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14)
- 2023(9468)
- 2022(7717)
- 2021(7399)
- 2020(6237)
- 2019(14222)
- 2018(13427)
- 2017(26159)
- 2016(13869)
- 2015(15960)
- 2014(15834)
- 2013(15879)
- 2012(14934)
- 2011(13500)
- 2010(13955)
- 2009(13802)
- 2008(13218)
- 2007(12085)
- 2006(11057)
- 2005(10802)
- 学科
- 济(60713)
- 经济(60632)
- 业(40749)
- 管理(38893)
- 企(31473)
- 企业(31473)
- 中国(29188)
- 融(29161)
- 金融(29161)
- 银(28491)
- 银行(28491)
- 行(27555)
- 方法(25151)
- 数学(22918)
- 数学方法(22702)
- 制(19729)
- 财(19141)
- 农(16881)
- 贸(15424)
- 贸易(15402)
- 易(15131)
- 业经(12735)
- 务(12214)
- 财务(12181)
- 财务管理(12150)
- 中国金融(11693)
- 企业财务(11608)
- 体(11353)
- 地方(11250)
- 险(11131)
- 机构
- 大学(200012)
- 学院(196950)
- 济(97714)
- 经济(95894)
- 管理(73428)
- 研究(71588)
- 中国(71479)
- 理学(59866)
- 理学院(59290)
- 管理学(58590)
- 管理学院(58215)
- 财(51138)
- 京(42922)
- 财经(39221)
- 中心(36088)
- 经(35725)
- 所(35198)
- 科学(34877)
- 经济学(33188)
- 研究所(30690)
- 江(30484)
- 经济学院(29878)
- 财经大学(29418)
- 北京(29057)
- 银(28773)
- 融(28510)
- 金融(28045)
- 银行(27654)
- 农(26322)
- 人民(26140)
- 基金
- 项目(114251)
- 科学(91315)
- 研究(88380)
- 基金(86885)
- 家(73450)
- 国家(72849)
- 科学基金(62850)
- 社会(60056)
- 社会科(57135)
- 社会科学(57122)
- 基金项目(43501)
- 教育(39595)
- 省(39317)
- 资助(38063)
- 自然(36781)
- 自然科(36017)
- 自然科学(36008)
- 自然科学基金(35423)
- 编号(34164)
- 划(34026)
- 成果(30104)
- 部(27899)
- 国家社会(26274)
- 重点(25607)
- 中国(25522)
- 教育部(25076)
- 性(24642)
- 发(24540)
- 课题(24000)
- 人文(23724)
- 期刊
- 济(111026)
- 经济(111026)
- 研究(75652)
- 融(48208)
- 金融(48208)
- 中国(45276)
- 财(39722)
- 管理(29138)
- 农(25055)
- 科学(23461)
- 学报(22762)
- 财经(21274)
- 大学(18817)
- 经济研究(18590)
- 经(18252)
- 教育(17933)
- 学学(17369)
- 贸(15505)
- 农业(15297)
- 技术(14903)
- 问题(14812)
- 业经(14705)
- 国际(14652)
- 世界(12630)
- 理论(12114)
- 实践(10423)
- 践(10423)
- 技术经济(10086)
- 统计(9767)
- 经济问题(9063)
共检索到340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向朝进 吴旭 余伟萍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时间短、规模小 ,制度不健全 ,泡沫重 ,潜在市场风险大 ,尤其在企业融资方面存在上市公司整体效益不高和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作者建议加强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 1)完善企业资本结构 ;( 2 )规范发展上市公司 ;( 3)大力发展金融机构投资者 ;( 4 )建立建全和规范金融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使中国金融市场朝着规范、有序、健康的轨道发展 ,为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
金融市场 市场风险 问题与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章和杰
当前阻碍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是:中国目前的汇率制度使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危害极大;中国的金融资产量大质低;金融监管跟不上影子银行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缺少可定价的大宗商品。改革路径在于:单边开放资本与金融账户;金融资产"量"降"质"升;适应全球金融机构综合经营的趋势,逐渐放宽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步伐,同时辅之于综合监管;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促使民间金融发展,以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取得对大宗商品或虽非大宗但属战略性资源商品的定价权。
关键词:
金融 可持续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何敏 赵旭东 胡小芳 白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笑萍
对金融风险防范若干问题的思考刘笑萍随着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和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的金融风险程度也随之与日俱增,成为困扰各国政府和金融界的一大难题。如何认识金融风险的内涵和外延,准确地估价和量化金融风险,已成为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首...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李豫
文章运用中国金融市场和原银行信贷登记系统数据及人民银行组织的信用评级等数据资源,在金融工程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信用风险模型中违约模式代表——KMV模型原理,实证建立由判别函数和违约强度共同构成的中国金融市场违约预警模型;借鉴国际信用风险模型中盯市模式代表——CreditMetrics模型原理,使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实证建立中国金融市场信用组合计量模型;探索这两类模型在中国信贷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风险管理实务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金融市场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模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雅晖
早在 70年代末 80年代初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战略以来 ,中国的金融市场已逐步对外打开。进入 90年代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WTO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 ,1997年 12月 13日 ,WTO 70多个会员国草签了《WTO金融市场自由化协议》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正在从各方面作积极的准备加紧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潮中 ,中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成为大势所趋。然而对于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既有收益又要付出成本。为此必须作好充分准备以期用较低的成本换取较高的收益。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韬
中国的金融体系带有非常明显的"金融抑制"色彩,这为我国金融法律制度带来了一些根本性缺陷,具体表现为:金融法律规则留给公共部门以极大的权力行使空间;大量起实际作用的金融法律制度表现为"隐性规则";金融法律规则制定与实施的"部门化"倾向。而由"金融抑制"导向"金融深化"的制度变迁过程中,既有来自市场自身和决策者的推动力,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来自既得利益者的改革阻力。
关键词:
金融抑制 金融深化 金融法治 金融改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娜 张骏 申琳
新发展格局下,坚持防范输入性金融风险和化解内生性金融风险并重是维护我国金融稳定的关键,准确识别并测度两类风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本文采用尾部溢出指数分解法测度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内生性金融风险和输入性金融风险水平,厘清了不同经济金融环境下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来源结构。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对极端事件十分敏感,当重大金融冲击、贸易摩擦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市场风险明显上升。第二,从风险来源结构来看,输入性金融风险占比大于内生性金融风险,且正常状态下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变化主要由前者主导,而极端状态下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变化主要由后者主导。第三,正常情形下,相较于国际资本市场,国际外汇市场和商品市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输入性金融风险更加显著,但在极端情形下,国际资本市场的输入性金融风险显著提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春红 杨扬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反映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程度及金融体系压力状况的金融压力指数(FSI),通过FSI与GDP增长率的IRF脉冲响应函数图验证了来自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冲击在滞后5个季度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数据显示压力指数曾经历过两次巨大的波动并于2008年1月达到峰值100点,虽然指数近年来走势平缓,但现阶段又出现略微上升的态势。从各部门对金融压力贡献度看,银行、股票和外汇市场主导了大部分的压力变化,但债券、基金和保险市场的重要性也在最近几年开始凸显。
关键词:
金融压力指数 压力识别指数压力源 贡献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隋建利 杨庆伟
在极端风险事件冲击下,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效应愈发显著。文章运用DCC-GARCH模型,刻画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联动效应,基于Granger-Geweke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构建动态因果网络,在极端风险事件冲击下测度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效应,并追溯中国金融市场的外部风险来源。结果表明:(1)在极端风险事件时期,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联动效应显著提升。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动态条件相关系数的概率分布曲线,呈现分布区间扩张、分布中心右移以及峰度迅速下降的态势。(2)在极端风险事件的冲击下,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效应增强,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的交互冲击具有非对称性,中国金融市场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力十分有限。(3)追溯中国金融市场的外部风险来源可知,能源、贵金属以及工业金属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强度高于其他商品,中国股票市场与汇率市场承受的外部冲击较强。文章为中国防范国际金融风险传染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政策参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聂富强 崔名铠 袁野 彭嘉陵
次贷危机再一次暴露出在评估金融机构及系统稳定性方面所存在的巨大统计缺口,为此BIS、ECB和IMF制定并出台了金融市场统计领域的首部国际标准《证券统计手册》(HSS);相较而言,我国宏观金融市场统计体系发展同样滞后,与之相关的研究也亟待加强。鉴于此,本文选取金融市场宏观核算体系为对象进行研究。首先,对金融市场统计范围做出界定,着重把握其和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的关系;其次,联系HSS等国际核算准则最新进展对金融市场统计的主客体分类、测度方法及统计框架等作进一步分析;最后,综合前文分析并联系实际,就中国金融市场统计体系改革进行相应的思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革军
金融业应未雨绸缪,以这次疫情应对为契机,深入思考新时期金融治理面临的挑战和短板,不断增强治理体系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国或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历史命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