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83)
2023(8082)
2022(6885)
2021(6557)
2020(5632)
2019(13437)
2018(13196)
2017(25198)
2016(13743)
2015(15964)
2014(15982)
2013(16280)
2012(15409)
2011(14154)
2010(14113)
2009(13484)
2008(13532)
2007(11950)
2006(10209)
2005(9416)
作者
(40604)
(34211)
(34164)
(32752)
(21770)
(16431)
(15698)
(13408)
(13024)
(12047)
(11777)
(11322)
(10967)
(10827)
(10783)
(10750)
(10398)
(10114)
(9844)
(9825)
(8552)
(8385)
(8310)
(7804)
(7770)
(7736)
(7480)
(7460)
(6964)
(6833)
学科
(64620)
经济(64554)
管理(34159)
(33681)
方法(31395)
数学(28643)
数学方法(28448)
(25010)
企业(25010)
中国(21516)
(17275)
(15030)
贸易(15024)
(14602)
(14595)
(12497)
(11659)
业经(11377)
农业(11282)
(10624)
地方(10617)
银行(10603)
(10307)
金融(10305)
(10227)
(9001)
环境(8778)
(8145)
(8141)
财务(8130)
机构
大学(209911)
学院(204606)
(95858)
经济(94222)
研究(77474)
管理(75847)
理学(65182)
理学院(64398)
管理学(63424)
管理学院(63024)
中国(59529)
(45242)
科学(45060)
(41491)
(40249)
研究所(36659)
(36033)
中心(34708)
财经(33620)
经济学(31877)
(30733)
业大(29551)
北京(29416)
(29058)
经济学院(28940)
农业(28634)
(26926)
(26920)
师范(26675)
财经大学(25031)
基金
项目(133346)
科学(104936)
基金(99261)
研究(96853)
(87079)
国家(86435)
科学基金(72492)
社会(63493)
社会科(60200)
社会科学(60181)
基金项目(51669)
(48292)
自然(45137)
教育(44109)
自然科(44101)
自然科学(44085)
自然科学基金(43342)
(42338)
资助(41821)
编号(37731)
(31755)
成果(31512)
重点(30510)
(29261)
中国(27632)
国家社会(27624)
教育部(27221)
(26971)
课题(26070)
科研(25905)
期刊
(100408)
经济(100408)
研究(64126)
中国(39836)
学报(32691)
(32192)
(31397)
科学(30805)
管理(25503)
大学(24354)
学学(22796)
农业(21881)
(18994)
金融(18994)
教育(18387)
经济研究(17593)
财经(17220)
技术(16286)
(14909)
问题(14224)
(14097)
业经(13910)
(13019)
世界(12385)
国际(12283)
技术经济(11044)
统计(10971)
(9652)
理论(9508)
(9254)
共检索到306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杜鹏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口本身也在不断的更替,新进入老年人口的队列逐渐取代了原有的老年人口。因此,即使在两个不同时期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并未改变,甚至老年人口数也一样的情况下,都不能避免老年人口自身的更替。由于这种更替的存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口的特点及由此产生的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都会有所变化,这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以往未被广泛认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口的更替情况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跃生  
201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在直系家庭生活的比例第一次降至50%以下,表明老年人与已婚子女同居共爨已不占多数,但城乡老年人居住家庭类型存在差异。老年人独居、与已婚子女共同生活是目前两种并存的方式,表现出"传统"和"现代"居制交织的特征。但无论城乡,老年人独居均表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老年人口中,高龄、丧偶和无生活自理能力者与已婚子女同住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不过独居也较2000年之前明显提升。老年人居住家庭类型选择与养老保障方式有很大关系,并成为城乡老年人居住家庭类型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提高,城乡老年人在三代及以上直系家庭生活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其中农村老年群体对小家庭的提升作用明显。文章认为,老年人独居增多对社会养老服务建设和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年人与子孙的亲情沟通不能忽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似臣  白文昭  
2004年12月11日我国零售业取消对外资在区域、数量和股权等方面的限制,实行对外资的全面开放。本文利用2004年和2008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在华外资零售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分析,通过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的详细比较,得出结论:就绝对指标而言,尽管外资零售业增长超过内资(无论收益指标还是成本指标),但总的绝对规模仍低于内资;就相对指标而言,外资零售业仍超过内资,但差距在缩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郢  古恒宇  孟鑫  沈体雁  
如何培育产业集群是振兴我国东北地区的关键议题。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等GIS分析方法,利用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微观数据对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分布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以就业人数为测算指标的东北地区各产业集群就业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多中心空间结构,就业中心集中于大连哈尔滨连线上,并向西北方向移动。东北地区整体就业空间集聚特征进一步增强,密集性指数增大。东北地区原有占据主导集聚优势地位的产业集群优势依然显著,但多数产业集群区位熵相对变小,集聚性有所减弱。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查瑞传  段成荣  刘秀花  
人是城市的核心主体,城市人口的数量及其变动,是搞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一切城市工作的基本前提和依据。及时掌握城市特别是如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的人口现状及其变动规律,十分重要。查瑞传、段成荣、刘秀花等人撰写的《两次普查间北京市人口的数量变动及人口控制效果评估》,运用翔实的资料,客观全面地分析了北京市的人口状况。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韩润霖  韩晓静  张立龙  卢晓莉  
基于2002~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农村老年人口规模、结构和失能率进行分析。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与比重将分别从2020年的9035.29万人和17.72%增至2035年的12438.23万人和33.14%。受年龄别失能风险降低和老年人口结构老化影响,农村老年人口ADL失能率将从2020年的5.76%降至2035年的4.92%。其中,男、女性老年人口失能率将分别从4.92%、6.55%降至3.79%、5.87%。农村失能老年人口呈现失能重度化和高龄化趋势。农村老年人口总失能率下降主要是年龄别失能风险降低所带来的轻度失能率快速下降的结果;中度失能率略有下降,重度失能率不断上升,中、重度失能率保持在4%左右。研究结论可为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推动长期护理保险覆盖到农村居民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葆旺,王卫,邹德传,米清奎  
根据重庆市十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分析 ,对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城乡统计口径变化 ,从统计口径的概念、范围和实证的角度进行了比较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两次普查城乡口径基本一致 ,两次普查的城镇化率在口径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城乡划分更具科学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志刚  
家庭户是我国人口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人们生活的微观环境,它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生育子女、养老事业、货币储蓄、商品消费、住房建设、迁移流动等各个方面,影响到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研究家庭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作为我国基本国情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以深入研究,并应该针对它对人们行为和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文章以1982年和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运用人口存活分析方法对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存在的重报问题予以分析和研究,以期为“五普”数据调整提供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璐  赵作权  
本文研究基于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通过本文定义的空间聚集度从大规模聚集角度描述了2004~2008年中国制造业总体的空间聚集特征及变化,以及主要子行业的空间聚集差异及模式。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空间聚集核心区在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空间聚集水平提高,呈现集中化聚集发展趋势;与制造业总体相比,多数子行业空间分布更加集中,更加偏向东部沿海地区,展现了多种聚集模式。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共同作用引发中国制造业的空间聚集趋势,未来制造业空间布局应该充分发挥聚集经济的主导作用,引导生产要素和技术向制造业核心区流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綦鲁明  
两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稳步上升,整体科技人员数量和素质逐步提高。相比较于小型工业企业,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能力更强,所获取的政府经费支持也远远高于小型企业,在研发人员、专利、新产品开发经费方面,大中型企业从数量上都远远高于小型企业。但整体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用于新产品开发和其他科技活动的支出比例都不高,并且,科技活动经费增速慢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梅君  
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转移、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无疑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值得关注的现象。通过对1996年和2006年两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近10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转型,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其转移方式、增长速率以及对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影响都发生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景春梅  
2004~2008年,我国国有控股大中型制造企业数量有所减少,但科技人员数量显著增加,企业新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发明专利状况得到很大改观,这些情况表明我国有大中型企业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但同时,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还显不够,国有企业技术转化的经济效益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妍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发展迅速。国有控股企业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居主导地位。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发展最为迅速,在某些方面已领先国有控股和三资企业。三资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发展较平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体雁  张晓欢  赵作权  
基于区域密度方程和空间统计方法,利用两次经济普查的就业数据对东北地区就业密度的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形成了一个向右倾斜的倒"Y"字型就业密度格局,从北向南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次中心逐渐增多,沿海化趋势和局域融合趋势也比较明显,东北地区多中心就业格局已经形成。2004—2008年,东北地区整体就业密度的集中性还在继续加强,但不同局域就业中心表现出了不同的增长模式,黑龙江处于中心增长型扩散的单中心阶段,吉林省和辽宁省处于向心集聚和中心增长型扩散并存的多中心阶段,大部分就业中心均处于中心增长型扩散阶段,尚无去中心化扩散的就业中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