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73)
2023(7916)
2022(6514)
2021(5993)
2020(4963)
2019(11110)
2018(10933)
2017(20232)
2016(10727)
2015(12551)
2014(12381)
2013(12640)
2012(12392)
2011(11612)
2010(11754)
2009(11118)
2008(10860)
2007(9637)
2006(9064)
2005(8712)
作者
(31457)
(26295)
(26238)
(25395)
(17133)
(12467)
(11865)
(10204)
(10117)
(9391)
(9366)
(8711)
(8677)
(8570)
(8468)
(8228)
(7802)
(7708)
(7605)
(7040)
(7021)
(6309)
(6303)
(6192)
(5996)
(5930)
(5672)
(5486)
(5311)
(5198)
学科
(72323)
经济(72260)
管理(27983)
方法(22996)
(22935)
数学(20880)
数学方法(20755)
中国(20064)
地方(17341)
(17105)
企业(17105)
(13641)
地方经济(12513)
(12072)
(11902)
(11900)
贸易(11886)
业经(11744)
(11548)
(10989)
(9991)
银行(9988)
(9764)
(9711)
金融(9711)
环境(9373)
农业(8857)
(8846)
(8779)
关系(8058)
机构
大学(169540)
学院(164382)
(88659)
经济(87209)
研究(67170)
管理(58319)
中国(54064)
理学(48588)
理学院(47983)
管理学(47457)
管理学院(47120)
(38947)
(36630)
科学(34431)
(33433)
财经(30464)
经济学(30371)
研究所(29772)
中心(29746)
(27786)
经济学院(27059)
(25218)
北京(24388)
(23436)
财经大学(22477)
(22297)
(22048)
师范(21925)
科学院(20286)
社会(19475)
基金
项目(99369)
科学(79605)
基金(75690)
研究(75281)
(65372)
国家(64889)
科学基金(54939)
社会(53226)
社会科(50627)
社会科学(50615)
基金项目(37975)
(33631)
教育(33452)
资助(31952)
自然(31068)
自然科(30375)
自然科学(30366)
自然科学基金(29856)
(29428)
编号(27674)
成果(24421)
(24359)
国家社会(24231)
中国(23358)
(22887)
重点(22628)
教育部(21650)
人文(20300)
课题(19986)
社科(19820)
期刊
(106309)
经济(106309)
研究(62110)
中国(36541)
(28663)
管理(24131)
科学(21988)
学报(21863)
(21198)
(20083)
金融(20083)
经济研究(18816)
大学(17738)
财经(17180)
学学(16251)
教育(15379)
(15143)
问题(14284)
农业(14082)
(13653)
技术(13615)
世界(12919)
业经(12457)
国际(12446)
技术经济(10114)
统计(9295)
经济问题(8809)
图书(8799)
(7911)
经济管理(7675)
共检索到278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文彬  
本文认为,我国的经济转轨在一个更长期的视角上看是从采邑向市场的转轨,它要求建立以社会化生产为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从而使经济体内生出跨采邑交易的需求;还要求经济体制实现足够的市场化,才能使上述需求获得真实的市场表达。计划经济时期和经济改革时期在这个意义上就是互相补充的关系:前者开启了我国工业化的道路,后者为市场半径的扩大和市场规则的扩张提供了制度支持。在二者的合力下,我国经济最终突破了延续数千年的采邑经济反馈,迈向以契约化交易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之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新中国经济统计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建国之初,服务于计划经济的苏联经济统计体系被引入中国。此后,中国经济统计实践在探索中发展,其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与挑战,也曾有长期的停顿与争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统计逐渐回归到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回顾这一历程,有很多经验和启示值得总结。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景宇  
产业现代化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对正处于转轨期的中国而言,意味着不但要尽快在全球产业链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必须要不断创新,抢占产业分工的上游。从全球视角出发,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总趋势,这使得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在深入研究全球化时代产业结构调整特点的基础上,对制定中国转轨进程中的产业现代化战略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吕炜  刘晨晖  
财政改革是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环节,30多年财政改革之中蕴含着政府以目标为导向的决策逻辑。在经济增长和财政能力双重目标约束下,财政体制与政策内生于财政—政府框架之中。从实践历程看,中国财政改革经历了双重目标主导以及经济增长主导的两个阶段。在目前的经济增长约束主导期,其决策逻辑及偏好使财政制度及其改革逐渐呈现出资源配置失衡的路径。对失衡问题的解决要从改变政府决策逻辑及偏好入手。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曙光  
中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的独特景观与中国渐进式经济转轨模式的选择密切相关。从制度主义分析出发,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滞后性的内在逻辑根源,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回顾了中国金融改革20年的总体进程和基本特征,描述了中国金融自由化在产权结构和市场竞争两方面的历史进展。但本文同时也着重指出,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滞后性固然为维持体制内产出提供有力支撑,但这种滞后性所导致的金融发展程度滞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以及金融稳定性降低等代价,是更值得关注的基本经济事实。本文最后对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未来走势作了简要分析。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许文彬  陈炜  
本文考察了信用这一概念的内涵演变轨迹,并以之为参照对我国目前存在的社会信用问题进行分析。文章首先回顾了信用概念的原始含义即借贷信用,接着阐述其内涵如何随契约化交易和现代生产组织方式的出现和发展而发生扩充式蜕变,由借贷信用扩充为契约信用,再由有债信用形式拓展到更广泛的无债信用领域。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将着眼点放在对中国信用现状的考察上,根据前半部分的理论推演分析了目前我国信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关于信用体系重构的若干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海波  
陈云关于发展新中国经济的思想包含了极丰富的内容,在许多时期都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点,不仅已经成为国内许多人士的共识,而且受到了国际史学界的赞扬。比如,在国际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论到5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时就曾指出:“陈云的政策性建议可以说是50年代中国国内提出的最合理化的发展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吕炜  
本文以中国经济转轨进程为背景考察财政制度创新的逻辑,在对财政体制变迁进行阶段划分与描述的基础上,对体制变迁符合于经济转轨特殊目标与路径的内在原理进行归纳与评价,认为中国的财政制度创新逻辑始终包含着两项内容:一是作为推动经济转轨、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不断根据体制演进和经济运行的变化进行创新;二是本身作为经济转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适时进行改革,保持与整个体制的同步性和一定的运转效率。这一观点也是分析战略机遇期财政形势与策略的基本思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钱颖一  
2010年吴敬链、周小川、郭树清等以整体改革理论获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本届论坛中,学者们就当前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进行了演讲。作为论坛的学术媒体支持单位,《当代财经》将部分学者的发言稿作为特稿刊发,与广大读者共享这次盛会的成果。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江春泽  
作者认为转轨经济学是比较经济体制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伸和发展,本文提出了转轨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向,并以中、德两个国别案例为基础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许宪春  
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现状、矛盾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研究。重点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进行了考察,通过动态分析、国际比较等方法说明了高速经济增长为中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和国际地位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并探讨了这一增长的主要基本原因。同时,本文也对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探讨,论证了中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可能性以及必须采取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