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33)
- 2023(7888)
- 2022(6668)
- 2021(6395)
- 2020(5380)
- 2019(12348)
- 2018(12179)
- 2017(22687)
- 2016(12034)
- 2015(14181)
- 2014(13977)
- 2013(13897)
- 2012(13324)
- 2011(12412)
- 2010(12654)
- 2009(11927)
- 2008(11961)
- 2007(10673)
- 2006(9760)
- 2005(9052)
- 学科
- 济(55981)
- 经济(55821)
- 管理(30103)
- 业(26719)
- 方法(24406)
- 企(22605)
- 企业(22605)
- 贸(21782)
- 贸易(21769)
- 易(21187)
- 中国(19335)
- 数学(18694)
- 数学方法(18534)
- 农(13860)
- 业经(12563)
- 财(12057)
- 理论(11843)
- 制(11502)
- 学(10609)
- 和(10564)
- 融(10461)
- 金融(10459)
- 关系(10441)
- 银(10176)
- 银行(10176)
- 行(9913)
- 出(9846)
- 地方(8960)
- 教育(8157)
- 农业(8146)
- 机构
- 大学(182067)
- 学院(177461)
- 济(86710)
- 经济(85315)
- 研究(66947)
- 管理(63942)
- 理学(53749)
- 中国(53486)
- 理学院(53137)
- 管理学(52510)
- 管理学院(52168)
- 财(40080)
- 京(39296)
- 科学(34045)
- 所(32407)
- 财经(31442)
- 中心(29539)
- 经济学(29217)
- 研究所(29020)
- 经(28680)
- 经济学院(26211)
- 江(25979)
- 北京(25957)
- 范(24766)
- 师范(24648)
- 院(23644)
- 财经大学(23369)
- 农(21893)
- 州(20780)
- 贸(20642)
- 基金
- 项目(107810)
- 科学(86161)
- 研究(85173)
- 基金(80527)
- 家(68578)
- 国家(68009)
- 社会(58603)
- 科学基金(57873)
- 社会科(54654)
- 社会科学(54642)
- 基金项目(40498)
- 教育(39889)
- 省(37117)
- 编号(34113)
- 资助(33906)
- 划(32632)
- 自然(32494)
- 自然科(31775)
- 自然科学(31767)
- 自然科学基金(31264)
- 成果(30550)
- 部(26763)
- 国家社会(25246)
- 中国(24990)
- 重点(24643)
- 课题(24083)
- 教育部(24035)
- 发(23277)
- 性(22717)
- 人文(22552)
共检索到290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薛荣久 杨凤鸣
一、构建的必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它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它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常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结合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学习体会,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的演进过程、基本经验和研究时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关键词:
审计 理论 研究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立民 郑军
实现人权并不断提高人权实现水平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拥有社会经济资源产权是实现人权的物质保障,而社会经济资源产权的自身裂变导致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既是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产物,也是在改革开放和经济转轨中落实产权平等、提高产权效率、改善公民人权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从产权界定、产权保护到促进产权平等、提高产权效率进而在适当水平上确保实现人权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的发展方向是实现从保护"资源"为本到保护"人权"为本、从以政府为主导到以公民为主导的历史性转变。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孙宝厚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审计署,同时优化审计署职责,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今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审计工作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的前进方向,为新时代审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学习贯彻落实好中央有关会议精神,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要求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既一以贯之的坚持和继承,又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全面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充实丰富创新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根本方向,必然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和基本遵循,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精神旗帜,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正确指引。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紧围绕并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要求教育,使其入心入脑并成为青年大学生的共同信念。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建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结合上,就在于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就在于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中国梦"高度结合于中国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之中。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杰刚 李志勇 智荣卿
基于历史背景与现实进程的重新考量,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绩效预算考评体系具有其必然性。绩效预算考评本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一质的规定赋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绩效预算考评体系全新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改革推进的总体思路及在国家治理、预算管理、考评管理三层面的具体改革任务。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秦荣生
新中国国家审计自1983年建立以来,已走过30年的历程。30年来,审计学界老、中、青三代学者通力合作,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已有了很大的拓展,成果颇丰。首先,审计译著成果较丰富,西方有关重要的、有影响的著作都有了汉译,为中国审计工作者了解、学习和借鉴西方审计理论和实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其次,广大审计工作者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创办了《审计研究》《中国审计》等期刊,发表了很多有关审计理论和实务的论文,使审计理论研究有了中国自己的声音。但作为改革开放后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巧林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村镇文化建设的思考高巧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党始终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五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目标,其中无疑也包括村镇文化建设。可以肯定,有...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新民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方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社会历史进程中时间空间交错形成的坐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客观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国际环境,社会主要主要矛盾及全面从严治党形势等多个方面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所形成的科学认识。历史方位的演变不是一个主观臆想,是一个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发展过程,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变化的结果,是社会合力的结果。对历史方位的判断,是一个思维认识运动的过程,是一个对社会历史客观具体现象抽象、判断、推理的辩证过程。对历史方位的认识,是认识中主客体之间的辩证统一,这种关系在认识改造社会历史变迁中,就表现为理论逻辑与社会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关系。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方位 哲学思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课题组 张津 柳华平
本文从追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历史源流入手,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基本范畴、特征特色及现实瓶颈并研究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价值取向,指出要坚持公平正义及民生价值导向、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优化税制结构、构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税收政策体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蓉
党的十九大报告总揽全局,思想深邃,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的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例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解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继瑞 杨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表述,对于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在当代中国的凝练与诠释,既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一脉相承,又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中国化的创新成果。从经济理论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与立场;从经济实践角度看,绿色GDP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殷丽霞
中国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过程中,通过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在社会发展中践行伟大的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内涵,其是通过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来大力发展与践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践行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开展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思想在实践过程中发生了主题的转变,从发展中的斗争哲学转变为社会主义建设哲学,哲学思想在社会发展中从根本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是哲学思想的进一步深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公丕宏 公丕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实践经历了改革推动减贫阶段、规模攻坚扶贫阶段、综合扶贫开发阶段、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阶段,对扶贫实践的历史演进进行系统的总结,有助于厘清扶贫实践与理论的发展脉络,认识扶贫开发中的失效及原因。当前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正确选择是精准扶贫。该文认为,在理解精准扶贫的生成逻辑、把握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基础上,以问题导向不断完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推动新时期精准扶贫的制度建设与理论创新,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新时期社会主义扶贫实践。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实践创新 制度建设 理论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