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80)
2023(10373)
2022(8752)
2021(8319)
2020(7089)
2019(16731)
2018(16378)
2017(31565)
2016(17191)
2015(19625)
2014(19765)
2013(20044)
2012(18936)
2011(17420)
2010(17300)
2009(16326)
2008(16560)
2007(14688)
2006(12466)
2005(11581)
作者
(50690)
(42678)
(42498)
(40888)
(27284)
(20628)
(19456)
(16603)
(16040)
(15180)
(14704)
(14297)
(13659)
(13638)
(13564)
(13354)
(12790)
(12552)
(12419)
(12268)
(10691)
(10428)
(10408)
(9716)
(9652)
(9638)
(9516)
(9197)
(8610)
(8581)
学科
(78892)
经济(78816)
管理(45054)
(44408)
方法(39363)
(35326)
企业(35326)
数学(34887)
数学方法(34615)
中国(22341)
(19284)
(19093)
(17765)
贸易(17758)
(17363)
(16934)
业经(14520)
(14513)
(13191)
银行(13168)
(12946)
金融(12944)
(12644)
农业(12517)
理论(11751)
地方(11663)
(11566)
财务(11547)
财务管理(11519)
(11330)
机构
大学(262836)
学院(257103)
(117748)
经济(115614)
管理(95518)
研究(93962)
理学(82368)
理学院(81371)
管理学(80121)
管理学院(79623)
中国(73607)
(55719)
科学(55147)
(53071)
(48474)
研究所(44236)
(43705)
财经(43098)
中心(42215)
(39466)
经济学(39215)
业大(36656)
(35898)
北京(35787)
经济学院(35508)
农业(34751)
(33191)
师范(32884)
(32745)
财经大学(32393)
基金
项目(167527)
科学(132300)
基金(125458)
研究(120217)
(110303)
国家(109483)
科学基金(92455)
社会(78950)
社会科(75008)
社会科学(74989)
基金项目(65190)
(60810)
自然(58783)
自然科(57478)
自然科学(57457)
自然科学基金(56527)
教育(55413)
(53257)
资助(52983)
编号(46271)
(39815)
成果(38856)
重点(38369)
(35682)
教育部(34290)
(34269)
国家社会(34199)
中国(32960)
科研(32652)
(32428)
期刊
(122359)
经济(122359)
研究(79214)
中国(47523)
学报(41988)
(40971)
(38774)
科学(38596)
管理(33125)
大学(31430)
学学(29683)
(27649)
金融(27649)
农业(26118)
教育(23286)
财经(22666)
经济研究(21716)
技术(19796)
(19651)
问题(17047)
(16694)
业经(16628)
(15117)
国际(14607)
世界(14234)
技术经济(13236)
统计(12883)
(12273)
理论(12096)
(11124)
共检索到380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如胜  
流动性过剩之谜的具体成因:即是国际收支顺差导致的大量外汇占款,从而加大了基础货币的投入量。目前央行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传统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工具,即主要通过:(1)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票据买卖来扩张或收缩(即吞吐基础货币);(3)上调存贷款利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建  
自2006年年初以来,流动性过剩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当前,过剩的流动性正在强劲地推动中国的资产价格上涨,从而开始酝酿出日益扩大的资产泡沫风险。为了防范这个风险,政府一方面在加强回收过剩流动性的力度,一方面在努力预防和消除地产和股市的泡沫。这些做法无疑都是正确的,但要“治本”还得从消除产生过剩流动性的根源入手。在我看来,流动性过剩的成因有太多的谜团,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下面四大谜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治国  徐寒飞  
全球资金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困扰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国目前已经成为货币流通速度最低的主要经济国家,中国货币之谜更存在特殊性。货币政策的多任务性影响货币供给形成过程,基础货币调整与货币乘数变动同时出现失衡,从而导致资金流动性过剩。货币当局的资产结构和公众的资产偏好分别影响着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是形成中国货币之谜的根源,而消除流动性过剩也须借助转变货币当局资产结构和公众资产偏好来实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黎明  陈俊秀  李正辉  
文章在对货币流动性进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按流动性强弱将广义货币M2划分为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和准货币三个部分,再根据货币的演化机制定义货币流动性结构系数,采用HP滤波法分析货币流动性结构的特征演化;采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赋权后加权得到实体经济综合指标,并运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货币流动性结构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演化。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流动性结构的演化可分为四个周期,其长期演化特征是货币的流动性越来越弱;活期存款和准货币流动性结构系数上升幅度与波动幅度具有差异性;活期存款和准货币流动性结构对实体经济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作用程度不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建军  
近年来,流动性过剩成为了我国宏观经济的要害性问题。所谓"流动性导流",就是将目前过剩的流动性通过若干可能的渠道疏导到实体经济之外,使之基本不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我国流动性过剩是由外向型经济结构引起的外汇过多流入造成的,在经济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且人民币升值预期难以根本逆转的情况下,只能从疏导过多流动性的角度来寻找防治通胀之道。具体的疏导渠道包括将一部分流动性导向境外和在境内扩大虚拟经济以吸收一部分流动性。后者是解决当前通胀压力和股市扩容压力的一箭双雕之策,也是本文的新观点所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治国  
由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普遍较高,实际收入上升将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和全球流动性过剩。但是,跨国比较却显示出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异常下降和流动性过剩的特殊性。实证结果表明,实际收入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被新的交叉变量放大,必须降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经济开放进程,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中国的流动性过剩。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子联  
运用H-P滤波法,考察1990~2006年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绝对和相对规模,并通过分析货币波动与经济波动的联动关系,揭示经济波动对货币波动的解释力度,进而对中国现阶段货币流动性过剩做出解释。研究显示:从绝对量上看,现阶段有货币流动性过剩规模最大且有上升的趋势;从相对量上看,现阶段货币流动性过剩并非处于历史的高点。同时,中国货币波动能部分被经济波动所解释,受投机、制度变迁等外生因素的影响较大,反映出中国货币波动的脆弱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怀  耿刚德  
货币流动性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中国金融业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目前出现的"钱荒"背景是实际货币严重超发,从而增加了对其解释的难度。鉴于此,结合中国的国情,从经济与金融政策、国内金融市场、货币外流、经济形态、军费支出等视角,讨论了中国"钱荒"问题产生的根源,给出了消除"钱荒"的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林乐芬  高文芳  
本文对当前造成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巨额外汇储备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最主要因素;过剩的流动性是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也加速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股票市场的繁荣虽不是流动性过剩的必然结果,但充裕的货币流动性则可能有利于股票市场通过整合获得健康发展。合理制定有利于房市、股市发展的以"疏"为主的政策,其利要大于以"堵、抑"为主的政策,利用过剩的流动性消化成长中可能产生的泡沫,不仅有利于缓解流动性过剩,更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宝昌  李楠  
本文从货币主义的角度对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加以解释,利用货币主义的经典模型建立了判断流动性是否过剩的标准,并进一步探讨当发生流动性过剩时整个经济体系的变化对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本文得出流动性过剩通过自身以及外部调节呈现向过剩减轻方向发展的结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永济  李伯钧  金雯雯  
本文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对中国1992-2012年季度数据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的货币流动性对产出、通货膨胀及资产价格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具有明显的时变性,流动性冲击对宏观变量影响的时变特性依赖于经济所处的状态(资产价格繁荣—衰退、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周期及信贷周期等)。借助单方程方法估计不同的经济状态下流动性冲击对宏观经济的额外影响。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效果预测提供新的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君斌  郭新强  
本文选取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采用七变量SVAR模型研究发现:在数量型扩张货币政策冲击下,第一产业内无流动性效应,但第二、三产业有流动性效应;第一产业投资先降后升,第二、三产业投资先升后降,导致短期内产业投资结构的调整。基于利率管制背景,通过引入投资酝酿滞后、投资调整成本和消费习惯等,本文还构建新的粘性价格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上述经验事实。分析发现,在利率管制下,数量型扩张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是利率调节机制还是信贷配给机制,取决于银行贷款利率下限是否严格约束,以及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和信贷需求程度;三次产业在投资酝酿滞后期,特别是在计划时间和建设时间上的差异,是货币供给政策产生不同产业流动性效应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洁琼  刘传哲  何凌云  
本文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物资产价格效应和金融资产价格效应,发现我国的流动性过剩与一般物价、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且对一般物价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同时,过剩的流动性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要大于对实物资产价格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茅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和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泡沫化倾向。文章认为这两种情况的出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政治、经济和社会诸多问题的集中体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  
自去年初以来直到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不仅因为央行在最近几年虽然不断治理过剩的货币流动性,仍未见较好的结果,也因为巨大的过剩货币正在强劲地推动我国的资产价格上涨,从而开始积攒起日益扩大的资产“泡沫”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