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05)
- 2023(6704)
- 2022(5495)
- 2021(5496)
- 2020(4389)
- 2019(10462)
- 2018(10266)
- 2017(17447)
- 2016(10528)
- 2015(12371)
- 2014(12121)
- 2013(11414)
- 2012(10902)
- 2011(10429)
- 2010(10294)
- 2009(9213)
- 2008(8956)
- 2007(7899)
- 2006(7213)
- 2005(6826)
- 学科
- 济(37047)
- 经济(37005)
- 中国(20332)
- 管理(19359)
- 教育(19299)
- 方法(16446)
- 业(16259)
- 数学(15062)
- 数学方法(14918)
- 企(11714)
- 企业(11714)
- 学(10679)
- 贸(9937)
- 贸易(9930)
- 易(9807)
- 农(9115)
- 理论(8156)
- 财(7866)
- 发(7453)
- 制(7053)
- 发展(6386)
- 展(6264)
- 教学(6183)
- 关系(6125)
- 银(6076)
- 银行(6054)
- 业经(5973)
- 行(5948)
- 融(5867)
- 金融(5867)
- 机构
- 大学(150578)
- 学院(140967)
- 研究(64014)
- 济(60281)
- 经济(59188)
- 中国(42809)
- 管理(42119)
- 科学(36869)
- 理学(35770)
- 京(35662)
- 理学院(35177)
- 管理学(34460)
- 管理学院(34182)
- 所(33185)
- 研究所(30481)
- 教育(29799)
- 范(28641)
- 师范(28395)
- 财(25931)
- 中心(25646)
- 北京(24349)
- 农(24245)
- 师范大学(23932)
- 院(22952)
- 江(21015)
- 财经(20688)
- 经济学(20645)
- 农业(19436)
- 经(19292)
- 业大(19127)
- 基金
- 项目(91053)
- 科学(73170)
- 研究(70629)
- 基金(65722)
- 家(59252)
- 国家(58694)
- 科学基金(47455)
- 社会(44065)
- 社会科(41540)
- 社会科学(41530)
- 教育(40398)
- 基金项目(32376)
- 省(32211)
- 划(31870)
- 自然(28955)
- 自然科(28304)
- 自然科学(28290)
- 资助(28259)
- 编号(27979)
- 自然科学基金(27842)
- 成果(26237)
- 课题(23987)
- 部(23977)
- 重点(23101)
- 发(21201)
- 中国(21128)
- 教育部(20984)
- 性(19001)
- 年(18942)
- 国家社会(18785)
共检索到231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罗海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叔子
本文是为涂又光先生专著《中国高等教育史论》写的"序",论述了先生极富创造性的教育思想。本文共五部分:第一,论述该专著完全是从中国高等教育历史这个实际出发的,讲史立论,均据于此;第二,论述了高等教育不等于高等学校,高等教育不等于高等学校教育,高等学校不等于高等学校教育;第三,论述了高等教育三个阶段,"人文——科学——人文·科学",以及人文与科学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基本矛盾;第四,论述了"教育定位于文化领域之中",以及文化与教育的关系;第五,论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总规律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最后以"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表述了对先生的思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姚启和
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涂又光教授的新近力作《中国高等教育史论》(以下简称《史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26.6万字,责任编辑陈雅峰),是一本颇具特色、很有深度的中国高教史论著。作为一部史论,本书的特点,不仅资料翔实,引述了不少经典原著,每论必有理有据,凡重要论据决不用第二手材料,反映出作者极其严谨的治学作风;而且结构新颖,不同于某些摆流水账的叙史方法,而是把到清朝末年数千年的中国高等教育史,划分为5段,在每段又只着重介绍一二个代表人物的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既简明扼要又重点突出,读后使人感到十分明晰、深刻而很受教益;特别是本书以深邃的哲学思维,对中国高等教育史提出了许...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永豪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戏剧表演专业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随着新课改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高校必须对戏剧表演的教学大纲、教学方式、教材等进行改革,围绕戏剧表演的教学效率,对戏剧表演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增加对于影视表演的培训教育工作,培养具有较高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敬雯
从全球教育发展史可以看出,中国教育史源远流长,无论是教育制度还是教育思想、教育价值取向等,都提供了一整套极具独特性与创造性的东西,对世界教育的发展贡献了多方面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学习中国教育史、研究中国教育史的特点、展望中国教育史的发展,目的是做到古为今用、以史为鉴,推动当代中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安世遨
在高等教育与外部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多元互动之中,普遍存在的是高等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服务、促进与引领的基本关系;尤为重要的是还存在着一个稳定的主导机制——自组织机制,即高等教育的运行发展应按照其内在的逻辑与规律自组织地进行。高等教育相对独立是其自组织机制的前提条件,外界干预应以不破坏其自组织机制为前提,而维护这种自组织机制最根本在于一种合理化的社会机制保障。在高等教育的内部运行关系中,最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民主型的管理运行体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毛祖桓
本文对建国5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作了简要回顾。经过五六十年代的“蓄势”,“十年浩劫”的破坏,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高等教育史的学科建设才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2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研究成果增长迅猛,研究队伍蓬勃发展,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方法趋于多样。本文最后就学科建设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加强与海外学者以及与其他学科学者的交流合作;二是要继续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关键词:
中国,高等教育史,学科建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碧
中国学界的美国高等教育史研究在三十年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进步线性史观主导下,中国学者将美国高等教育史描绘为由各类成功改革构成的凯歌,其间充斥着种种"神话"。神话折射出中国高教界对大学迅速崛起的迷恋和世界一流大学情结,它是研究者以实用心态对历史进行预制性解读的产物。从学术价值评判,神话遮蔽了真实而复杂的历史;从效用价值评判,它声称的借鉴意义也难以成立。中国的美国高等教育史研究要走出"神话时代",关键在于重审学术价值与效用价值、中国视角与美国学术、原始资料与二手文献三对关系。
关键词:
高等教育史 美国 神话 学术史 谱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书光
活跃于宗教、政治、教育三重领域的马相伯,是中国近代三所大学(震旦学院、复旦大学和辅仁大学)的创始人和发起者。他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长期探索,以及由此而深入思考的近代大学理想、教育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等问题,均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林
道无言而恒在,学待论而益明。昔者,漆园尝叹百家之往而不返,道术将为天下裂;至于孟坚,则谓诸子相灭而相生,相反而相成,洵为至论。学术者,常与时代相应,而为其时代运会升沉之钤键也。近世以还,知识领域越益展拓,学术分科日趋细密。一人之见,何其偏狭!往圣独学无友孤陋寡闻之说,于今尤见其实。教育历史之学,既称教育学之基础门类,而膺作成英才之使命;亦属历史学之专门分野,因具穷究天人之职志。从事于斯,至者必求融通史论,综赅今古,折衷东西:是故其学似狭实广,似浅实深。清季
关键词:
中国近代教育史 《中国近代教育史新探》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金林
德里克.博克早期的本科教育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本科教育目标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养,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博克对本科教育目标论述的发展折射出美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即大学教育应在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两种张力之间建立新的平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孔炽
新近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国高等教育史》,是一部体系较为完整的外国高等教育史方面的专著。 《外国高等教育史》以河北大学教育史博士点的一批专家学者为主撰写。20世纪80年代,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岩
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必须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国际共识和中国创新的着力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了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主题分别是“质量”“质量保障”“重塑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未来”。创新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国际共识。中国创新的着力点是深化“四新”建设,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建设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龙江智
中国旅游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场困境:“教育膨胀”、“人才稀缺”、“就业压力”、“人才流失”构成一系列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左右着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困境的根源在于学科基本问题的缺失,以及由此所引起的一些负反馈机制。因而,要摆脱困境的基本前提便是“厘清学科的基本问题,构建学科核心知识体系”。这才是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旅游管理 高等教育 基本问题 核心知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