:确定80年代中国实际的死亡水平,在注意婴儿死亡率的同时,还应注意到老年人口的死亡漏报,并依据两次普查的年龄别人口数,计算出人口的平均寿命,对用普查的死亡资料计算的年龄别死亡率的误差,做出重新估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扬飞,徐月虎,丁金宏  
1990年代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 ,本文通过对比 1 990年和2 0 0 0年两次人口普查资料 ,分析了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现状及其在 1 990年代的增长幅度的区域差异模式 :2 0 0 0年人口城市化水平呈现东高西低 ,西部地区北高南低的基本格局 ;1 990年代的人口城市化增长幅度的空间格局为北方自东向西逐渐递减 ,南方自东向西高低峰谷交错递减。各地区 1 990年代人口城市化及其增幅除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所处的阶段有关外 ,2 0 0 0年普查统计口径的变化也是原因所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南忠吉  
一、严峻的人口形势 根据联合国1990年预测,世界人口将于下个世纪末达到110亿左右,顶峰值将达140亿。但就在6年之前的1984年,同是联合国的预测,世界人口将在下个世纪末达到顶峰值102亿左右。仅仅相隔6年,世界人口顶峰值的预测数据相差近40亿。这说明1984年的预测对当时世界人口的发展趋势,也就是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开始施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翟振武  
当1990年代各种人口调查"过低的"生育水平难以置信时,其"过高的"出生性别比数据却被广泛接受。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2000年人口普查出生数据漏报的性别差异的分析,利用教育统计数据,重新估计2000年及90年代的出生性别比。结果表明我国实际的出生性别比并不像2000年普查数据反映的那样严重偏高。我国实际的出生性别比和低年龄组性别比要比普查反映的水平低5~9个百分点。1990年代在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部分中,女婴漏报的作用高达50%以上。本文还根据2000年普查千分之一抽样数据,考察了出生性别比的社会经济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怀宇,徐效坡,李铁立  
采用定性分析与GIS、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和路径分析等定量手段相结合,对1990年代以来中国人才分布的空间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基本结论是:在研究时段内人才分布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根本转变,分布重心由北方内陆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区域人才密度的相对变动主要受到城市化和区域高等教育培养能力的影响;制度和政策对人才分布的影响也比较明显;高工资对人才具有吸引作用;自然环境对人才分布有间接作用。人才对区域经济具有相当程度的直接影响;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它对区域经济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吸引人才间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教育对经济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才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体现出来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春山  王晓珊  盛修深  刘艳艳  
以县域为基本地域单元,分析1990年代以来广东省县域经济的差异。研究表明,1990年代以来,广东经济发展由初级产品生产阶段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的初期,1995和2002年是其演变的拐点年。广东省县域经济差异在逐步增大,越是发达的地区其区域差异越大;在空间演变上表现出先分散后集中再分散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县市经济类型区的分析发现:(1)广东由原来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发展为明显的圈层结构;(2)广东在极化作用持续加强、区域差异不断扩大的同时,扩散效应已开始显现;(3)欠发达地区总体上难以摆脱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但局部地区由于资源及特殊的机遇而优先发展起来,低水平均衡被打破;(4)原增长极范围扩大,出...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吴宇  王珂珂  
自从泡沫经济崩溃,日本经济就陷入了长期低迷,但并非简单地"失去了二十年"。在明确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起适用于日本的综合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日本1990—2014年间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逐一深入分析了对有其影响的6个维度。结果表明: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降低的是经济增长质量的较大提升;进一步说明,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实际上是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改善空间,使其认识到自身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