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75)
- 2023(10418)
- 2022(8525)
- 2021(8393)
- 2020(6782)
- 2019(15487)
- 2018(15164)
- 2017(28453)
- 2016(15602)
- 2015(17203)
- 2014(16937)
- 2013(17117)
- 2012(16166)
- 2011(14926)
- 2010(14907)
- 2009(13929)
- 2008(13777)
- 2007(12334)
- 2006(11080)
- 2005(10174)
- 学科
- 济(69606)
- 经济(69520)
- 农(49935)
- 业(47985)
- 管理(36144)
- 农业(33200)
- 方法(26173)
- 企(25413)
- 企业(25413)
- 数学(23677)
- 数学方法(23478)
- 中国(21658)
- 业经(19546)
- 制(16190)
- 财(15130)
- 贸(14431)
- 贸易(14420)
- 易(14216)
- 学(13145)
- 地方(12787)
- 发(12545)
- 农业经济(12473)
- 银(12318)
- 银行(12290)
- 行(11921)
- 体(11515)
- 融(10756)
- 金融(10754)
- 策(10691)
- 发展(10507)
- 机构
- 学院(224585)
- 大学(223706)
- 济(102961)
- 经济(101243)
- 管理(84012)
- 研究(83910)
- 理学(72613)
- 理学院(71842)
- 管理学(70792)
- 管理学院(70384)
- 中国(67275)
- 农(59199)
- 科学(48646)
- 京(46957)
- 农业(45222)
- 财(44653)
- 所(42464)
- 中心(39150)
- 业大(39014)
- 研究所(38600)
- 财经(35383)
- 江(33487)
- 经(32589)
- 经济学(32357)
- 北京(29575)
- 经济学院(29166)
- 范(28934)
- 院(28710)
- 师范(28660)
- 农业大学(27716)
- 基金
- 项目(149978)
- 科学(119403)
- 基金(113072)
- 研究(109865)
- 家(100118)
- 国家(99203)
- 科学基金(83771)
- 社会(74044)
- 社会科(69863)
- 社会科学(69849)
- 基金项目(59213)
- 省(55608)
- 自然(52160)
- 自然科(51017)
- 自然科学(51005)
- 自然科学基金(50162)
- 教育(48408)
- 划(47050)
- 资助(45620)
- 编号(42877)
- 部(35612)
- 成果(35357)
- 农(33651)
- 重点(33401)
- 发(33183)
- 国家社会(32393)
- 创(30627)
- 教育部(30152)
- 性(30052)
- 中国(29498)
- 期刊
- 济(118532)
- 经济(118532)
- 研究(68640)
- 农(64861)
- 中国(49381)
- 农业(44164)
- 学报(39041)
- 科学(36785)
- 财(31888)
- 大学(30586)
- 学学(29124)
- 管理(27077)
- 融(26748)
- 金融(26748)
- 业经(24143)
- 业(20889)
- 教育(19627)
- 财经(18167)
- 经济研究(17666)
- 问题(17199)
- 经(15728)
- 技术(15594)
- 世界(15295)
- 农业经济(14871)
- 农村(14749)
- 村(14749)
- 版(13956)
- 贸(12812)
- 经济问题(11964)
- 社会(11257)
共检索到345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学英
中国农村移民的非永久性迁移阻碍了其市民化的过程。非永久性迁移是多种制度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中国的户籍制度使循环迁移等非永久性迁移行为选择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因此,简单的户口制度改革并不能解决该群体的城市融入难题。户籍制度的去福利化改革、完善该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协调劳资关系、解决子女教育问题等制度改革无疑能够为农村移民抵御城市生存风险、融入城市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但将农村移民定位于技能型人才,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获得稳定职业的能力更应得到重视。良好的制度环境加上职业技能,户口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对迁移决策本身的影响将是无差异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宇
循环流动等非永久性人口迁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迁移及其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但在我国还少有对有关文献的介绍和评论。本文就非永久性迁移的概念、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地位及形成机制等方面回顾和评述了国外的有关文献 ,并在此基础上 ,结合作者在福建省对流动人口所作的若干调查 ,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重新审视了我国流动人口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关键词:
非永久性迁移 循环流动 流动人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良敏 丁士军
基于推拉理论、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本文构建了一个进城农民工家庭永久性迁移意愿和行为的分析框架,利用2017年课题组在广东和湖北两地950户农民工家庭调查数据,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研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家庭永久性迁移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家庭永久性迁移具有促进作用,相比个人,家庭综合人力资本更显著;永久性迁移行为更依赖于家庭因素,处于子女抚养期的家庭做出永久性迁移的倾向更高,该作用机制在老一代农民工家庭更显著。随着城镇化率和人口密度的增大,农民工家庭永久性迁移的意愿和行为会弱化,但合理的住房支付能力反而起到强化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三百 白金兰
本文基于中国的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个人年收入与幸福感呈"倒U型"关系,获得户籍迁移者与城市原居民的"收入-幸福"饱和点为年收入5.47万元,未获得户籍者的这一数值高达37万元,从年收入层面来看多数居民的"幸福拐点"尚未到来。进一步运用平均处理效应估计方法,考察迁移行为和户籍身份对城市移民幸福感的影响。线性假定的模型发现,考察迁移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时需要考虑个体异质性,估计结果则表明获取户籍迁移并未降低迁移者的幸福感,未获取户籍迁移则降低了迁移者的幸福感。非线性假定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未获取户籍迁移者的幸福感显著低于获取户籍迁移者。可见,未获取户籍迁移者幸福感更低,并不能被迁移行为本身所解释,...
关键词:
幸福感 人口迁移 户籍身份 平均处理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卢继宏 廖桂蓉
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劳动力的迁移行为同样牵涉到成本和收益问题。本文介绍了劳动力迁移的人力资本模型,剖析了阻碍农村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形成的因素,并提出了消除农村劳动力迁移障碍的对策。
关键词:
劳动力迁移 人力资本 农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宁阳 龚梦
文章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从人口迁入的角度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省内迁移与跨省迁移进行聚类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从迁入省的经济特征与人口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行为进行假设,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行为与迁入省的非农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城乡收入差距、对外依存度、城镇失业率、区域总人口和文盲率等因素显著相关。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许洁
本文基于上海市1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民工流动性转移和永久性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差异。研究发现:农村因素不是影响农民迁移的核心因素,其核心影响因素在输入地(即城镇)。因此,侧重于从城镇吸引力角度制定有利于农民工永久性迁移的政策,并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应该是政策制定的根本落脚点。本文对于研究农村劳动力从流动性转移到永久性迁移的本质性转变,以及城镇化道路的推进路径和模式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勇智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将动迁33万移民。为了实现和谐搬迁,有必要了解待迁移民对搬迁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采用丹江口库区农村待迁移民194例入户问卷调查资料,进行二项逻辑回归分析,得到结论:目前农业收入比重、偏远村、较远村、成员平均年龄、户主年龄、家庭规模、农忙是否换工、户主受教育年限每变化一个单位,相应的愿意搬迁的发生比分别是26.6,8.7,3.1,0.9,0.7,0.5,0.2和0.1;其中,后5个变量是负向影响。由此可知,目前较高的非农收入比重,较好的地理位置、人力资源和政治资源,会显著降低搬迁意愿。因此,选择经济水平较高的安置地是提高搬迁意愿的重要因素;同时应针对各群体的不同预期,采用分步搬...
关键词:
丹江口 农村 待迁移民 意愿 预期收益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卢向虎 朱淑芳 张正河
本文以托达罗城乡人口迁移经济行为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了计量经济学经验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城乡迁移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中国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扩大已显著地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长期迁移。第二,城乡人口迁移规模的扩大并不是导致城镇失业增加的原因,而城镇失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人口的城乡迁移。第三,制度因素对农村人口城乡迁移规模的影响是复杂的,城乡人口迁移规模随着制度约束的减弱而逐年增加。
关键词:
农村人口 城乡迁移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美艳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劳动力迁移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影响:迁移劳动力汇款的情况,以及影响迁移者汇款行为和汇款数量的因素;迁移者的收入如何改善家庭其他成员的福利;迁移者的收入如何影响农村家庭的投资;迁移者的回流行为,以及影响迁移者回流决策的因素;回流劳动力对家乡经济多样化的影响;迁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迁移如何影响家乡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文章指出,劳动力迁移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将持续,而且会更加深远。
关键词:
迁移 农村经济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戎建
本文从微观主体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象。以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为基础,本文提出迁移回报率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对微观层面数据的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到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回报率和教育回报率。通过综合考察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行为,本文认为,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是他们在当前环境下理性选择的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方式。要改变中国20年来农村劳动力以低教育水平、低收入水平为特征的循环流动,必须尽快改善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环境,特别是教育环境。
关键词:
迁移回报率 教育回报率 农村劳动力流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红娅 杨晶 李子奈
以对农村已转移劳动力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就地转移劳动力和异地转移劳动力的迁移意愿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关于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的排序多元离散选择模型。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个人特征和城市化迁移意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出影响当前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与迁移决策的人口特征因素,据此提出了一些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戎建
本文从微观主体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象。以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为基础,本文提出迁移回报率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对微观层面数据的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到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回报率和教育回报率。通过综合考察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行为,本文认为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流动是他们在当前环境下理性选择的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方式。要改变中国二十年来农村劳动力以低教育水平、低收入水平为特征的循环流动,必须尽快改善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环境,特别是教育环境。
关键词:
迁移回报率 教育回报率 劳动力流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国霞
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和人口迁移理论,较为全面、综合地从8个层次选择了一系列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的精确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转移与省际转移的驱动机制不同。相对较高的迁移成本使得跨省迁移的决策更需要劳动力理性的判断和思考.转移决策更多地取决于就业机会。
关键词:
农村人口 人口迁移 迁移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侠
建国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农村之间、城镇之间、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相应增长。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导致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和流动。本文拟根据74个城镇人口迁移调查的资料,估算建国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数量;并对社会主义人口迁移的理论和政策进行一些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