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06)
2023(7518)
2022(6175)
2021(6125)
2020(5049)
2019(11771)
2018(11605)
2017(21578)
2016(11866)
2015(13168)
2014(13088)
2013(12843)
2012(12093)
2011(11128)
2010(11139)
2009(10270)
2008(10244)
2007(8747)
2006(7897)
2005(7508)
作者
(33708)
(28285)
(27859)
(27325)
(18055)
(13576)
(12791)
(10866)
(10799)
(10061)
(9999)
(9427)
(9328)
(9288)
(9251)
(8766)
(8367)
(8145)
(8058)
(7838)
(7426)
(6882)
(6829)
(6480)
(6450)
(6343)
(6285)
(5774)
(5763)
(5643)
学科
(52438)
经济(52377)
管理(29265)
(28043)
方法(22819)
(22549)
企业(22549)
数学(20722)
数学方法(20558)
中国(18250)
(14401)
(14259)
(12483)
(11646)
贸易(11640)
(11460)
(10967)
(10612)
(10392)
银行(10379)
(10086)
业经(9926)
(9901)
金融(9901)
体制(9208)
农业(7582)
地方(7449)
(7306)
财务(7298)
财务管理(7277)
机构
大学(172912)
学院(167682)
(81646)
经济(80421)
研究(68981)
管理(59275)
中国(53615)
理学(50631)
理学院(49969)
管理学(49225)
管理学院(48870)
科学(38988)
(38947)
(37949)
(35483)
研究所(32250)
财经(30344)
中心(28965)
(28714)
(27976)
经济学(27929)
经济学院(25033)
北京(24970)
(24636)
(24001)
财经大学(22963)
业大(22585)
农业(22412)
(22160)
师范(21911)
基金
项目(109753)
科学(87825)
基金(83939)
研究(78894)
(74943)
国家(74429)
科学基金(62646)
社会(53652)
社会科(51133)
社会科学(51120)
基金项目(42819)
自然(39071)
自然科(38233)
自然科学(38222)
(37796)
自然科学基金(37628)
教育(36471)
资助(35324)
(33926)
编号(28073)
(27016)
重点(25650)
国家社会(24503)
中国(24285)
成果(24199)
(23625)
教育部(23397)
(22436)
(22401)
创新(21294)
期刊
(87776)
经济(87776)
研究(59801)
中国(37237)
(29599)
学报(28282)
科学(26523)
(25565)
管理(23493)
大学(21705)
学学(20318)
(19282)
金融(19282)
教育(18779)
农业(17032)
财经(16790)
经济研究(16365)
(14696)
技术(12465)
问题(12275)
(12248)
世界(11118)
业经(11013)
国际(10898)
(10112)
统计(8257)
技术经济(8215)
(7349)
经济问题(7349)
(6984)
共检索到265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郑京平  
本文对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定义中关于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重要意义,认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与需求侧管理齐抓并进;要充分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既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又要防止其越俎代庖;要用全球化眼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统筹运用好财政与货币政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义平  
习近平同志在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质改革"。结构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党中央决定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分正确。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结构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沈一岚  雷原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不能照搬西方供给学派的思想,也不能仅仅从经济学角度去思考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应全面、综合地对中国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积极汲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原则,力争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道德提升、社会公平、强化宏观调控、增强国防力量、创造有效就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沈一岚  雷原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不能照搬西方供给学派的思想,也不能仅仅从经济学角度去思考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应全面、综合地对中国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积极汲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原则,力争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道德提升、社会公平、强化宏观调控、增强国防力量、创造有效就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杨珩  
当前吉林经济发展中存在三次产业发展不均衡、新旧产业接续困难、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活力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提高供给效率和质量。从金融角度看,吉林省直接融资占比低、不良贷款隐含潜在风险等问题不容忽视。当前,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要抓手。支持"去产能"要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支持"去库存"要大力创新房地产消费信贷产品;支持"去杠杆"要努力改善融资结构;支持"降成本"要规范收费并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降低财务成本;支持"补短板"要重点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扶贫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杨珩  
当前吉林经济发展中存在三次产业发展不均衡、新旧产业接续困难、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活力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提高供给效率和质量。从金融角度看,吉林省直接融资占比低、不良贷款隐含潜在风险等问题不容忽视。当前,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要抓手。支持"去产能"要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支持"去库存"要大力创新房地产消费信贷产品;支持"去杠杆"要努力改善融资结构;支持"降成本"要规范收费并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降低财务成本;支持"补短板"要重点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扶贫领域等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邓娜  董志勇  陈丹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大挑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成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治理良方。我国已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对外开放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对外开放领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群慧  
本文梳理出了一个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逻辑和分析框架,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由于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结构性矛盾而产生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下问题所进行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可以拆解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应"问题—原因—对策"逻辑线路,问题突出表现在"供给侧",问题本质和根源是"结构性"矛盾,问题解决的对策是"改革"。本文认为,从经济结构视角具体划分为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来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可以实现理论性、系统性和现实指导性的折衷。本文从该视角入手,在归纳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并进一步从企业、产业和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翁鸣  
基于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反思西方主流经济学框架的基础上,展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思考和创新实践。以推动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结构优化为侧重点,着力从供给端入手推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供需关系的新平衡。这一改革面临我国农业的诸多积累性问题,需要具有变革性和创新性思维,从系统性和多视角出发,深入和全面认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动刚  程鹏  宋彦  
研究目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重新认识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以期对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时空锥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是历史的必然;(2)集约用地是在保持土地用途不变和供给有效的前提下,通过资金、技术、政策和管理等投入,提高土地承载力、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产出效益的合理用地;(3)节约用地是政府部门为了达到一定的土地总量管控效果,通过限制土地供给数量并采取科技方法,约束浪费土地行为和有效节省各项用地。研究结论:通过制度供给形成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更为紧密和协同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洪银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中国在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时,长期存在的结构、技术、效率三大供给侧问题,不会因转向市场经济就能自动解决,也不可能靠需求侧的调节来解决。对供给侧改革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供给侧改革目标和当前所要推进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的任务。这些任务要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而不能归结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例如,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中"降成本",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中"补短板、去产能和去库存",在释放企业活力中"去杠杆和降成本"。二是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管理相互依存,供给侧的去产能、去库存离不开需求侧的"四两拨千斤"作用。供给侧的"补短板、去杠杆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范涛  
文章从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角度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阐释,认为改革要解决的重点是资源配置问题,同时兼顾资源利用问题。因此,改革的核心在于减少政府干预,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应完善市场基本制度和基础设施,并在市场尚不完善的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好政府与市场各自的优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的关键。资产专用性、政策的不一致性、市场与政府的进退失序与产权保护不完善等问题应引起警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翁鸣  
基于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反思西方主流经济学框架的基础上,展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思考和创新实践。以推动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结构优化为侧重点,着力从供给端入手推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供需关系的新平衡。这一改革面临我国农业的诸多积累性问题,需要具有变革性和创新性思维,从系统性和多视角出发,深入和全面认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名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用经济新常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度化的战略选择。本文通过D函数指标,测度出1952—2016年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演变情况并进行了区域和国别比较,借助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响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需求侧和供给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面临许多结构性问题,产业结构高度化还处于低级发展阶段且落后于高收入水平国家,供给侧因素比需求侧因素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上,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层面提出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梦博  李世斌  
一、制度供给。第一,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面,政府应大力推行PPP模式。目前地方财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瓶颈。如果我们要增强地方政府服务能力的话,首先应建立统一合理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PPP模式是指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