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61)
- 2023(5544)
- 2022(4690)
- 2021(4654)
- 2020(3864)
- 2019(8870)
- 2018(8686)
- 2017(16166)
- 2016(8860)
- 2015(10455)
- 2014(10236)
- 2013(10458)
- 2012(10023)
- 2011(9216)
- 2010(9435)
- 2009(9005)
- 2008(9171)
- 2007(8099)
- 2006(7606)
- 2005(7495)
- 学科
- 济(40207)
- 经济(40137)
- 管理(23106)
- 业(20885)
- 中国(17673)
- 方法(15315)
- 企(15237)
- 企业(15237)
- 数学(13819)
- 数学方法(13630)
- 农(11906)
- 贸(10818)
- 贸易(10808)
- 制(10673)
- 易(10641)
- 财(10004)
- 银(8658)
- 银行(8658)
- 行(8376)
- 学(7455)
- 农业(7436)
- 业经(7313)
- 融(7205)
- 金融(7205)
- 体(6643)
- 教育(6430)
- 关系(6268)
- 地方(6259)
- 发(6062)
- 出(6026)
- 机构
- 大学(133273)
- 学院(128761)
- 济(64576)
- 经济(63471)
- 研究(52569)
- 管理(44994)
- 中国(44633)
- 理学(36732)
- 理学院(36295)
- 管理学(35829)
- 管理学院(35581)
- 财(31129)
- 京(29957)
- 科学(27010)
- 所(26838)
- 中心(23923)
- 财经(23822)
- 研究所(23602)
- 经济学(22025)
- 经(21766)
- 北京(20613)
- 江(20179)
- 经济学院(19680)
- 院(18165)
- 范(18152)
- 师范(18071)
- 农(17952)
- 财经大学(17626)
- 州(15888)
- 科学院(15657)
- 基金
- 项目(74680)
- 科学(59489)
- 研究(58160)
- 基金(56461)
- 家(48631)
- 国家(48260)
- 科学基金(40487)
- 社会(39583)
- 社会科(37435)
- 社会科学(37429)
- 基金项目(27864)
- 教育(26799)
- 资助(24676)
- 省(24341)
- 自然(22936)
- 自然科(22439)
- 自然科学(22433)
- 编号(22189)
- 自然科学基金(22067)
- 划(21981)
- 成果(20763)
- 中国(19106)
- 部(18838)
- 国家社会(17712)
- 重点(17093)
- 教育部(16746)
- 课题(16373)
- 发(16231)
- 性(15957)
- 人文(15293)
共检索到224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池子华
人口、资源、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三大全球性问题,而人口问题位居其首。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承受人口压力最大、人口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口现状与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虑和广泛关注。吕红平所著《中国人口忧思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铮
《中国人口问题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第六个五年计划重点科研项目之一。我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这个项目,是考虑到: 第一,70年代以来,对我国控制人口的理论已作了较多的探讨,并已取得较好的成果,但在我国人口领域中,许多问题尚未进行认真地研究和探索。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放
略论中国人口问题四川联合大学人口所王放中国自7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计划生育以来,人口控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0年到1994年,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从33.43‰。下降到17.70‰,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58%下降到1.12%,总和生育率从5....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顾宝昌,穆光宗
新形势下中国人口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少生不是一切。解决现实人口问题的基本战略既要重视“人口论”,也要重视“人手论”;既要“节流”,也要“开渠”。生育控制中可能存在的两种负效应:欲速则不达效应和顾此失彼效应,并提请注意“没有或不利发展的控制”这种窘境的出现。中国需要的是一种在持续发展的框架内进行的人口控制,需要的是一种综合治理时代所必需的“大人口观”,需要的是“五位一体”的人口发展战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雷安
一、人口转变理论及两类国家的一般历程 通常所说的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生产力革命是这次人口转变的前提和物质基础。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并扩散到各主要西方国家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生产力革命(即工业革命),使得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爽
论文作者通过对数十年来中国人口婚育行为模式、家庭结构与类型、死因构成模式转变的简要描述,指出仅在传统和最基本的人口动态、即人口出生、死亡和增长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人口转变、包括中国的人口转变,已远远不够,难以适应时代和人口发展的要求。提出人口转变是一个多维的动态历史过程,是一系列特定人口转变的集合。其中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仅仅是人口转变的表象和"外壳",其"内核"则是通过制度、文化和技术等承载的人口行为及其动力机制,由此引致的变化才代表了人口的内在转变,强调关注人口的内在转变是理解中国特色人口转变道路的重要视角和基础。在对人口转变内涵探索的前提下,借助于对国内人口学界近些年有代表性的人口转变理论研究成果的介绍和分析,作者初步探讨了人口转变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创新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家强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提出应该重视和研究人口问题 ,面对 2 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等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结合其对人口科学和人口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人口总量控制与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政策、劳动人口数量的增长与就业等八方面的问题 ,从一种不同的视角来看待 2 1世纪中国人口问题 ,提出了自身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
中国人口问题 人口总量控制 生殖健康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穆光宗
本文在人口经济学框架中重新审视近年来苏南的现代化变迁,通过对苏南鹿河、王秀、张桥等典型案例的分析,揭示了人口问题的相对性和变异性。作者认为:“人口要下降,经济要增长”的正确性是有限定条件的,不能对其做绝对化理解。对于像苏南这样进入“超低生育”阶段且同时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地区,一个合适的口号或许应当是“人口要适度,经济要发展”。该文还从人口就业和阶层结构变化的视角对苏南人口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新
关于人口问题的认识以及相关解决人口问题之道历来有三种立场和观点。三种不同的认识和看法 ,产生了三种解决人口问题之道 ,这就是西方学者总结的“减少刀叉派”(即马尔萨斯主义主张 )、“增大馅饼派”(新古典经济学派主张 )和“制度改进派”(结构主义主张 )。本文检视和回顾了 2 0世纪中国人口问题的认识与解决之道 ,指出在新形势下 ,“三派”合一是认识和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人口控制 “革命加生产” “三派”合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玉光
中国人口规模的持续膨胀,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忧虑。八十年代初,人口学界在分析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时,其理论支架的明显脆弱性在于:忽略传统经济体制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巨大影响。翻阅一下有关题目的论文,可以看到一个大同小异的论证。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点:(1)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落后,劳动力在生产和消费中的作用更为突出;(2)“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封建生育观的强烈的影响;(3)人多是好事等人口理论上的片面性和人口政策的失误,等等。以上分析和论证,基本上没有涉及传统经济体制对家庭生育需求强力的推动作用。从传统经济体制与生育需求行为这个环节上重新思考我国的人口发展和控制问题,便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钟水映 李魁
人口红利出现并被有效利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地掌握人口红利的发展态势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人口红利在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省与省之间表现得不平衡,差异显著。中国抚养负担低的比较优势终将消失。2039年,中国将发生由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的重要转变。当前,最紧要的是,要及时认识到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趋势,加大教育和健康投资,通过提高人口质量来应对人口红利日益衰微的趋势。
关键词:
抚养比 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文刊1991年创刊,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办刊宗旨,致力于宣传可持续发展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促进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顾宝昌
"人口过快增长"这个几百年来主导着中国人口态势的人口现象将历史性地成为过去。中国的人口态势正在出现历史性的转折。在生育政策问题上的争论实际上是对中国的人口形势的判断不同所致。中国将迎来一个生育率继续走低、人口严重老化、城市化加速和人群广泛流动的社会。这些将不仅是中国人口未来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社会未来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低生育率 生育政策 小康社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蒋正华
中国人口数据登记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全国人口数字的记载。历代皇朝曾建立了各种户日登记制度,留下了许多宝贵史料,特别是明朝的户帖,登记内容相当详细,实已开了近代人口普查的先河。总的说来,古代人口登记只重在劳力及总人口数字,太平盛世,这些数据比较接近实际。战祸绵延则漏报情况严重。即使在数据质量较高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