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55)
- 2023(7807)
- 2022(6456)
- 2021(6027)
- 2020(4998)
- 2019(11469)
- 2018(11536)
- 2017(21129)
- 2016(11338)
- 2015(12917)
- 2014(12906)
- 2013(12843)
- 2012(12456)
- 2011(11814)
- 2010(12076)
- 2009(11538)
- 2008(11225)
- 2007(9925)
- 2006(9658)
- 2005(9313)
- 学科
- 济(73699)
- 经济(73624)
- 管理(28710)
- 业(22837)
- 方法(22312)
- 中国(20650)
- 数学(20212)
- 数学方法(20078)
- 企(17678)
- 企业(17678)
- 地方(17553)
- 制(14809)
- 农(13860)
- 业经(12838)
- 地方经济(12597)
- 财(12066)
- 贸(12038)
- 贸易(12027)
- 学(11839)
- 易(11697)
- 体(11300)
- 银(11082)
- 银行(11081)
- 融(10886)
- 金融(10886)
- 行(10851)
- 环境(9283)
- 发(9075)
- 农业(8788)
- 体制(8570)
- 机构
- 大学(173091)
- 学院(168694)
- 济(91686)
- 经济(90262)
- 研究(70901)
- 管理(58863)
- 中国(56977)
- 理学(48375)
- 理学院(47786)
- 管理学(47276)
- 管理学院(46923)
- 财(42309)
- 京(37904)
- 科学(36068)
- 所(35656)
- 财经(32000)
- 研究所(31627)
- 经济学(31307)
- 中心(30523)
- 经(29130)
- 经济学院(27804)
- 江(26670)
- 北京(25639)
- 院(24739)
- 财经大学(23521)
- 农(23038)
- 范(22979)
- 师范(22853)
- 科学院(21205)
- 社会(20560)
- 基金
- 项目(98487)
- 科学(78737)
- 研究(75882)
- 基金(74266)
- 家(63960)
- 国家(63485)
- 科学基金(53595)
- 社会(52944)
- 社会科(50377)
- 社会科学(50367)
- 基金项目(37001)
- 教育(34392)
- 省(33742)
- 资助(31509)
- 自然(29897)
- 自然科(29192)
- 自然科学(29184)
- 划(29140)
- 自然科学基金(28694)
- 编号(28019)
- 成果(24956)
- 部(24235)
- 国家社会(24028)
- 中国(23503)
- 发(23040)
- 重点(22649)
- 教育部(21566)
- 课题(20987)
- 性(20099)
- 发展(20088)
- 期刊
- 济(113077)
- 经济(113077)
- 研究(67705)
- 中国(40696)
- 财(31560)
- 管理(25544)
- 融(22363)
- 金融(22363)
- 科学(21655)
- 农(21615)
- 学报(20998)
- 经济研究(19856)
- 教育(19731)
- 财经(18154)
- 大学(17127)
- 经(16010)
- 学学(15561)
- 问题(15050)
- 技术(14742)
- 贸(14217)
- 农业(13937)
- 业经(13483)
- 世界(13136)
- 国际(12997)
- 技术经济(10327)
- 统计(9543)
- 经济问题(9396)
- 改革(8732)
- 革(8732)
- 经济管理(8302)
共检索到294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继红
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几点思考[韩国]赵淳中国自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5年期间的增长率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国家自身变革步伐之快实在是惊人。西方世界已经开始谈论,到2020年时,中国成为世界性超级经济大国的可能性。我热切希...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叔莲
为了把经济改革引向深入,应该加强经济改革理论问题的研究。理论界在经济改革理论问题上存在分歧,这并不奇怪,但是有必要通过认真的研究和讨论,尤其是通过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求得一致或比较一致的正确认识,促进经济改革的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安东建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推动理论界进一步思考改革深化的未来方向。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必然发生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必须以生产力的显著增长为经济社会巨变提供物质资料支持。因此任何一国的经济转型都是一个渐进的历史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姚洋
我是做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但是感觉短期的问题更加严重。"十三五"有五年的时间,我们知道现在经济增长正在下行,速度是越来越低。如果不能把短期问题解决好,可能整个"十三五"期间都会受到影响。我们提出,到2020年,GDP和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这样的话,GDP增长速度不能低于6.56%,这个是硬目标。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非常容易达到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金中夏
现在经济增速正在缓中趋稳,但不少人心里有点没底。其实,前些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一度达到12%以上,那也有问题,主要是由大量的进出口顺差多拉动了几个百分点,比潜在增长率高了不少。现在增长速度回落,我们不需慌张。如果现在的潜在增长率是8%,那实际增长率略高于7%是正常的。现在一些调控措施的力度比我们想象的大,比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申有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展开了“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的大讨论,现在,这场讨论正在向纵深发展。现就重建“中国经济学”的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关于“中国经济学”的概念界定长期以来,经济学对中国来说是一种外来科学,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福垣
关于国有经济改革的几点认识刘福垣改革现行国有经济体制,重塑国有企业,我认为并不是什么难事。目前难就难在观念上作茧自缚。改革的真正障碍是心理障碍。逼得我们的学者想出所有制是手段的办法来开导那些拿不出改革对策,一味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能动,一直处于守势被...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钱颖一
2010年吴敬链、周小川、郭树清等以整体改革理论获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本届论坛中,学者们就当前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进行了演讲。作为论坛的学术媒体支持单位,《当代财经》将部分学者的发言稿作为特稿刊发,与广大读者共享这次盛会的成果。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向岩兵
经济改革有三个方面的重要策略。第一,采取试验法,重大改革政策出台之前先行试验。第二,重视制度建设,解决产权问题。第三,努力发展增量,特别是发展私有经济。这些策略给中国的经济改革带来了巨大好处。但是教育改革过程中,这三个策略的运用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试验思想,试验范过于狭窄,试验力度不够;不是从制度层面去思考解决问题,没有解决产权问题;改革主要集中在对"存量"进行局部调整,不重视发展"增量"。
关键词:
经济改革 教育改革 策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敬琏
从1978年至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个年头。改革开放所要达到的目标,按照中共"十七"大的概括乃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现在,这个历史转折还没有完全实现。为了完满地实现这个转折,我们应当认真总结30年的经验教训,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敬琏
本文是吴敬琏教授今夏在国外的一次谈话,现整理发表,以飨读者。标题是本刊加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崔朝栋
中国必须有自己的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的基础学科地位不能弱化。加强中国经济学的基础学科地位要理顺中国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邓小平理论等相关课程的关系 ,拓宽中国经济学的对象 ,加厚中国经济学理论基础 ,初步构建中国经济经济学理论体系等。
关键词:
加强 中国经济学 学科建设 思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怡真
高考制度不是孤立存在的,应置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考改革应把改革理想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改革方案。高考制度的不断变革是一个逐步成长和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
高考改革 社会制度 微观策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斌
下一轮全面经济改革的行动框架应该是: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要素价格"两大核心"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以"四大重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对改革突破口的进一步认识仔细考察当前各种经济问题与矛盾背后的脉络,我们不难看出,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循环和盘根错节的关系。最根本的原因是制度设计不当,如政府管制、金融改革滞后、要素价格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军 范子英
自20世纪70年末代以来的4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主要归因于改革开放。不过,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将改革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梳理和回顾,区分了改革的两个阶段,发现改革与经济增长的模式在1994年之后发生了显著转变——从一个自下而上的微观改革不断引发宏观高度波动的阶段转变为宏观的结构改革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阶段,并持续超过十年之久。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视角对这种转变进行了解释,发现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走向激励兼容的根本因素,这意味着在中国的体制之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依然是结构改革的核心。
关键词:
激励兼容 分税制 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