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56)
2023(5687)
2022(4729)
2021(4533)
2020(3814)
2019(8747)
2018(8496)
2017(16108)
2016(8528)
2015(9880)
2014(9719)
2013(9977)
2012(9653)
2011(8955)
2010(8900)
2009(8364)
2008(8297)
2007(7284)
2006(6632)
2005(6308)
作者
(23707)
(19824)
(19729)
(19137)
(12554)
(9300)
(8956)
(7694)
(7588)
(7071)
(6886)
(6586)
(6557)
(6371)
(6295)
(6240)
(5907)
(5740)
(5647)
(5304)
(5289)
(4838)
(4712)
(4587)
(4504)
(4402)
(4307)
(4232)
(4005)
(3964)
学科
(46122)
经济(46077)
管理(21386)
(20995)
方法(17638)
数学(15834)
(15831)
企业(15831)
数学方法(15749)
中国(15566)
(11652)
(10500)
贸易(10491)
(10298)
业经(9793)
产业(9375)
(9277)
地方(9124)
(8011)
(7497)
银行(7496)
农业(7332)
(7316)
(6675)
(6667)
金融(6667)
(6616)
技术(6388)
(6322)
结构(6265)
机构
大学(128350)
学院(125504)
(67203)
经济(66294)
研究(49982)
管理(47081)
中国(40632)
理学(39633)
理学院(39207)
管理学(38879)
管理学院(38633)
(28451)
(28084)
科学(25481)
(24192)
经济学(22897)
中心(22558)
财经(22542)
研究所(21779)
(20671)
经济学院(20662)
北京(18760)
(18537)
(17588)
(17060)
财经大学(16757)
(16171)
师范(16078)
科学院(15172)
研究中心(14498)
基金
项目(79318)
科学(64412)
研究(60887)
基金(60688)
(52286)
国家(51932)
科学基金(44382)
社会(42802)
社会科(40917)
社会科学(40914)
基金项目(30710)
(27256)
教育(26669)
资助(25551)
自然(25211)
自然科(24659)
自然科学(24653)
自然科学基金(24280)
(23674)
编号(22196)
(19590)
国家社会(19474)
中国(19426)
(18997)
成果(18884)
重点(18058)
教育部(17335)
发展(16600)
(16576)
人文(16419)
期刊
(75032)
经济(75032)
研究(45295)
中国(27456)
(20426)
管理(19233)
科学(16853)
(16264)
学报(15486)
(14499)
金融(14499)
经济研究(13442)
大学(12696)
财经(12129)
教育(12020)
学学(11612)
农业(11123)
(10948)
(10842)
问题(10692)
业经(10301)
技术(10215)
世界(9709)
国际(9678)
技术经济(7306)
(6798)
经济问题(6653)
统计(6340)
(5814)
论坛(5814)
共检索到204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佘元冠  杜立辉  崔巍  
文章将"弹性系数"的概念引入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分析,提出了"钢铁产业集中度弹性系数"指标,对原有产业集中度指标进行了改进。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合理界定了我国钢铁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建新  
本文通过对全球钢铁产业集中度与其上下游产业集中度进行比较,分析了提高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意义,指出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远低于世界主要产钢国家,并提出了提高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对策思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康宁  韩剑  
钢铁产业的产业集中度和空间布局是关系产业竞争力的两个重要方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优化空间布局,是中国钢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建立相关的模型和数据测算,分析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和空间布局的变化,发现我国钢铁产业的生产集中度和空间集中度不仅很低,而且在2001年以来还在不断降低。研究显示,我国钢铁产业的空间布局呈现以市场指向为主、兼资源依托型之格局,临海港口型特征不明显。对三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布局绩效的比较研究发现,临海港口型的空间布局应是我国钢铁产业布局的主要合理方向。论文对2005年新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作了相应的分析和评论,探讨了产业政策的真正意义,主张作为产业政策不适宜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佘元冠  杜立辉  崔巍  
文章通过分析钢铁产业的区域性特征,划分了各区域市场的类型,计算了各区域市场的集中度,并进行了国际比较,为理性、客观认识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戴魁早  
针对当前较低的产业集中度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一现实,文章以探讨产业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关系作为切入点,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与利润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与利润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在不同钢铁亚产业中两者之间的长短期因果关系以及相互影响的程度和方向却存在差异。我国为此应该采取相关对策,促进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拥军  杜立辉  高学东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军  谢锐  王腊芳  
运用有差异的技术复杂度指数,以世界十大钢铁生产大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算了这些国家的钢铁产业链上可贸易品的技术含量和不可贸易品的技术含量。比较结果显示,中国钢铁产业的出口技术附加值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德国、意大利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钢铁产业出口附加值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印度、巴西、乌克兰和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钢铁产业下游的制造业的技术附加值较低,而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钢铁产业下游的制造业的技术附加值较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梅  陈鹏  
本文运用综合指数法并结合灰色系统理论,量化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1996-2012年产能过剩程度,对未来三年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程度进行了预警,并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角度分别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长期存在,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迫在眉睫。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廖玫  王艳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中国钢铁产业与中国钢铁产业能耗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了测算,实证了中国钢铁产业从能耗的角度来看是需要外资的,从而对中国钢铁产业的引资政策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昌旭  徐长生  刘泽斌  
入世以后,中国钢铁贸易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同时随着国内钢铁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进出口形势也在发生变化。本文着重研究了未来中国钢铁贸易的趋势,分析了相关经济政策变化对钢铁贸易的影响,并提出钢铁贸易政策调整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锐  王腊芳  赖明勇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国钢铁产业关联效应,进行了国际比较,并分析了各项最终需求对钢铁产业生产的诱发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钢铁产业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后向直接关联效应明显高于其他七国;包括中国、巴西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钢铁产业对建筑业的前向关联效应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我国钢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低于其他七个产钢大国,且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呈降低趋势;投资需求仍然是诱发我国钢铁产业生产的最重要因素,明显高于日本、美国等钢铁强国,也高于印度和巴西等钢产量很大的发展中国家;出口需求对钢铁产业的拉动效应明显低于日本、韩国和意大利。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阚大学  
本文首先运用边际成本模型估算了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市场势力,发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钢铁产业的国际市场势力下降,且加入世贸组织前后钢铁产业国际市场势力均较小;然后选取SITC(Rev.2)中两位码为67的钢铁产品,运用剩余需求弹性模型实证研究了其在韩国、印度、日本和美国这些主要出口国市场上的国际市场势力,发现在韩国、日本和印度市场的国际市场势力依次降低,在美国市场的国际市场势力尚未形成,说明中国钢铁产业出口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势力,但与此同时,总体上出口单价和进口单价之比有下降趋势,其低成本优势也趋于减弱,中国从钢铁产业贸易中获得的比较利益正不断减少,钢铁产业没有明显的现实国际市场势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利华  周勤  杨家兵  
本文以中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从上市公司纵向整合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入手,分析在纵向整合战略主导下,中国钢铁上市公司企业规模、空间布局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钢铁上市公司纵向整合战略提高企业绩效的效果十分明显;在企业纵向整合战略主导下,中国钢铁企业的绩效与产业集中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与企业规模无关,企业的空间布局(临近市场、临近资源和临近港口)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纵向整合是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理性选择,低产业集中度与高行业利润并存是我国钢铁行业在这一发展时期的特征之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片峰  栾维新  李丹  杜利楠  
近年来,产业集中度成为钢铁行业产业经济研究的热点和产业政策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研究发现2012年我国钢铁行业正处于产业成长前期,产业集中度各项指标仅相当于其他钢铁强国的30%-50%的水平,而前四大企业规模平均规模高达4800万吨,是世界主要产钢国对应规模的2到3倍。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低并非是产业组织结构恶化的表现而是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本文根据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得出2020年钢铁行业前四大企业和前八大企业平均规模分别为4500万吨和3700万吨,合理的CR4和CR8分别为25.7%和42.3%;提出在判断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结构时,不应采用国外常用的CR...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片峰  栾维新  王辉  赵冰茹  
文章分别对1983—2012年间中国粗钢产能和表观消费量数据进行龚伯兹曲线拟合,从而判断钢铁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研究表明:粗钢产能在1983—2003年间处于导入期或成长前期,在2004—2012年间处于成长后期;而粗钢表观消费量在1983—2006年间处于导入期或成长前期,在2007—2012年间处于成长后期。粗钢产能和表观消费量的发展趋势明显不同,粗钢产能在2013—2022年间将处于成长后期,而表观消费量2020—2022年间将处于成熟前期。按原有的发展趋势,中国粗钢产能将于2055年左右达到极值16.6亿吨。中国粗钢生产有过快增长的发展趋势,需要进行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