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95)
- 2023(11556)
- 2022(9108)
- 2021(8686)
- 2020(6563)
- 2019(15172)
- 2018(15116)
- 2017(26938)
- 2016(15539)
- 2015(17647)
- 2014(17693)
- 2013(16805)
- 2012(15429)
- 2011(14353)
- 2010(14614)
- 2009(13253)
- 2008(12861)
- 2007(11502)
- 2006(10560)
- 2005(9685)
- 学科
- 济(67394)
- 经济(67337)
- 农(49251)
- 业(37229)
- 农业(32752)
- 中国(29250)
- 管理(27144)
- 方法(20564)
- 教育(19740)
- 业经(19605)
- 数学(18911)
- 数学方法(18799)
- 发(16467)
- 地方(15376)
- 企(14711)
- 企业(14711)
- 发展(13937)
- 展(13815)
- 贸(12651)
- 贸易(12643)
- 制(12524)
- 农业经济(12452)
- 易(12402)
- 学(11807)
- 财(10019)
- 体(9912)
- 理论(9693)
- 银(9542)
- 银行(9536)
- 村(9476)
- 机构
- 大学(215708)
- 学院(215074)
- 济(94654)
- 经济(92766)
- 研究(84825)
- 管理(73252)
- 理学(63030)
- 理学院(62213)
- 管理学(61211)
- 中国(60844)
- 管理学院(60791)
- 农(51306)
- 京(47827)
- 科学(47470)
- 所(41434)
- 范(38808)
- 农业(38689)
- 师范(38633)
- 研究所(37717)
- 财(37541)
- 中心(37282)
- 业大(33930)
- 江(32218)
- 师范大学(31561)
- 北京(30973)
- 教育(30810)
- 经济学(30163)
- 财经(30013)
- 院(29518)
- 经(27755)
- 基金
- 项目(140976)
- 科学(113944)
- 研究(113326)
- 基金(101884)
- 家(87842)
- 国家(86915)
- 社会(74583)
- 科学基金(73647)
- 社会科(70130)
- 社会科学(70116)
- 教育(56265)
- 省(53884)
- 基金项目(53181)
- 编号(47845)
- 划(46965)
- 自然(41843)
- 自然科(40888)
- 自然科学(40881)
- 成果(40356)
- 自然科学基金(40153)
- 资助(39315)
- 课题(35374)
- 发(34282)
- 部(34238)
- 重点(32763)
- 国家社会(31589)
- 农(30849)
- 教育部(29708)
- 性(29564)
- 发展(29195)
- 期刊
- 济(110616)
- 经济(110616)
- 研究(77109)
- 农(57623)
- 中国(54637)
- 教育(49884)
- 农业(39590)
- 科学(30605)
- 学报(30255)
- 大学(25690)
- 财(24433)
- 学学(23022)
- 业经(22872)
- 融(21744)
- 金融(21744)
- 管理(21712)
- 技术(19512)
- 业(18534)
- 问题(17712)
- 经济研究(16175)
- 农业经济(14815)
- 财经(14802)
- 世界(14740)
- 农村(14334)
- 村(14334)
- 经(13007)
- 职业(12226)
- 版(11665)
- 贸(11494)
- 经济问题(11393)
共检索到337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艳华 万江红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教育存在着一种“泛城市化”趋向,脱离农村社会和农村教育的实际,导致“读书无用论”的浮起、农村学生的“背乡离井”、农村文化的遗失和农村文化整合功能的紊乱,极不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认为,我国的农村教育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推进本土化进程,才能走出误区。
关键词:
农村教育 “泛城市化” 本土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剑 冯建军
随着“三农”问题被提上日程,社会各界对农村教育的发展也表现出越来越普遍的关注。我们知道,在新兴的工业文明逐渐取代传统的农业文明而成为社会主导的背景下,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成了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这种趋势也日益明显地反映到农村教育当中。我国农村教育实现城市化究竟是忧还是喜?是机遇还是陷阱?利弊权衡本身,也是一项重大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纯彬
中国农村城市化道路之我见刘纯彬中国的城市化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现有479个城市的发展,二是农村地域的城市化。本文重点讨论第二个方面的问题。一、中国城市化现状分析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程度的基本指标之一,是该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中外一些学者认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钱志亮 石中英
占中国人口 80 %的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备受中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关注 ,他们在西安的年会上研究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目的与价值取向、经费与条件保障、体制改革与政策保障等问题 ,探索了中国农村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农村 价值取向 保障 体制改革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桂娥
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当前我国农村人口素质普遍偏低是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教育水平,以促进城市化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村义务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劲松
关于教育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国内外有众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国内缺乏对农村教育与城市化率之间的实证研究。本文通过对我国历年农村劳动力教育水平与城市化率有关数据计量分析来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在短期和长期都有利于城市化率的提高,从而验证了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论观点。
关键词:
农村教育水平 城市化率 实证分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正德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农村教育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担负文化使命、形成文化品格。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文化自觉,是一场以中国乡土文化为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城市现代文明、借鉴其他先进文化,以求自身文化长进的、漫长而艰巨的文化辨识过程。此过程历经五个基本环节:基于文化觉醒,唤起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自信;基于文化反省,判定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价值;基于文化传承,认同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基因;基于文化融合,达成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会通;基于文化创新,推进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变革。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文化自觉的实现,须正确选择适合的文化路径。即经由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乡土文化的认同与挖掘、城市文化的吸纳与互融、多元文化的理解与互鉴,以开放包容的胸怀、辩证取舍的态度、国际本土化的能力、本土国际化的勇气,自主创新、自信自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65.7%的农村教师希望流动到城市任教。在有流动意愿的农村教师中,68.6%的教师想到教育质量更好的学校任教,90.33%的乡镇教师希望到县及以上城市任教,93.35%的村屯教师希望到乡镇及以上地区任教。"这是日前在《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3-2014》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一组数据。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3433名教师有职业内流动的经历,占总样本的58.19%。其中,87.27%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邓英淘
我国农村经济经过14年的变革与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农村工业的高速增长更为世人所注目。进入90年代之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农村工业的高速增长能否继续下去,能否仍然作为整个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支柱?为了看清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把农村经济发展放在城乡经济关联的背景中加以考察,特别是要把它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联系起来加以把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伟 费广胜
农村城市化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因而必须积极应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 ,从提高思想认识、探索新型城镇管理体制、完善城镇规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筹措资金和改革户籍制度等方面不断探索 ,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市化道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丁洪
本文对Lewis双元经济理论中的一个结论提出质疑 ,通过中国与韩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比较 ,分析了中国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原因和导致发展中国家双元经济长期化的原因 ,并运用Takeo的“主观均衡位置假说”探讨了发展中国家中兼职就业提高农户收入的可能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白南生 李靖
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从横向看,中国城市化率还偏低;从纵向看,中国城市化低于工业化的偏差正在扭转;从结构看,劳动力仍较多地聚集于农业生产,是资源配置的最大错位。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最大特点是在打破城乡要素分割的基础上实现的。但由于受到就业、生活、交往等多个层面的社会排斥,大多数农村流动劳动力未能实现稳定定居,处于"半城市化"阶段,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城市化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统筹城乡成为公平发展的要求,这些都给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智环
城市化是农村过剩人口转移的最终出路。中国农村过剩人口转移的状况最终取决于城市化的进程与水平,而目前我国城市化的弱质状况导致了农村过剩人口转移受阻。要加快农村过剩人口转移,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改变城市化弱质的状况,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
城市化弱质 农村 过剩人口 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来国超
城市化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来国超进入9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粮食由80年代中期的相对过剩变为目前的供应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减缓,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有所下降等,这种状况与本世纪末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任务极不协调。我国农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