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09)
2023(14645)
2022(12610)
2021(11957)
2020(9961)
2019(23138)
2018(23034)
2017(44375)
2016(24108)
2015(27640)
2014(27732)
2013(27632)
2012(25863)
2011(23458)
2010(23622)
2009(22072)
2008(21554)
2007(19086)
2006(17215)
2005(15740)
作者
(71027)
(58875)
(58649)
(56120)
(37878)
(28285)
(26509)
(23185)
(22496)
(21205)
(20273)
(20034)
(18854)
(18735)
(18438)
(18097)
(17556)
(17079)
(16889)
(16713)
(14851)
(14536)
(14172)
(13408)
(13214)
(13186)
(12914)
(12872)
(11958)
(11605)
学科
(116297)
经济(116176)
管理(68134)
(62876)
(50726)
企业(50726)
方法(46884)
数学(40803)
数学方法(40296)
中国(31344)
(27620)
地方(24513)
(24422)
(23864)
业经(22775)
(20577)
贸易(20565)
(19964)
(19443)
农业(18640)
(16561)
理论(16263)
环境(16252)
(16020)
银行(15977)
(15511)
金融(15510)
(15272)
地方经济(15065)
(14307)
机构
大学(356959)
学院(352827)
(152938)
经济(149829)
管理(136190)
研究(126135)
理学(116740)
理学院(115406)
管理学(113446)
管理学院(112825)
中国(95852)
(77626)
科学(75760)
(68422)
(64441)
研究所(58232)
中心(55602)
财经(54497)
(54260)
(51281)
北京(50284)
(49514)
业大(49494)
经济学(47376)
(46990)
师范(46618)
(45135)
经济学院(42368)
农业(42140)
(41470)
基金
项目(231124)
科学(181505)
研究(170114)
基金(168803)
(146737)
国家(145560)
科学基金(124161)
社会(108481)
社会科(102769)
社会科学(102741)
基金项目(88515)
(86717)
自然(79034)
教育(77266)
自然科(77194)
自然科学(77178)
自然科学基金(75799)
(73549)
资助(71000)
编号(68201)
成果(57053)
(52066)
重点(51347)
(49671)
课题(47325)
(46651)
国家社会(45194)
教育部(44917)
大学(43802)
科研(43606)
期刊
(175538)
经济(175538)
研究(112689)
中国(68528)
学报(54593)
管理(52119)
(51328)
科学(51129)
(50250)
大学(41646)
学学(38963)
教育(38519)
农业(34897)
(31528)
金融(31528)
技术(30487)
经济研究(28438)
财经(27840)
业经(25022)
(24034)
问题(22960)
(19366)
技术经济(18875)
图书(18408)
(17803)
世界(17749)
理论(17412)
国际(17131)
统计(15990)
现代(15740)
共检索到539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常进雄  
由于就业弹性的下降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未能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文章从要素供给、经济体制变革及经济增长等方面详细考察它们对就业弹性变化的影响,并分析在就业弹性下降过程中所体现的一些积极的就业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要素禀赋因素并不是影响就业弹性变化的重要因素,而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收入、经济增长导致的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才是影响就业弹性变化的重要因素。所以,过分强调节约资本资源、发挥廉价劳动力优势并不能提高就业弹性,进一步扩大经济主体产权的多元化和设法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才是提高就业弹性和促进就业的关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盛松成  周鹏  
从国际经验来看,经济大国在经济崛起时期往往会遇到汇率升值的内部与外部压力,并伴随货币走强的过程。本文以日元和马克升值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参照系,探讨我国如何在保持国内物价和产出稳定的前提下实现汇率制度的平稳转型。本文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路径安排应集中体现主动性和渐进性,尤其是要通过保持汇率的小幅逐步升值趋势,为经济结构转型和货币政策操作提供时间和空间,最终实现汇率升值进程的可控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红松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就业弹性的因素,运用差分公式法和经济增长模型法分别测算了我国不同阶段的就业弹性值。指出了差分公式法的局限性。测算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弹性水平出现显著性下滑,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弱。最后,就提高我国就业弹性水平以促进就业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任韬  阮敬  张潇潭  
本文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了生产要素在三次产业间的优化配置模型,并使用该模型计算出劳动和资本要素的优化配置量,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生产要素配置扭曲程度进行了估算。更进一步,本文使用状态空间模型建立了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基于卡尔曼滤波法对生产要素配置在扭曲和优化两种状态下的要素产出时变弹性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生产要素的配置处于扭曲状态,该扭曲导致要素产出弹性低于应有的水平,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要素配置的扭曲的主要原因是限制生产要素在产业间自由流动的政策性障碍以及对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铁训  
论城市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效率问题天津经济发展研究所周铁训中央提出的“两个转变”是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决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提出,是吸取了国外正反之经验教训,并根据目前我国整体经济素质状况所做出的重大抉择,而具体到不同地区、不同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锡平  禹小英  陈英  文连阳  
作为一个灾害广泛而又频繁发生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中,必须将灾害因素纳入其中,改变我们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因为,尽管各种灾害的发生具有客观性,但几乎任何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自身的不良影响和不当行为有关,其实质乃"天灾人祸"。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丽  
工资分配是居民共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具体体现。工资分配的变动与技术进步使用偏向有关,本文认为,技术进步偏向利用资本、节约劳动时,工资分配比重呈下降趋势;技术进步偏向利用劳动、节约资本时,工资分配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并通过实证分析指出,我国工资分配比重下降是技术进步偏向于使用资本、节约劳动造成的,进而揭示提高居民工资分配比重,必须推动我国技术进步的使用偏向由利用资本、节约劳动向使用劳动、节约资本的方向转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文星  
本文利用2001-2008年中国深沪两市50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就业数据和企业动态劳动需求方程重新估计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规模扩张(即企业投资)具有显著的就业效应。因此,企业微观数据并不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下降或偏低的观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世晴  
以往对中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大都偏重于强调二者间相互影响的外部联系,而对于二者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环节和强度都很少涉及。本文试图循着一个新的构思,对中国40年来人口——经济增长的过程进行考察,以求在比较深刻和广泛的意义上剖析和刻画中国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深层关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富华  张平  陆明涛  
通过国际比较,我们发现:(1)追赶成功的国家,随着工业化过程推进和人均GDP提高,经济发生由低层次人力资本向高层次人力资本的梯度升级;(2)高层次人力资本深化过程中存在跃迁现象,一般在较短的时期里完成第三级教育普及且与高生产率循环累积;(3)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人力资本升级的临界现象,经济被低层次人力资本充斥,且导致效率提升速度放慢;(4)中国人力资本结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二级人力资本"壅塞"且质量有待提高,第三级人力资本积累严重不足。根据人力资本深化规律,现阶段人力资本的培育决定了未来一、二十年内经济转型成功与否,为降低转型迟滞的隐含风险,中国应积极探寻高层次人力资本升级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林秀  欧阳琳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是中国目前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以没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美国为研究对象,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美国20世纪以来的产业结构变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认为:经济可持续增长依赖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驱动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内驱力,产业转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臧振春  吴国蔚  
展望21世纪,人才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在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下,人才强国战略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共识。本文从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才开发与经济增长的讨论入手,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了我国的人才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的人才资源开发提供一些科学合理的建设性意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董昀  
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体,但是却长期被以均衡分析为主要方法的主流经济增长理论排除在外;只有将企业家精神引入对经济增长的分析,才能理解经济增长的发生机制。本文在回顾经济思想史的基础上把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企业家定义为创新者,并提出以"概念界定——分析框架设计——描述性事实——典型事实提炼——理论分析——经验分析"为基本流程分析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的最后对熊彼特模型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一个分析中国转轨时期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史丹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能源消费减缓的原因。与国内外一些学者观点不同的是 ,本文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是非常显著的。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 2 0世纪 90年中期以后 ,除产业结构外 ,这些因素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作用有所增强 ,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产业结构变动的反向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