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06)
2023(8676)
2022(6837)
2021(6435)
2020(5126)
2019(11815)
2018(11881)
2017(21824)
2016(11925)
2015(13939)
2014(14254)
2013(13746)
2012(12491)
2011(11446)
2010(11418)
2009(10576)
2008(10687)
2007(9562)
2006(8607)
2005(8265)
作者
(33326)
(27651)
(27548)
(26508)
(17840)
(13200)
(12602)
(10819)
(10761)
(9989)
(9600)
(9285)
(9028)
(8949)
(8774)
(8648)
(8231)
(8027)
(7956)
(7786)
(7229)
(6713)
(6573)
(6443)
(6304)
(6158)
(6108)
(6079)
(5645)
(5601)
学科
(54589)
经济(54527)
管理(30923)
(28746)
(22522)
企业(22522)
方法(20478)
中国(20198)
数学(17016)
数学方法(16889)
(15657)
业经(12827)
(12073)
贸易(12064)
(11966)
(11813)
(11019)
(10437)
农业(10071)
理论(9769)
(9456)
银行(9448)
(9288)
地方(9116)
(9108)
(8560)
金融(8558)
(8085)
发展(7654)
(7635)
机构
大学(175637)
学院(174386)
(79731)
经济(78282)
研究(63849)
管理(60976)
理学(51338)
中国(51160)
理学院(50727)
管理学(49944)
管理学院(49622)
(38684)
(36727)
科学(35382)
(31723)
财经(29049)
研究所(28455)
中心(28013)
经济学(27158)
(26595)
(26396)
北京(25192)
(24781)
(24380)
经济学院(24373)
师范(24195)
(22885)
财经大学(21551)
(20994)
业大(20658)
基金
项目(107180)
科学(84932)
研究(83113)
基金(78681)
(68032)
国家(67477)
科学基金(57299)
社会(54784)
社会科(51832)
社会科学(51822)
基金项目(40071)
(38559)
教育(38543)
编号(33651)
自然(33316)
(33123)
自然科(32556)
自然科学(32548)
资助(32485)
自然科学基金(32013)
成果(28772)
(25263)
重点(24655)
国家社会(24087)
课题(24076)
(23921)
中国(23864)
教育部(22141)
(21988)
(21814)
期刊
(93138)
经济(93138)
研究(59327)
中国(39181)
(28525)
(24387)
管理(24162)
学报(23920)
教育(23635)
科学(23627)
大学(19030)
(17605)
金融(17605)
学学(17412)
农业(16417)
经济研究(15887)
财经(15396)
技术(15210)
(13543)
业经(13417)
问题(12888)
(12255)
世界(11219)
国际(10878)
(9497)
图书(9153)
技术经济(8437)
现代(8211)
经济问题(7901)
(7884)
共检索到276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学敏  
本文认为 ,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以及城市中的计划经济制度 ,使我国在起始条件下就偏离了城市化的正常进程 ,即走了城镇化的道路。尽管城镇化是我国农村发展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但它毕竟还是存在着许多弊端。城镇化只是一种过渡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最终确立 ,也利用我国现在经济结构大调整的契机 ,应该回复到城市化正常进程的轨道中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董晓峰  杨春志  刘星光  
新型城镇化指面向国际国内社会经济新发展和解决我国城镇化面临的实际问题需要,转变过去粗放型、环境不友好、质量不高、宜人性与社会保障性差等局面,走具有环境友好、宜居生态、社会和谐、知识支撑、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城镇化发展之路。虽然我国国家总体与省域新型城镇化规划已经出台,实践新型城镇化试点也正在进行,但当前我国新城镇化发展的理论研究还十分不足。对新型城镇化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探讨:首先,追溯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的基础与进展,并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与特征;其次,系统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最后,从新型城镇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董晓峰  杨春志  刘星光  
新型城镇化指面向国际国内社会经济新发展和解决我国城镇化面临的实际问题需要,转变过去粗放型、环境不友好、质量不高、宜人性与社会保障性差等局面,走具有环境友好、宜居生态、社会和谐、知识支撑、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城镇化发展之路。虽然我国国家总体与省域新型城镇化规划已经出台,实践新型城镇化试点也正在进行,但当前我国新城镇化发展的理论研究还十分不足。对新型城镇化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探讨:首先,追溯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的基础与进展,并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与特征;其次,系统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最后,从新型城镇化方法论、城镇化理论发展新趋势、核心基础理论、推进途径四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理论体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文华  郝晋珉  覃丽  孟鹏  侯满平  李涛  
本文通过对城市化内涵的分析和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的研究,发现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并不会对耕地带来威胁,而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保护耕地的有效途径。因为世界经验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越高。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在于,农村人口非农化的过程中,城镇规模扩大,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并没有减少,部分地区反而呈现出快速增加趋势,而且"两栖"占地、空心村现象严重。同时,我国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总量规模很大,是城镇用地的建设用地规模的6倍以上,如果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积极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减少两栖占地现象,农村居民点整理必然为城镇扩展提供动力。当然,有农村居民点作为城镇扩展后备土地来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元  孙新章  
改革开放加速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从1978年至2010年,城镇化率由17.92%迅速提高到49.95%,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一批区域性城市群正在加速形成。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群的形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城镇化也带来了突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过度膨胀,城市病集中爆发,经济增长与宜居性背道而驰;城市面貌千篇一律,野蛮拆迁横行,土地型资本运作难以持续;进城易,定居难,城乡"二元社会"问题正演变为城市内定居群体与流动群体"二元社会"问题;城市间恶性竞争,产业同构,建立分工协作的机制任重道远。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未来1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建新  段禄峰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进程摆脱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现已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但中国走什么样的城镇化道路,是以大城市、中等城市,还是以小城镇为主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国城镇化道路选择研究进行综述,认为中国城镇化进程既应遵循世界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应符合中国特殊的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张维  吴同情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是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要求。在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众多的情况下,中国的城镇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化与工业化基本适应;小城镇与城市共同发展;城乡、区域发展逐步协调。目前,正逐步走向科学发展的道路,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久文  
30多年来的中国城镇化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基本解决了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的问题;二是为非农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三是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然而,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仍然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日趋强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加大,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等诸多问题,正在成为城镇化加速的障碍。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上的偏差,也有管理体制的原因,更是政府"经营城市"的理念造成的。在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中,应当从区域协调和城乡协调出发,把握城镇化的战略重点,走一条集约型的城镇化道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伟同  
中国城乡二元的公共服务体制,容易让人做出城镇化进程会提高居民社会福利水平的逻辑判断。但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居民公共服务水平的改善主要得益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而城镇化进程本身并没有带来居民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相反甚至出现了阻碍居民福利改善的现象。这一结论表明,与民生福利相脱节的城镇化道路,固化了原有的城乡二元公共服务体制下的差异化福利分配结构,无益于甚至阻碍了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因而不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协调发展,需要对现有城镇化道路加以反思。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宪平  
从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发展史看,一国要实现现代化,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进城市化。现代化既是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也是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一、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是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重点,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城镇化是雄厚的内需潜力不断释放的过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迎成  赵虎  
首先从西方经济学"次优理论"和实践当中由于包容欠缺而产生的城市规划失灵现象出发,论述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市规划价值取向关注包容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三种不同经济体制下的包容观以及对应的城市规划价值取向的分析,提出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包容观应该是一种主动的、适度的和动态的理性包容。在此基础上,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公共利益的优先性三个方面进一步阐释了理性城市规划包容观的内涵,即更加关注公平、更加以弱势群体为本和更加强调公众参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素君  
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城镇化是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发展为提高全民生活水平"这一终极目标的体现,因此,在经济发展中应注重消费的持续增长。基于此,本文在城镇化背景下对消费需求的发展进行分析,着重梳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以及伴随该进程的消费需求演进过程,并进一步对这两者进行耦合研究,以期为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车伟  
城镇化显然是"十三五"时期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过去谈得非常多,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应该存在一些误区,或者说一些有争议的地方。首先第一点要谈的是对城市和城市化的定义。全世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研究城市化的问题时大家也并没有共识。现在我们按统计局公布的——按城市常住人口来统计的城镇化率,我的印象中应该是55%左右。对这个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何磊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城市化的健康与否,与城市化过程中所采取的途径和方式,即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从城镇化历史进程中城乡关系变化的视角出发,对英、法、德、美等工业化国家的城镇化演进过程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这些国家的百年城镇化演进都连续地发生了三次可称之为革命的变化。依次为:向"城市病"宣战、"农村转变城市"兴起、"区域网络型"城镇化模式形成。三次革命在客观上显示了现代城镇化演变的规律性特征。以此作反思,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理应是一条既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又能够很好地吸取历史教训,且具有一定前瞻性的道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简新华  
自从2000年中共中央在"十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强调这一点以后,我国出现了研究城镇化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热潮,围绕着"十大争论"(界定之争,即城市化与城镇化的内涵和外延如何准确界定、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中国应实现城市化还是城镇化;水平之争,即中国城市化率的现状是高、低,还是适中,城市化水平达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