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5)
2023(7662)
2022(6524)
2021(6254)
2020(5461)
2019(13070)
2018(12768)
2017(24411)
2016(13369)
2015(15737)
2014(15753)
2013(16079)
2012(15307)
2011(13994)
2010(13894)
2009(13095)
2008(13247)
2007(11845)
2006(10059)
2005(9124)
作者
(40290)
(33943)
(33832)
(32486)
(21517)
(16245)
(15575)
(13287)
(12731)
(11870)
(11651)
(11187)
(10912)
(10792)
(10689)
(10644)
(10412)
(10035)
(9800)
(9711)
(8454)
(8426)
(8202)
(7763)
(7671)
(7586)
(7485)
(7383)
(6946)
(6841)
学科
(61909)
经济(61850)
管理(34402)
(33722)
方法(30858)
数学(28097)
数学方法(27916)
(25453)
企业(25453)
中国(18705)
(16423)
(15571)
(14631)
贸易(14624)
(14317)
(12475)
(11375)
业经(10564)
农业(10559)
地方(9908)
(9887)
银行(9864)
(9424)
(9238)
金融(9236)
(8952)
(8938)
财务(8922)
财务管理(8891)
环境(8806)
机构
大学(204255)
学院(200048)
(92519)
经济(90953)
研究(74794)
管理(73658)
理学(63235)
理学院(62471)
管理学(61509)
管理学院(61134)
中国(58203)
科学(44756)
(43924)
(40839)
(38970)
(37240)
研究所(35608)
中心(33730)
财经(32688)
经济学(30555)
业大(29928)
(29855)
农业(29700)
(28547)
北京(28373)
经济学院(27754)
(26016)
(25605)
师范(25343)
财经大学(24286)
基金
项目(130581)
科学(102585)
基金(97256)
研究(93685)
(85592)
国家(84974)
科学基金(71210)
社会(60606)
社会科(57536)
社会科学(57519)
基金项目(50891)
(47634)
自然(45206)
自然科(44150)
自然科学(44134)
自然科学基金(43391)
教育(42613)
(41789)
资助(40840)
编号(36349)
(30880)
成果(30360)
重点(29982)
(28524)
中国(26932)
(26568)
国家社会(26318)
教育部(26293)
科研(25647)
课题(25156)
期刊
(96720)
经济(96720)
研究(61067)
中国(38287)
学报(33888)
(33442)
(32137)
科学(30640)
大学(24930)
管理(24583)
学学(23509)
农业(22387)
(19249)
金融(19249)
经济研究(17175)
财经(16867)
教育(16826)
技术(15739)
(14583)
问题(13727)
(13678)
业经(13444)
(13235)
国际(11901)
世界(11896)
技术经济(10800)
统计(10314)
(9911)
理论(9364)
资源(8799)
共检索到298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浩  
本文在对我国 1992~ 1998年资金流量表初步分析基础上 ,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政府、企业、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比例为 18∶13∶70 ,基本稳定 ;(2 )储蓄率、投资率高 ,住户部门储蓄占总储蓄一半以上 ,企业部门占资本形成总额的 3 /4;(3 )企业是最大的亏绌部门 ,住户是最大的盈余部门 ,储蓄与投资分离程度高 ,占可支配收入的 14~ 15 % ,这决定了金融资产规模和货币量的迅猛扩张 ;(4)企业部门的资金来源以外源融资为主 ,外部资金又以银行贷款为主 ,资金运用以实物投资为主 ,金融资产中以货币性资产为主 ;(5 )住户部门的资金来源以本部门储蓄为主 ,负债极低 ,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全红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5年中国资金流量表为基础,从收入分配和部门消费倾向两个方面对居民和政府部门的消费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国民消费率的下降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下降引起的,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以及由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居民收入占比的降低是居民消费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了实现以提高国内消费率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机制两方面来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从建立公共财政体系角度来提高政府消费倾向,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和促进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全红  
国民消费率的波动来自居民部门和政府部门。从1992-2005年的数据看,中国国民消费率的下降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尤其是农村消费率下降引起的,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居民消费倾向和收入占比的下降是居民消费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构的变化,一方面引起居民收入占比的下降,另一方面又使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这两个因素都推动了居民消费率的下降;政府消费率虽然总体上保持稳定,但政府消费倾向的下降阻碍了政府消费率的提高,也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的上升和消费倾向的下降。为实现以提高国内消费率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机制两方面来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从建立公共财政体系角度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扬  殷剑峰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为基础,从收入分配和部门储蓄倾向等两个方面对居民、企业和政府等国内三个部门的储蓄率进行了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尽管居民部门的储蓄率最高,但是,自1992年以来,它实际上呈逐步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居民部门获得的劳动报酬、财产收入和再分配收入均有所下降;企业储蓄率呈现缓缓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在于其主要支出——对居民部门的劳动报酬支出和利息支出长期被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上;政府储蓄率在经历了上个世纪的低位徘徊之后,于2000年以后急剧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占据了越...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甘寿国  
资金流量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提供了社会资金循环的丰富信息 ,是金融、经济运行状况的高度缩影。本文根据我国近几年资金流量表对我国资金流动及融资结构作实证分析 ,得到一些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结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静娟  
对资金流量表的改进孙静娟ABSTRACTBasedonthesystematicdiscussiononthecomplicatedandorderedquantativerelationsintheincomedistributionandutil...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宝瑜  王涛  
本文利用全球各国独立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在负债(资产)份额假定下,采用负债(资产)流量转移法编制了国际资金流量初始矩阵,进一步用RAS法编制了2012年全球资金流量表(G-FOFM),然后在国际资金流量表基础上对2012年全球主要国家之间的资本和金融流动状况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潘春阳  杜莉  蔡璟孜  
内需不振,特别是居民消费滞后已经日益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因素,因而准确判断导致居民消费滞后的主导因素和发生环节,对于政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居民消费率的因子分解,并利用1992~2007年的资金流量表的数据,剖析了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内在原因。我们发现,居民部门收入不足和消费意愿低迷是造成居民消费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但前者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居民部门收入不足主要发生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阶段。因而完善初次分配、提高居民收入是提高居民消费率的重要手段。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宝瑜  张帅  
我国现有的国民核算数据中,只公布由各部门账户合并而成的账户式金融资金流量表,缺乏反映部门间关系的矩阵表。本文利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金融资金流量账户表数据,首先编制了我国2000年和2005年两年的"部门×交易"及"交易×部门"资金流量矩阵表,然后运用设定的模型,进一步编制了相同年份的"部门×部门"矩阵表,解决了常规统计中无法获得部门间金融资金流量数据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部门间金融资金流量格局、部门间资金流入流出动态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燕  
储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作为国民储蓄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储蓄,与国家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则更为明显,更为直接。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我国资金流量表进行分析,说明我国政府储蓄的现状,并对下一步关于政府储蓄的财政工作改革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众  
基于国家统计局编制的资金流量表,本文对宏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格局、劳动者报酬偏低的原因、政府部门财产收入构成与房地产市场的关系、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偏低以及居民储蓄率高而消费率低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并有如下的研究发现:首先,初次分配中住户部门的份额在2004年以后总体上出现了下降,受益者是企业部门;再分配中,住户部门的份额持续且大幅度下滑,受益者是剩下的两个部门。其次,政府部门利用自己在再分配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造就了一个向政府部门严重偏斜的再分配过程。再次,企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虽有企业总体税负上升的因素,但企业部门压榨劳动者的因素也难逃其咎。再次,住户部门财产收入严重依赖净利息收入,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金花  
近年来,我国较高的储蓄率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的问题。普遍认为,长期持续的高储蓄率是引发经济运行中高投资和低消费的主要原因。在国民收入既定的前提下,储蓄和消费为此消彼长的关系。当前,如何有效降低国民储蓄水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念沙  喻桂华  
本文以1979-2000年住户部门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银行存款利率变动对住户部门最终消费、广义储蓄、实物储蓄以及金融储蓄的总量和结构的影响。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利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在住户部门的消费和储蓄的跨时决策中起了作用,住户部门的储蓄行为对利率变动是敏感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解释了一些念人迷惑的经济现象,并且得出相关的结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新华  曹永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韩心灵  
本文根据1992-2008年中国资金流量表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消费需求不足源于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消费持续下降和政府消费下降,其中前者是主要原因,后者是重要原因。居民消费不足一方面是由于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另一方面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政府消费不足是因为政府的收入用于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比例减少,用于支持发展经济的比例增加。本文对于增加消费需求的建议是建立居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建立服务型政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