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66)
2023(9995)
2022(8395)
2021(7697)
2020(6591)
2019(15530)
2018(15094)
2017(28864)
2016(15521)
2015(18138)
2014(18215)
2013(18497)
2012(17813)
2011(16507)
2010(16619)
2009(15763)
2008(15704)
2007(14134)
2006(12515)
2005(11646)
作者
(47265)
(39744)
(39675)
(38154)
(25474)
(18976)
(18152)
(15507)
(14987)
(14069)
(13909)
(13139)
(12814)
(12686)
(12608)
(12427)
(11752)
(11686)
(11415)
(11382)
(10003)
(9805)
(9620)
(9108)
(9069)
(9043)
(8595)
(8459)
(7947)
(7899)
学科
(93481)
经济(93412)
管理(40728)
(37171)
方法(37032)
数学(33563)
数学方法(33340)
(28164)
企业(28164)
中国(23271)
地方(19778)
(19506)
(16974)
(16751)
(16414)
贸易(16407)
(15938)
业经(15339)
(13991)
地方经济(13441)
农业(12896)
(12361)
金融(12359)
环境(12177)
(12125)
银行(12105)
(11702)
(11658)
(10284)
(10191)
机构
大学(245430)
学院(241904)
(119469)
经济(117425)
研究(91569)
管理(88556)
理学(75586)
理学院(74679)
管理学(73558)
管理学院(73093)
中国(70198)
科学(52382)
(52269)
(50853)
(47093)
研究所(42711)
财经(40891)
中心(40357)
经济学(39731)
(39557)
(37171)
经济学院(35723)
(35070)
北京(33955)
业大(33057)
(31900)
农业(31148)
(31105)
师范(30863)
财经大学(30174)
基金
项目(152914)
科学(120649)
基金(113666)
研究(111329)
(98950)
国家(98216)
科学基金(82950)
社会(74327)
社会科(70551)
社会科学(70531)
基金项目(58939)
(56075)
自然(50875)
教育(50070)
自然科(49695)
自然科学(49677)
自然科学基金(48821)
(48025)
资助(47922)
编号(42734)
(35881)
成果(35448)
重点(34872)
(34572)
国家社会(32277)
中国(31093)
教育部(30936)
(30642)
课题(29912)
人文(29366)
期刊
(134676)
经济(134676)
研究(77889)
中国(45335)
(38485)
学报(36416)
(35796)
科学(34465)
管理(31929)
大学(27507)
学学(26045)
农业(24180)
经济研究(23473)
(23280)
金融(23280)
财经(21835)
技术(20197)
教育(19157)
(19003)
问题(18293)
业经(17876)
(16738)
世界(15240)
国际(14801)
技术经济(14601)
统计(14391)
(13782)
(12163)
经济问题(11478)
决策(11362)
共检索到371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晓  
中国第一次真正的商业周期应始于 1999年, 2001年中国经济在复苏中将面临滞胀的阴影。 因为复苏中改 革与结构调整不足,并存在影响经济波动的若干不确定因素。 因此,中国经济的真正出路就是从供给方入手,坚决推进市场取 向的改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哈继铭  
2007年4月,实体经济数据再次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全面景气,货币信贷等金融数据显示出流动性宽裕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变。前瞻地看,我国本已庞大的贸易顺差规模还将以较快的速度进一步增大,消费依然将强劲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难以明显放缓。CPI同比增速还将出现一定幅度的回升,而经济中流动性充裕的局面恐难发生较大变化。我们认为,在目前经济全面景气和流动性宽裕的局面下,特别是在2007年5月下旬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召开期间,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将加快。
[期刊] 改革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杨瑞龙  毛振华  朱科敏  刘元春  阎衍  段亚林  
2011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受阻"、"国际资本流动变异"、"国内各种刺激政策全面回收"、"货币政策回调"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全面加码"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复苏的步伐放缓,呈现出"经济增速逐季回落"、"通胀压力高位回缓"、"经济泡沫逆转"、"资源错配加剧"、"金融风险上扬"与"结构刚性持续"的局面。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一方面将延续2011年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将面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度调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全面逆转以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等因素冲击,呈现出"前低后稳"的发展态势。进而跟进9条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段亚林  
利用模型进行预测,2012年中国GDP增速将达到8.0%,比2011年回落1.3个百分点,2013年中国经济将重返"9时代",增速达到9.3%,CPI出现反弹,达到4.1%。在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认为,未来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应当在强化中期定位的基础上保持相对宽松与积极的导向,在正确认识中国新时期的各种结构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的变化的基础上,超越"新常态"悲观主义的定位,在收入分配、房地产等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性改革,清除"改革疲劳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元春  
中国的宏观经济依然处于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均衡的健康轨迹,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增长的性质和方式决定了目前的强劲增长势头可以延续,结构性价格上涨压力演变成全面通胀的可能性不大。在非均衡增长战略之下,经济高速增长和金融深化进程的加速不仅带动了财富的快速积累,也使得财富结构迅速调整。财富的总量扩张和结构调整,使资本市场和不动产市场的价格自我强化机制开始显现,中国宏观经济在金融层面与实体层面的分离加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红霞  
对宏观经济的预测研究尤其是中国宏观经济的预测研究不多,而采用复杂模型展开的预测研究明显不足。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从自主构建分析方法入手展开研究。自主构建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宏观经济理论、计量经济理论与方法、常微分方程理论与方法等实现的。在此基础上,利用基础调研所获得数据依次进行相关性分析、ODE分析、计量模型构建,完成了ODE视角下的中国宏观经济预测计量研究。利用实证分析所得的ODE模型,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展开了预测研究,认为今后一段时期为中国宏观经济盘整的重要阶段。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田国强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19-2020)。报告认为,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整体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逆周期政策调节虽有其必要性,但治标不治本,更重要的是结构性、体制性改革,要进一步提升经济包容性,促进向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的转变,同时,要进一步提升依法治国能力。报告还就不同假设情景探讨了如要实现6.0%的经济增长目标所需的政策组合选择。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石柱鲜  孙皓  黄红梅  
应用频带分析方法和局面转移模型对2011年中国的经济景气、物价上涨压力及政策取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致扩散指数相对于一致合成指数的平均先行期大约为5~6个月,两种指数均显示中国经济在2011年上半年持续小幅回落后,将于下半年开始重新步入上行轨道;物价变化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上涨压力大"和"上涨压力小"两种局面,2011年的物价上涨水平将会有所下降,全年物价上涨水平大致可以控制在3.03%左右;在投资和消费因素的推动下,2011年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莉  
一、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比较由于受预测指标与统计指标的名称、口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本文仅采集了八个模型中的18个指标。八个模型是:模型1—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模型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预测部;模型3—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模型4—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宏观经济预测课题组;模型5—北京经济学院信息系;模型6—机电部系统分析研究中心、国家计委长期规划司;模型7—中国科委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模型8—国家物价局成本调查队。18个指标分别为:1.GNP增长速度;2.第三产业产值增长速度;3.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4.工业总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成千  莫旋  
宏观经济的运行关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对于一个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投资、出口和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走势和波动对于宏观经济的运行影响重大。由于GDP的增长率是按季度度量的,而投资、出口和消费的增长率都是按月度度量的,因此本文利用混合频率数据抽样模型(MIDAS),并结合中国经济有巨大波动性的事实,对中国宏观经济进行分析和短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MIDAS模型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短期预测精确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投资增速的放缓和出口增速的下滑是引起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下行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需要反思传统的"三驾马车"思路,推进供给侧改革,以保持中国宏观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
[期刊] 预测  [作者] 徐连仲  
1992年是我国经济经过三年治理整顿后加速发展的第一年,同前三年相比,国民经济运行的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需求从疲软转变到基本正常,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压缩转为较大幅度的增长,财政、信贷环境由相对紧缩转变到相对宽松,从而使国民经济由缓慢增长到较大幅度增长。 1 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初步预测,199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将达21211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0.4%。社会总产值将达48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发展速度预测如下: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汉亚  
2005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稳定增长的好时期,这主要取决于我国良好的政策环境、基础投资、政府效率和对外开放等因素,但同时要注意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投资结构的调整与就业问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万东华  原鹏飞  
2018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总体态势,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在诸多积极有利因素的支撑下,我国经济增长的韧性仍强,但就短期而言,国际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升级给中美两国甚至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确定;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继续对包括我国等在内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形成掣肘;国内投资、消费需求增速的回落叠加外需增速掉头将对经济增长带来的下行压力不容小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刘晓光  邹静娴  
在世界经济同步复苏、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新经济持续向好、市场预期不断改善等因素的作用下,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速在触底企稳的基础上出现反弹,宏观景气、微观绩效、结构调整以及新动能培育都出现持续改善的局面,整体经济呈现"稳中求进,进中向好"的超预期复苏的态势,中国宏观经济调整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2017年中国经济企稳总体上是政策性、恢复性的,市场力量和趋势性力量还没有企稳,中国宏观经济还没有步入到持续反弹的新周期轨道之中。当前中国经济以下三大特征将是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要点:一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