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34)
2023(9830)
2022(8338)
2021(7732)
2020(6746)
2019(15935)
2018(15402)
2017(30481)
2016(16252)
2015(18961)
2014(18882)
2013(19323)
2012(18485)
2011(16821)
2010(16785)
2009(15855)
2008(15953)
2007(14148)
2006(12131)
2005(10965)
作者
(47790)
(40131)
(39961)
(38326)
(25576)
(19181)
(18330)
(15621)
(15142)
(14207)
(13668)
(13397)
(12838)
(12635)
(12601)
(12542)
(12004)
(11817)
(11538)
(11514)
(10003)
(9850)
(9826)
(9115)
(9091)
(9025)
(8841)
(8689)
(8004)
(8000)
学科
(84700)
经济(84630)
(46784)
管理(45114)
方法(41766)
数学(37531)
(37368)
企业(37368)
数学方法(37338)
中国(22231)
(20707)
(18944)
(17787)
贸易(17782)
(17319)
业经(16707)
地方(15294)
(14370)
(13713)
农业(13554)
(11751)
银行(11731)
(11728)
金融(11726)
产业(11714)
(11461)
(11458)
财务(11446)
财务管理(11415)
(11219)
机构
大学(251143)
学院(248152)
(118311)
经济(116423)
管理(97205)
研究(87117)
理学(84242)
理学院(83354)
管理学(82366)
管理学院(81890)
中国(66876)
(52301)
(51076)
科学(49319)
(43612)
财经(41861)
研究所(39625)
(39502)
中心(39402)
经济学(38855)
(38248)
经济学院(35410)
(34848)
业大(34016)
北京(33437)
农业(31290)
财经大学(31265)
(30614)
(30359)
师范(30101)
基金
项目(162947)
科学(129814)
基金(121905)
研究(119484)
(105300)
国家(104526)
科学基金(89698)
社会(79599)
社会科(75864)
社会科学(75846)
基金项目(63913)
(60412)
自然(55626)
自然科(54369)
自然科学(54351)
教育(54093)
自然科学基金(53480)
(51567)
资助(51108)
编号(46255)
(38556)
成果(37530)
重点(36748)
(36205)
国家社会(34351)
(33834)
教育部(33551)
人文(32168)
中国(32110)
创新(31770)
期刊
(123500)
经济(123500)
研究(74191)
中国(43381)
(38601)
学报(35782)
(34990)
科学(34610)
管理(33775)
大学(27320)
学学(25797)
农业(23836)
(22889)
金融(22889)
财经(21754)
经济研究(21630)
技术(20272)
教育(19092)
(18861)
业经(18574)
问题(17495)
(16610)
技术经济(14198)
国际(13993)
(13984)
世界(13961)
统计(13563)
(11999)
商业(11983)
理论(11593)
共检索到361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秦海  
竞争是经济生活最为常见的现象,也是经济学家特别关注的命题.竞争是相互独立的利益主体在市场上的行为表现,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竞争定义是“力图获得他人也力图获得东西的行.为”.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构造了许多分析竞争的理论模式,这些模式包括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或者是买者竞争、卖者竞争等等,各自独立的经济行为主体不仅可以通过价格、产量、广告以及营销策略等表面的手段来实现自己预期的市场收益,而且可以通过人才、组织机制和发展战略的深层的手段来保证自己长期的竞争优势.无论以何种形式面对市场,每一个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总是按照自己独特的竞争策略来生存(?).对于一个存在市场的经济类型而言,竞争是必...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钢  刘吉超  
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加入WTO十年以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加入WTO十年以来,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程度提升。虽然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在下降,而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在上升,但中国目前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都有所提高;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增强是推动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动力,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保持着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一些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虽然中国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本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向东,田东文  
本文分析了产业科技竞争力的概念,并与相邻概念作了对比。在大量收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国际上典型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产业科技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对比和实证分析, 从静态和动态,现实和潜在, 一般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等多个方面和角度比较了各个样本国家产业科技竞争力的水平和我国产业科技竞争力的强弱之点,提出了强化我国产业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方面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高拴平  
我国产业过度竞争的类型及其治理□高拴平近年来我国产业过度竞争愈演愈烈,呈现不断蔓延之势,已经造成许多产业生产能力的大面积利用不足和过剩,导致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这个问题已引起经济界的高度重视,近来有些文章也开始对这一问题的形成缘由进...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建海  
研究过度竞争问题的理论意义在于,至少从经济福利角度来看,确实可以存在竞争强度过大并造成经济效率和经济福利损失的过度竞争。过度竞争多发生于低市场集中度的原子型产业,在市场集中度水平较高的寡头垄断结构产业中也可能产生。过度竞争可以由竞争本身产生,也可以由于制度性原因而发生。在中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多数产业发生的过度竞争问题, 主要是制度性原因造成的。本文对我国工业产业中过度竞争的经验实证分析在于支持这一分析思路。在存在过度竞争的情况下,政府限制潜在竞争者进入的政策不一定是合理的,重要的是严格区分“是否存在过度竞争”和“是否应该限制竞争”这两个论点,在此基础上找到消除过度竞争的诱因的政策手段...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肖黎  
大量研究认为中国行业过度竞争的原因是行业进入壁垒太低而退出壁垒太高,我们认为就算不存在这些壁垒问题照样会出现过度竞争现象,这种过度竞争是行业内部分企业的过度竞争,而与此同时行业中存在着竞争不足的国有企业,过度竞争与竞争不足同时存在是中国行业的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志宏  
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迅猛,经济实力飞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加入WTO的进程中市场必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因此,研究中国产业的竞争力与相应的结构调整,是当前至关重要的问题一、中国工业的市场与竞争力分析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龙蔚  张德亮  李淑萍  彭吉萍  
马铃薯作为中国4大粮食作物之一,具有粮食、蔬菜、饲料兼用的特点,决定了马铃薯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极具弹性。本文采用2010—2015年的数据,对中国31个省份的马铃薯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测算,一方面是为了验证全国马铃薯区域布局上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另一方面是评判各省份马铃薯产业竞争力的大小,旨在为各省份借鉴竞争力测算结果,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实施马铃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重力  赵军华  
研究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国的产业竞争力源自何处?对于产业竞争力的源泉问题,目前理论界存在两种解释: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本文选择中国工业产业作为分析的着眼点,从实证角度分析研究,得出了重要结论:中国的工业产业竞争力服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趋势,而竞争优势各要素对中国工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显著贡献。 作者认为,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是成功地利用了比较优势理论,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集中力量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在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产业上,实证的结果显示出其不断增强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与竞争优势有关的各要素。因此,今后中国政策的制定应该侧重于培...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胡剑波  闫烁  韩君  
本文基于2002-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延长表),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出我国各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并将其引入到碳排放效率测算模型当中,再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将外部环境和随机干扰因素剔除,从而得到更加准确客观的各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效率水平。实证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整体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效率还处于较低水平,且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隐含碳排放效率水平差异显著。根据第三阶段各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效率历年均值的聚类分析可知,农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批发零售及餐饮业及其他服务业处于高等效率水平,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煤炭采选业等处于中等效率水平,而资源依赖、创新能力较差的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等,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处于低等效率水平。外部环境对各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效率影响显著,影响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交叉型""重合型"和"平行型"。"交叉型"产业部门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外部环境对其影响先提升后抑制;"重合型"产业部门主要以第一、三产业为主,外部环境对其影响甚微;"平行型"产业部门主要以资源型行业为主,外部环境对其影响就具体行业而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晓琴  吴勇  
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各产业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很多研究表明技术性贸易壁垒短期内对出口国各产业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而长期内则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本文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四大行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计量分析,发现从中长期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并不一定是正面的,会因为各产业技术成熟度差异、比较优势差异、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功能的不同而不同。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小蒂  孙景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上升趋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本文就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动态变化的影响做了经验分析,揭示了该影响在不同产业中的差异性,并对“差异”形成的机理做了理论探索。从长期看,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东麒  桑百川  
文章通过建立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评价体系,对中国10类产业部门入世以来国际竞争力现状以及变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能源密集型产业以外,其他类型产业国际竞争力均高于入世之前;工业制成品产业部门的国际竞争力增幅要大于初级产品产业部门;竞争优势增长是推动各产业国际竞争力上升的主要动力;资本密集型产业成为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增长最强的部门。虽然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得到不同程度提升,但未来仍面临国际国内双重挑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燕飞  
研究目标:测度分析国家价值链视角下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方法:以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ICIO)为基础,利用提出的测算框架从价值增值能力、价值整合能力、产业影响力对中国产业竞争力进行测算评价。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竞争力在价值增值能力上表现不佳,暴露出中国对产业链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控制不足;在价值整合能力上表现突出,凸显中国在新兴产业培育成长上优势明显;产业影响力快速提升和对主要发达经济体生产依赖下降,为中国突破现有全球价值链框架下产业升级瓶颈,构建国家价值链提供了条件。研究创新:突破国家价值链研究的国内框架,深化国家价值链数量研究。研究价值:为认识中国产业竞争力和明晰产业升级路径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