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05)
- 2023(3216)
- 2022(2705)
- 2021(2475)
- 2020(2066)
- 2019(4652)
- 2018(4593)
- 2017(8425)
- 2016(4925)
- 2015(5472)
- 2014(5654)
- 2013(5668)
- 2012(5413)
- 2011(5081)
- 2010(5366)
- 2009(5228)
- 2008(5369)
- 2007(4904)
- 2006(4613)
- 2005(4517)
- 学科
- 济(22483)
- 经济(22449)
- 管理(14460)
- 业(14339)
- 企(11420)
- 企业(11420)
- 方法(9252)
- 学(7094)
- 数学(7068)
- 数学方法(6912)
- 农(6745)
- 中国(6110)
- 理论(5788)
- 业经(5699)
- 财(5179)
- 制(5170)
- 农业(4571)
- 银(4043)
- 银行(4032)
- 地方(4016)
- 教育(3995)
- 行(3880)
- 和(3692)
- 融(3572)
- 金融(3571)
- 体(3387)
- 贸(3232)
- 贸易(3228)
- 策(3189)
- 易(2973)
- 机构
- 大学(78336)
- 学院(75748)
- 济(31787)
- 经济(31027)
- 研究(28564)
- 管理(27196)
- 理学(22621)
- 中国(22484)
- 理学院(22363)
- 管理学(21898)
- 管理学院(21756)
- 京(17501)
- 科学(17231)
- 财(16077)
- 所(15112)
- 农(14812)
- 江(13919)
- 研究所(13553)
- 中心(13099)
- 财经(12154)
- 业大(11688)
- 农业(11480)
- 北京(11242)
- 经(10887)
- 范(10810)
- 州(10772)
- 师范(10718)
- 院(10329)
- 经济学(10328)
- 省(10316)
- 基金
- 项目(45716)
- 科学(35532)
- 研究(33073)
- 基金(33051)
- 家(29691)
- 国家(29418)
- 科学基金(24379)
- 社会(21251)
- 社会科(20029)
- 社会科学(20027)
- 省(17323)
- 基金项目(16191)
- 教育(15592)
- 自然(15381)
- 自然科(15032)
- 自然科学(15026)
- 自然科学基金(14772)
- 划(14661)
- 资助(14521)
- 编号(12971)
- 成果(11816)
- 重点(10586)
- 部(10337)
- 课题(9632)
- 发(9626)
- 创(9073)
- 国家社会(9046)
- 教育部(8803)
- 性(8700)
- 科研(8693)
共检索到127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原新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期,很有必要对两种生产理论再认识。本文从两种生产原理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两种生产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充分肯定了该理论在中国人口理论发展和人口控制实践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并对其指导中国计划生育实践的局限性进行了客观评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洪康
一、直接生活的生产和两种生产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观点,对建立社会主义人口学极为重要。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所说的“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人口学界的理解不尽相同。如梁文达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的几个问题》发表后,我很受启发,但也有不同见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在本刊出版发行100期和中国新时期的人口学开始走向成熟之即,我们来对中国人口理论研究进行一番回顾与展望,特别是对两种生产理论进行一次再认识,就显得别有一番意义。本刊的创建与发展伴随着中国人口学的恢复、创建与发展,而两种生产理论又是这种人口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或者说它是我国人口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今天对它进行一次再认识,这本身就是对中国人口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的一种很好的纪念。 在中国近20几年人口学理论的发展进程中,两种生产理论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令当今老一代人口学者记忆犹新的是,70年代初期我国全面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时,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对于指导实践和宣传群众起到了何等重要的作用。从这一点我们可以说,没有两种生产理论也就没有我国轰轰烈烈的计划生育实践。我们正是通过这一理论,系统、充分地解释和宣传了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坚定了我们实行计划生育的信念和自觉性。因此,两种生产理论应该以其巨大的历史功绩被载入中国计划生育和现代人口学的史册。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那么,两种生产理论所包含的关于“物质生产的有计划性就决定了人的生产也是有计划的”这一基本观点似乎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社会形势而应该退出历史舞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崇台
《经济学动态》创刊以来,为繁荣经济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赢得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喜爱。特撰此文祝贺《经济学动态》创刊45周年。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甲木
全国图书馆刊物很多,笔者接触了其中的一部分,发现一些情况并进行了有关比较:一是刊物中发表的文章,本地作者和外地作者的情况。二是刊物发文量有多有少。通过两种比较,产生了两点思考。比较之一,笔者抽查了5种同一期的图书馆刊物,他们对本地(指本省、市)和外地(指外省、市)作者的发文量有的相近,有的悬殊很大。见下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卓炯
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对于恩格斯的这一段话,有着不同的理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温应乾
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研究人口理论和人口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人口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理论的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许多重大问题的看法已渐趋接近。但仍有一些基本问题,如怎样评价两种生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如何看待两种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人口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是否共有的人口规律等等,仍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拟就这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粗浅的体会,以求教于学术界,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时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章理
近年来,我国人口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即两种生产的理论问题,发表了不少文章,在各种学术活动中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引起了我国理论界的普遍关注。这对于推动人口科学研究、促进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有助于把讨论引向深入,本期发表了章理同志的《两种生产理论的讨论综述》,供大家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奇 叶文虎
随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的出现,传统的关于人的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之间关系的两种生产理论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与环境所组成的系统应包括人的生产、物质资料生产与环境生产,它们之间的关系成为三种生产理论的研究对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剖析三种生产之间的物质流动与价值流动规律可以发现,不合理的消费与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不可持续发展的根源。最后,以三种生产之间的和谐为目标,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两种生产理论 三种生产理论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曹明国
近几年,人口学界突破禁区,提出了两种生产的重大问题。但对其客观地位和作用方面,大家的看法还有分歧.我只就有争论的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两种生产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口论的最基本的观点 所谓两种生产的观点,是指马克思主义者对两种生产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对此,当前人口学界,有的叫“两种生产观点”,有的叫“两种生产思想”,有的叫“两种生产论”等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国栋
论两种供求理论朱国栋市场供求是市场运行的主要内容,所有经济学家对供求关系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过分析研究。在西方经济学中,供求关系理论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处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他对这一时期的市场供求关系也作过深层次的研究和阐述。比较这两种供求理论,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竞能,吴国存,李新建
近年来,人口学界在探讨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时,对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理论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当前讨论的重点是:人口生产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两种生产的相互关系、两种生产的比例的性质等。下面我们就有关两种生产的这几个理论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邱沛玲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历来认为社会除了物质资料生产之外,还有人类自身的生产。他们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把人类自身生产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这两种生产是客观存在的,在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杨志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