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92)
2023(6757)
2022(5642)
2021(5478)
2020(4489)
2019(10950)
2018(10593)
2017(19947)
2016(10595)
2015(12183)
2014(11714)
2013(11968)
2012(11110)
2011(10322)
2010(10196)
2009(9609)
2008(9793)
2007(8660)
2006(7785)
2005(7241)
作者
(29703)
(24855)
(24697)
(23929)
(15980)
(11880)
(11019)
(9714)
(9679)
(8841)
(8790)
(8252)
(8114)
(8096)
(7957)
(7776)
(7351)
(7226)
(7189)
(6752)
(6424)
(6016)
(5889)
(5730)
(5609)
(5522)
(5393)
(5223)
(5087)
(5001)
学科
(51460)
经济(51416)
管理(29034)
(27456)
方法(23337)
(22010)
企业(22010)
数学(20808)
数学方法(20659)
中国(16643)
(13272)
贸易(13265)
(13064)
(12667)
(11623)
(9438)
(9071)
业经(8800)
关系(8017)
(7765)
银行(7742)
(7520)
农业(7405)
(7301)
(7272)
金融(7270)
(6725)
(6681)
环境(6531)
(6530)
机构
大学(157639)
学院(152644)
(77802)
经济(76742)
研究(59402)
管理(57762)
理学(49670)
理学院(49150)
管理学(48476)
管理学院(48182)
中国(47531)
(33859)
(33813)
科学(31933)
(29790)
财经(27207)
研究所(27040)
经济学(26399)
中心(25778)
(25142)
经济学院(23739)
(23290)
北京(22370)
(21393)
(21359)
财经大学(20577)
业大(19787)
(18207)
农业(18201)
师范(18065)
基金
项目(99381)
科学(79529)
基金(76913)
研究(71633)
(67988)
国家(67566)
科学基金(57188)
社会(49323)
社会科(47117)
社会科学(47106)
基金项目(39020)
自然(35581)
自然科(34854)
自然科学(34842)
自然科学基金(34298)
资助(33552)
(33421)
教育(32563)
(29781)
编号(26066)
(24379)
中国(22765)
国家社会(22583)
重点(22377)
成果(21989)
教育部(21398)
(20679)
人文(19833)
(19765)
大学(19310)
期刊
(79938)
经济(79938)
研究(49940)
中国(32128)
(25555)
学报(23322)
管理(22974)
科学(22893)
(20246)
大学(18506)
学学(17338)
经济研究(15069)
(14706)
金融(14706)
财经(14539)
农业(13960)
教育(12791)
(12738)
(12735)
技术(12019)
国际(11309)
世界(11045)
问题(11041)
业经(9420)
理论(9341)
(8996)
统计(8198)
实践(8137)
(8137)
技术经济(8131)
共检索到240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华  谭旭东  
本文建立了一个存在转换成本的双寡头价格博弈模型,用以解释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中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价格竞争行为。研究认为,在用户数量增长的市场中,初始市场份额小的企业将制定相对于初始市场份额大的企业更低的价格,博弈的结果会导致初始市场份额大的企业的市场份额下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林锟  陈昌伟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存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运营商,他们占据了所有的移动市场份额,属于典型的非合作性双寡头竞争市场。移动作为市场在位者,拥有资源、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同时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联通是作为打破电信市场独家垄断局面的角色出现的,在移动通信市场上属于后来者,在竞争中不断抢夺原属于移动的市场份额。面对移动通信这样一个在中国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两家公司使出浑身解数,动用了各种竞争策略,为我们分析双寡头竞争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纪国涛  
随着技术和需求的变化,移动通信市场价格较大继续下降的空间因对政府规制而并不明朗;随着市场的成熟,而且,移动与联通之间的价格战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并进入后价格战时代。本文基于折弯价格需求曲线、转换成本和价格伞的视角对双方价格战进行了简单的理论分析。论证了价格战的必然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纪国涛  
中国移动通信业的价格竞争,经过了无价格竞争阶段、显性价格竞争阶段、隐性价格竞争阶段、后价格竞争阶段的演化,体现了制度调节与市场选择并行的内在规律性,也增进了市场协调、提高了市场效率。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具有非合作博弈的特性,行业管制与市场选择共同推动了竞争的有序化。因此,要实现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还离不开适当的政府行政参与下的不对称管制政策,而且不对称管制政策也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和改进。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魏明  汪贵浦  
基于2000年左右电信管理部门的价格政策调整(下调),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香港公司相应的公告,以及关于手机单向收费的传言,实证检测发现,上市时间较短的中国联通比起较长时间上市的中国移动,受价格政策变动的冲击更为显著;对公司本身公告而言,中国移动反应显著而中国联通又反之;对手机单向收费信息期间的检测结果发现,二公司并没有大的异常收益。结论认为上市时间较短的公司股票(中国联通)受行业政策影响较为明显,而较长时间上市的公司股票(中国移动)受公司本身的经营环境、业绩变化的影响较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凡  李秀婷  赵瑞安  吕本富  
转换成本是形成顾客忠诚的一种客观要素,创造内生化的转换成本已经成为企业非价格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将厂商对收益的时间偏好引入具有消费者转换成本的两阶段双寡头竞争模型,认为短期最优化的厂商将通过制定高价格实现当期的收益最大化,而不管未来收益如何;长期最优化厂商将进行综合权衡,制定使其折现总收益最大化的价格。研究表明,两类厂商均具有正的自身效应与负的交叉效应,并且只有在转换成本小于运输成本的条件下,消费者才有可能转换厂商,否则所有的消费者都被现有厂商完美锁定。短期最优化厂商的决策不受时期和转换成本的影响,第2期如同第1期在时间上的完美复制,但短期均衡是不稳定的,厂商有降价的激励。而长期最优化厂商...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富良  
基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移动通信产业的市场结构与竞争行为,研究发现它们与政府规制形式紧密相关。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市场结构与竞争部分地是政府规制的结果,也是规避规制的创新结果,而影响移动通信市场结构与竞争的因素包括技术进步、市场变化和规制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钰碧  王良元  
随着我国通信市场机制的完善,通信市场上各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特别是移动通信市场上的两大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他们之间的价格竞争一浪接一浪。今年4~5月期间,很多地区的移动通信市场上都纷纷出现了“准单向收费”形式的资费套餐。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经济学中的博弈论等相关理论,并结合当前我国的通信行业环境,综合分析了移动通信价格竞争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文哲  吴吉林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存在服务质量差异化的寡头价格竞争模型来揭示我国保险市场竞争的均衡特征,对均衡条件下影响保险价格的参数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并考察最低服务质量对消费者、生产者及整个社会福利的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纪国涛  
价格竞争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机制,体现了市场主体之间相互学习并调整各自行动,根据变化的条件和环境采取有效率的行为。本文基于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博弈本质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对称管制、经济租金、转移成本和产品差异化等要素对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博弈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增进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有效竞争程度以及缓解行业价格博弈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爱东  龙勇  
本文采用Bertrand模型和Lotka-Volterra模型模拟中国移动和联通产品竞争情况,发现Lotka-Volt-erra模型能更好地描述两公司竞争的动态演变过程;用该模型分析竞争的动态稳定性和演变轨迹,发现公司竞争优势取决于用户的取向,两公司的用户将在386.545(百万户)和158.286(百万户)处达到均衡;实行技术合作能使两家公司用户数量增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万中  
通过在Hotelling空间差异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转移成本构建非对称企业竞争博弈模型。主要研究在非对称情况下,两企业在一致定价与价格歧视下竞争的均衡结果。还对两种不同定价体制下的均衡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价格歧视是否强化竞争。研究发现价格歧视对竞争的效应是不确定的,很大程度受到两企业不对称程度的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柳学信  
一、我国电信市场格局分析:“价格战”的经济背景 1.我国电信业规制改革历程 1980年之前,我国电信业的基本体制是政府部门(原邮电部)直接垄断经营公用电信业。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成立。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双寡头垄断的竞争使基本电信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桂宏新  杨昌昊  程飞  
准确的客户序位能够使移动业务针对特定用户需求和消费水平进行差异化服务。文章构建了基于客户生命周期价值和客户发展潜力的移动业务客户序位评价指标体系,利用K-Means快速聚类算法构建了客户序位评价模型;针对客户序位结果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客户维系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叶传华  
用博弈论分析市场行为是经济学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从实证分析国内成品油市场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两大寡头的多种博弈情形及其收益变化过程,论证了在市场需求总量基本恒定状态下,双寡头市场价格博弈的纳什均衡解为(降价、降价),(不降价、不降价),前一种均衡解是双方在势均力敌、信息反馈充分的恶性竞争结果,后一种是在满足一定收益前提下的“双赢”策略。企业只有选择有别于竞争对手的非价格歧异性策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才能占领相应的市场,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