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63)
- 2023(6885)
- 2022(5766)
- 2021(5706)
- 2020(4891)
- 2019(11802)
- 2018(11686)
- 2017(22989)
- 2016(12087)
- 2015(13559)
- 2014(13271)
- 2013(12968)
- 2012(11859)
- 2011(10907)
- 2010(11001)
- 2009(10207)
- 2008(9814)
- 2007(8285)
- 2006(7186)
- 2005(6481)
- 学科
- 济(55302)
- 经济(55257)
- 管理(29780)
- 方法(29256)
- 业(27805)
- 数学(27348)
- 数学方法(26848)
- 企(21929)
- 企业(21929)
- 中国(16985)
- 农(12684)
- 贸(12437)
- 贸易(12428)
- 易(12234)
- 财(9741)
- 业经(9267)
- 制(8930)
- 学(8430)
- 农业(7924)
- 理论(7813)
- 银(7698)
- 银行(7697)
- 行(7486)
- 融(7312)
- 金融(7312)
- 环境(7242)
- 策(6847)
- 技术(6687)
- 地方(6665)
- 和(6630)
- 机构
- 大学(169062)
- 学院(167642)
- 济(78897)
- 经济(77731)
- 管理(65069)
- 研究(59627)
- 理学(56707)
- 理学院(56141)
- 管理学(54892)
- 管理学院(54604)
- 中国(46713)
- 京(36172)
- 科学(34063)
- 财(32202)
- 所(29393)
- 研究所(26983)
- 财经(26578)
- 中心(26373)
- 经济学(26031)
- 农(24823)
- 经(24549)
- 北京(23457)
- 经济学院(23443)
- 业大(22805)
- 江(21753)
- 院(21180)
- 范(20493)
- 师范(20303)
- 财经大学(20035)
- 农业(19577)
- 基金
- 项目(114495)
- 科学(91625)
- 基金(86305)
- 研究(82467)
- 家(75997)
- 国家(75488)
- 科学基金(64806)
- 社会(54837)
- 社会科(52267)
- 社会科学(52256)
- 基金项目(43825)
- 省(41481)
- 自然(41314)
- 自然科(40509)
- 自然科学(40503)
- 自然科学基金(39798)
- 教育(39070)
- 资助(37893)
- 划(36128)
- 编号(31551)
- 部(26929)
- 重点(25950)
- 成果(25243)
- 发(24264)
- 国家社会(24233)
- 创(23927)
- 中国(23577)
- 教育部(23504)
- 创新(22493)
- 课题(22255)
共检索到243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浩庆
利用最新的数据和计量方法,对中国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函数进行检验,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大致符合"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中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大致为9%,在此基础上,通胀率与经济增长率有同向变动的关系。计量结果证实,上一年较高的通胀率会降低本年度的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郑超愚
本文总合总供给函数的通用形式和货币主义性质的总需求函数,建立面向中国经济的非正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本文依次考察中国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货币经济周期和动态均衡性质,进而相位图描述其反应货币供应冲击的动态调整过程。通过定位正向的总需求及潜在总供给效应,本文揭示中国经济结构失衡态的逆周期波动性质。
关键词:
AD-AS模型 货币经济周期 动态调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左大培
根据对我国的宏观总需求和总供给行为的理论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的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利用统计数据对这些函数进行检验,可以回归出说明我国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行为的经验方程。这里依据这些回归方程来解释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和物价总水平变动率。 我们回归出的经验方程有4个,其中有两个是说明总需求如何决定“总需求函数”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左大培 张劼 曹永福 苏庆义 徐浩庆
通过对中国的总供给函数所作的形式化理论论证和利用新数据所作的计量检验,得出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大致合乎"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预言;上一年与本年度的通货膨胀率都为零时,中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大约为9%;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与当年的经济增长率有同向变动的关系;多数计量检验显示,上一年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会降低本年度的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栋 宋辉 刘新建
鉴于一般的宏观经济预测模型中缺乏对历史数据反映供需失衡状态的分析,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投入产出(IO)分析原理的总供给—总需求(AS-AD)分析框架,以中国1987~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均衡产出水平的影响较小;减税能够改善就业和对外贸易状况,且对劳动者收入改善效果显著;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但需要改善就业和劳动者收入政策措施的配合。
关键词: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投入产出 中国经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万光彩 刘莉
本文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基础上,通过引入可变的技术进步变量,修正了新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指出除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外,技术进步也是影响总供给曲线的重要变量;同时将总需求曲线扩展到开放经济条件下,从而推导出了"通货膨胀率—产出增长率"系统下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作为对扩展后模型的检验,本文利用该模型阐释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现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小怡
试论马克思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刘小怡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当人们谈及象总供给、总需求这样的总量概念时,总是很容易联想到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这样,无形之中,总供求分析似乎就成了西方经济学的专利品.而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坚 杨念
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并利用季度数据对此进行了估计和检验。研究表明,这种具有凯恩斯特点的宏观经济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经济的波动。与此同时,我们对模型的动态稳定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数理分析,从而揭示了两大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稳定经济的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志华
本文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分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我国的经济发展,当前正受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严峻考验,总需求的减少必然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影响,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总需求,才能恢复充分就业的均衡;我国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转变方式,势必存在着宏观经济滞涨的风险,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变传统的外延型、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由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在国际分工中依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所以,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少霞
本文运用宏观经济学中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我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我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与我国经济所处的运行阶段密切相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关系。在需求约束条件下,出口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而在供给约束条件下,净出口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进口与经济增长正相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甫 明娟
本文在讨论一个凯恩斯主义AD-AS模型的基础上,主要采用Gali(1992)的分析框架,在SVAR模型中检验凯恩斯主义AD-AS模型与中国数据的匹配性。关于中国的实证分析结论主要有:总产出和物价水平对总需求冲击反应的同向运动与AD-AS模型经济学含义具有一致性;产量和物价水平对总供给冲击反应的同向运动与AD-AS模型经济学含义不相符合。这说明中国数据与AD-AS模型的内涵具有一定的不匹配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文甫 明娟
本文在讨论一个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基础上,主要采用Gali(1992)的分析框架,通过SVAR模型实证的结论去检验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与中国数据的匹配性。研究得出关于中国数据实证分析的结论主要有:(1)总产出和物价水平对总需求冲击反应的同向运动与AD-AS模型的总需求变动促使产量和价格同向运动的经济学含义具有一致性;(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的反应与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管理政策的观点相吻合;(3)产量和物价水平对总供给冲击反应的同向运动与AD-AS模型的供给变动促使产量和价格反向运动的经济学含义不相符合;(4)货币供给冲击使物价水平上升而使产量几乎没有变化是符合新古典主义货币无效性的观点。这些结论说明:中国数据与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的内涵具有一定的不匹配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经汉
真实GDP可以被认为是永久的和暂时的两个成份的和,这个观点已被广泛接受。不可观测成份(UC)模型在研究真实GDP的这两个成份时已显示出很大的用处。文章主要检验了UC模型传统的零相关假定在中国是否成立;文章说明了中国的真实GDP数据并不支持这个假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成勇 艾春荣 王少平
本文基于人民币兑美元1994年4月以来的实际汇率月度数据,运用包含二次多项式时间趋势作为B-S效应代理变量的ESTAR模型和ARB-STR模型,研究PPP向其长期均衡调整的非线性均值回复特征。模型中的B-S效应表明实际均衡汇率在1994至2000年间持续贬值而在2001年后持续升值,并且这种升值趋势在近期已经趋缓。脉冲响应分析显示,冲击越大实际汇率的均值回复速度越快,实际汇率对正负向冲击的调整行为具有非对称性,人民币被低估时的均值回复速度要比被高估时更快;另外,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由于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不同和央行的频繁干预,致使外部冲击对DY实际汇率的影响效应更加持久,因而其半生命周期较长。最后,我们简要地阐述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皓 石柱鲜
本文应用时变经济"自然率"条件下的新凯恩斯模型对我国总供给曲线进行估计,并且对其动态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供给曲线所描述的通货膨胀率与产出缺口变动关系与我国宏观经济态势的发展相吻合;产出缺口是通货膨胀率变动的Granger原因,并且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具有时变性和非对称性特征;总供给曲线作用下的月度环比和同比通货膨胀率适度水平分别近似为0.35%和4.28%。
关键词:
总供给曲线 经济“自然率” 新凯恩斯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