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67)
2023(12240)
2022(10278)
2021(9629)
2020(8070)
2019(18623)
2018(17979)
2017(34049)
2016(17857)
2015(20258)
2014(19605)
2013(19349)
2012(17557)
2011(15746)
2010(15059)
2009(13465)
2008(12636)
2007(10517)
2006(8854)
2005(7612)
作者
(49246)
(41562)
(41303)
(39074)
(26032)
(19704)
(18689)
(16328)
(15784)
(14305)
(14204)
(14001)
(12840)
(12828)
(12726)
(12658)
(12461)
(12062)
(11844)
(11705)
(10007)
(9947)
(9862)
(9330)
(9232)
(9207)
(8813)
(8614)
(8265)
(8175)
学科
(80172)
经济(80100)
(51289)
管理(50686)
方法(40318)
(39627)
企业(39627)
数学(37118)
数学方法(36719)
中国(22301)
(22038)
(20603)
技术(16509)
(16092)
贸易(16086)
(15750)
农业(15477)
业经(15458)
地方(13819)
(12785)
环境(12169)
(11973)
(11051)
财务(11013)
财务管理(10992)
收入(10516)
企业财务(10474)
(10430)
银行(10399)
(10397)
机构
大学(253674)
学院(251785)
(116414)
经济(114776)
管理(101547)
理学(89648)
理学院(88727)
管理学(87366)
管理学院(86899)
研究(86242)
中国(64600)
(52250)
科学(50418)
(48045)
(41308)
(40580)
财经(40008)
中心(39597)
研究所(38268)
经济学(37841)
业大(37738)
(37024)
经济学院(34452)
(32904)
北京(32397)
农业(31954)
(31136)
(31104)
师范(30790)
财经大学(30314)
基金
项目(183206)
科学(147436)
基金(138953)
研究(132189)
(122399)
国家(121516)
科学基金(105206)
社会(88991)
社会科(84788)
社会科学(84763)
基金项目(73488)
(67531)
自然(67309)
自然科(65879)
自然科学(65864)
自然科学基金(64749)
教育(60570)
(58320)
资助(56271)
编号(49911)
(42487)
重点(41507)
国家社会(39542)
(39480)
(39226)
成果(38365)
教育部(36977)
创新(36904)
科研(35524)
人文(35490)
期刊
(111990)
经济(111990)
研究(70748)
中国(44185)
学报(38265)
科学(37944)
管理(35925)
(35656)
(35339)
大学(30225)
学学(28788)
农业(25140)
技术(24493)
教育(21447)
经济研究(19942)
财经(19839)
(18185)
金融(18185)
(17202)
业经(16192)
问题(15436)
(14587)
技术经济(14405)
(13921)
统计(13066)
世界(12956)
科技(12513)
(11939)
国际(11876)
资源(11736)
共检索到350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建新  刘德学  
利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了我国28个省区1982、1992和2005年的效率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将劳均产出变化分解为效率的贡献和投入要素的贡献,结果发现,放松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假设增加了投入要素对地区劳均产出差别的贡献。此外,为了进一步研究地区劳均产出存在差距的原因,重新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假设,以适宜技术理论为依据,将技术进步内生为投入要素的函数,并将劳均产出分解为投入要素、效率和技术进步的贡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三者都是我国地区劳均产出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匡远凤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将1988~2009年中国省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分解为农业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物质性要素投入变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四个来源,分析了它们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自1988年以来,技术进步、物质性要素投入变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在总体上都促进了中国省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技术效率变化却阻碍了大部分省份的增长,但总的来说,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共同作用对增长的贡献还是最大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永进  盛丹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尽管我国技能劳动者的工资一直快速增长,但技能劳动者收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劳动收入占比的上升,相反,劳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对于这些与已有理论相悖的"谜",本文从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视角,借助于资本与技能之间的互补效应机制对其进行了解释。本文认为,由于机器设备与技能劳动是互补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在提高技能劳动者工资的同时,也会提高资本的收益,这就导致了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进一步地,通过将技术进步的方向内生化,我们发现:技能劳动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呈"驼峰形"特征,这与我国高等教育收益率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相一致;技能劳动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呈"U"形关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吕冰洋  于永达  
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是同时受经济转轨、新古典式增长和二元经济结构三方面影响,通过发展战略转变、产权改革、技术模仿、价格市场化等因素,它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主要体现在效率提高、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三方面。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角度出发,运用非参数方法对中国各省市经济增长中这三方面作用进行分解,从而说明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变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文忻  陆云航  
基于1987—200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一方面,基础教育的普及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资金和高水平人力资本向城市集聚则会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这体现了城乡要素积累差异。另一方面,城市化明显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外开放和财政支出的扩大都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这体现了政府政策的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陆云航  
形成城乡收入差距既有城乡要素积累差异的原因,又有政府政策的作用,本文综合考察了这两类因素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1987 ̄200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基础教育的普及对于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正面作用,而资金和高水平人力资本向城市集聚则会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这很大程度上是城乡要素积累差异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城市化明显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外开放和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程度的扩大则都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财政支出的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有一定的影响,这体现了政府政策的效应。另外,产业结构的升级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非国有化以及金融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解释力较弱。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涂涛涛  李谷成  
采用中国动态CGE模型,使用编制的2012年细化农业部门社会核算矩阵,模拟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居民绝对、相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在中期会加剧城乡绝对收入差距,但长期会缩小该差距;在所有模拟期,农业技术进步会缩小城乡相对收入差距;与中性技术进步相比,有偏技术进步减缓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更显著;要素替代弹性通过影响城乡居民的要素报酬配置,决定农业技术进步缓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我们的研究结论,可为农业最优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提供依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涂涛涛  李谷成  
采用中国动态CGE模型,使用编制的2012年细化农业部门社会核算矩阵,模拟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居民绝对、相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在中期会加剧城乡绝对收入差距,但长期会缩小该差距;在所有模拟期,农业技术进步会缩小城乡相对收入差距;与中性技术进步相比,有偏技术进步减缓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更显著;要素替代弹性通过影响城乡居民的要素报酬配置,决定农业技术进步缓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我们的研究结论,可为农业最优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提供依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官永彬  
本文结合转型期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运用1980-2004年的经验数据,对城乡要素积累差距、城市偏好政策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之间的要素积累差距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存在不断扩大的自然趋势,而政府供给的城市偏好政策安排,又进一步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有鉴于此,本文就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鑫  
从学校教育获得结果入手,通过引入中国教育基尼系数考察中国教育分布的不平等状况。以该指标为基础,用2006-201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人力资本积累和收入差距与教育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教育的扩展显著改善了地区教育获得的不平等状况,但二者的倒"U"形关系并未得到验证。同时还发现,收入差距的扩大由于增加了穷人教育获得的激励,从而同样有助于改善教育获得的不平等状况。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匡远配  
借鉴舒尔茨的"收入流"理论,以城乡二元结构为逻辑基点,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基于"要素流动—要素价值实现—农民增收—城乡差距缩小"的"要素收入流"理论来解释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收敛和发散的原因,寻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脉络;建立双对数模型分析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三个要素以及市场化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净流出和土地净流出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正向作用;劳动力净流出和市场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净流出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不显著。本文还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演变的历史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尝试解释不同阶段农民要素流动性以及要素收入流不为农民所有、所享的问题。并从要素市场培育和制度创新两个角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圣  黄先海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两国、三商品、三部门的理论模型证明了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有"要素价格效应"与"技术进步效应"。目前中国出现背离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的现象,其中原因正是因为负的技术进步效应削弱了贸易开放对中国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拉动作用。本文利用1987—2015年29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由于正负作用互相抵消,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作用不显著,但是剔除了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比重的负向影响之后,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变为显著为正。除此之外,近年来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作用减小了,其原因是出口结构的改变导致出口对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作用减小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圣  黄先海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两国、三商品、三部门的理论模型证明了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有"要素价格效应"与"技术进步效应"。目前中国出现背离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的现象,其中原因正是因为负的技术进步效应削弱了贸易开放对中国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拉动作用。本文利用1987—2015年29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由于正负作用互相抵消,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作用不显著,但是剔除了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比重的负向影响之后,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变为显著为正。除此之外,近年来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作用减小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超  陈璋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高速的经济增长,可以归纳为是以引进式技术进步为核心,以国家强控制力为保障,以政府投资为驱动的"结构性"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区域间经济分化和居民收入差距的日益显著。相对农村居民而言,这种因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化带来的差距,对城镇居民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也使得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更具特殊性。笔者基于引进式技术进步的视角,首先从地区间经济总量差距、劳动力流动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这三个方面对城镇居民地区间收入差距拉大的必然性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分别对地区间人均产出差距和工资收入差距进行数理推导;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镇居民地区间收入泰尔指数进行测度,以衡量城镇居民地区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林辉  赵景  李金城  
当前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已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有文献更多地从产业结构、制度和劳动者谈判力等角度展开分析,相关观点对某一特定经济体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化有着较强的解释力,却无法诠释世界范围内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为此,文章从要素禀赋结构和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重新审视劳动收入份额演变的成因,采用供给面三方程标准化系统方法测算了全国及各地区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结果显示,中国的技术进步整体上呈现资本偏向性,即更有助于提高资本边际产出而恶化劳动收入分配地位。文章进一步采用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方法检验了要素禀赋结构、技术进步方向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研究发现,要素禀赋结构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