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0)
- 2023(10751)
- 2022(9282)
- 2021(8346)
- 2020(6994)
- 2019(16225)
- 2018(16015)
- 2017(30744)
- 2016(16695)
- 2015(19032)
- 2014(19463)
- 2013(19693)
- 2012(19088)
- 2011(17748)
- 2010(18288)
- 2009(17152)
- 2008(17010)
- 2007(15532)
- 2006(13994)
- 2005(13151)
- 学科
- 济(96602)
- 经济(96525)
- 管理(43050)
- 业(42233)
- 方法(32971)
- 企(31439)
- 企业(31439)
- 数学(28982)
- 数学方法(28769)
- 地方(26862)
- 中国(25808)
- 农(23315)
- 业经(18846)
- 学(18119)
- 财(16971)
- 地方经济(16343)
- 农业(15974)
- 贸(14989)
- 贸易(14979)
- 制(14786)
- 易(14297)
- 融(14058)
- 金融(14056)
- 银(13760)
- 银行(13733)
- 行(13316)
- 发(13033)
- 环境(12909)
- 和(12381)
- 理论(10654)
- 机构
- 学院(256004)
- 大学(255165)
- 济(117322)
- 经济(114924)
- 研究(96998)
- 管理(91990)
- 理学(77152)
- 理学院(76159)
- 管理学(74955)
- 管理学院(74450)
- 中国(73529)
- 科学(57962)
- 京(55443)
- 财(51389)
- 所(51325)
- 研究所(46118)
- 农(45718)
- 中心(43093)
- 江(40983)
- 财经(39850)
- 经济学(37053)
- 业大(36494)
- 北京(36011)
- 经(35793)
- 农业(35680)
- 范(35280)
- 师范(34953)
- 院(33839)
- 经济学院(33084)
- 州(32552)
- 基金
- 项目(156604)
- 科学(121832)
- 研究(115830)
- 基金(110836)
- 家(96123)
- 国家(95274)
- 科学基金(79837)
- 社会(73747)
- 社会科(69853)
- 社会科学(69832)
- 省(62371)
- 基金项目(58067)
- 教育(52217)
- 划(52008)
- 自然(48831)
- 自然科(47610)
- 自然科学(47594)
- 编号(47278)
- 自然科学基金(46729)
- 资助(46026)
- 发(40504)
- 成果(39537)
- 重点(35853)
- 部(34566)
- 课题(33758)
- 发展(33034)
- 展(32509)
- 创(31816)
- 国家社会(30223)
- 创新(29887)
- 期刊
- 济(144019)
- 经济(144019)
- 研究(83500)
- 中国(55848)
- 农(43064)
- 财(39334)
- 学报(38687)
- 科学(35986)
- 管理(34527)
- 农业(28979)
- 大学(28774)
- 融(27228)
- 金融(27228)
- 教育(27077)
- 学学(27022)
- 经济研究(23711)
- 技术(23401)
- 业经(22557)
- 财经(20631)
- 问题(18856)
- 经(17911)
- 业(15496)
- 技术经济(15081)
- 贸(14824)
- 世界(13779)
- 统计(13315)
- 商业(13137)
- 国际(13026)
- 经济问题(12237)
- 理论(11977)
共检索到410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晓超
走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是1992年首先提出的,历时已两年有余。两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继1983~1985年和1987~1988年两个高增长期后又进行了一个高速增长阶段,在缓慢复苏的世界经济中独领风骚,显示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强劲。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这两年期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原来不突出的问题日显尖锐,原来突出的问题却又表现出新的特征。针对出现的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崭新的、重大的课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晓超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对两年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回顾和分析李晓超走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是1992年首先提出的,历时已两年有余。两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继1983-1985年和1987-1988年两个高增长期后又进行了一个高速增长阶段,在缓慢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亦频
国家统计局从1987年开始,组织全国部分地区和几所高等院校,对工业生产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1989年1月在北京举行了工业生产发展速度计算方法科学讨论会,总结了两年来的研究情况,较全面的评价了现行计算方法,并提出了几种改进意见。现分述如下: 一、对现行计算方法的评价 我国长期采用以工厂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和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反映工业生产发展速度。这个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取得资料快,分组资料细,适于指令性计划管理的需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忠凡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二是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在1992年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的基础上,1993年又有明显的提高;三是价格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社会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80%的生产资料、90%的生活资料价格均已放开;四是产业结构得到初步改善,集中表现在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尤其是铁路、公路建设进展迅猛;五是对外开放迅速扩大,无论是开放范围、利用外资、外贸发展等均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大成效。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是完全正确的。只要我们认真地贯彻“讲话”的精神...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玉光
为深入研究物流业对推动国民经济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首先对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市场供需调节、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满足社会消费需求的作用与贡献,并运用投入产出法对自2002-2011年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对国民经济总量增长具有强劲的推动力和推动效应。
关键词:
物流业 国民经济 推动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在1992年初新的形势下,根据我们模型的测算和实证分析,提出对今年一些主要国民经济指标的预测意见如下: 1.生产按不变价格计算,1992年社会总产值增长率将达到12.3%,国民收入(生产额)增长率将达到9.2%,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率将达到9.1%。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增长率将分别达到:农业3.8%;工业14.9%,其中重工业15.4%,轻工业14.4%;建筑业8.5%;运输邮电业7.3%;商业4.5%。 2.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6150亿元,按现价计算比1991年增加16.5%,按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科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1991年,我国顺利地完成了治理整顿的任务,无论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都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稳定增长,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整体经济形势明显好转,为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发展规划创造了一个良好开端。 1992年新春伊始,邓小平同志在南方的讲话,为经济工作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取得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国强 陈蔚 杜宇
一、1993年国民经济 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 1992年,国民经济在恢复中走向高速增长,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比上年增长12%左右。1993年,国民经济的发展尽管在一些方面将遇到不利因素的困扰,如前几年治理整顿时期累积的若干物资条件将逐渐消失,经济快速增长中伴生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在强化,等等,但总起来看,仍将有较多的有利因素,只要合理调控,这些因素将促进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经济体制的活力进一步增强。1992年初,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以后,统一了党内外的思想认识,党的14大的胜利召开,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济军
1996年国民经济发展的预测分析陈济军(国家经贸委信息中心)一、1996年国民经济发展环境展望(一)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提出了基本要求1.国际形势要求我国增强经济实力。近年国际力量对比剧变。要取得主动,必须以经济实力为后盾。确实,“发展是硬道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欣,梁鑫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靳向兰 王雪霞 杨彦军 刘岚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来光贤,陈济军
1996年国民经济的发展预测,在考虑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要求,利用经济发展的有关有利条件,正确处理经济工作中的困难等因素后,运用国民经济年度预测模型,模拟了1996年国民经济发展最可能状况的上、下限两个方案。方案一: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300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12.5%,第三产业增长7.5%;市场物价上涨8%;广义货币M2增长不低于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3230亿美元,增长17%。该方案偏重于经济发展的效益,限制无效益的产出,以较低的物价上涨获得改革的稳定环境;国民可支配收入规模相应较小,总投资规模也较小。缺点是开工不足的企业可能增多。方案二: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4100亿元,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13.5%,第三产业增长8.5%;市场物价上涨10%;广义货币M2增长不低于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外贸进出口完成3270亿美元,增长18.5%。该方案偏重于经济发展的增长。易为各地扩大规模发展经济所接受。财政困难较小,处境艰难的企业较少。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总投资相应增加。物价上涨幅度会大一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分析课题组 谢鸿光
2007年以来,我国市场价格呈现出快速上涨的态势,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和问题。本文以大量翔实的数据,对近两年来价格上涨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归纳和刻画,对上涨原因进行了全面系统客观的分析,特别指出了此轮价格上涨不同于以往的深刻背景。特别提出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防止通货膨胀与保持经济增长的关系,防止价格过快上涨与理顺价格体制的关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章海
一、1993年上海经济远行的基本特征1993年上海经济主要指标仍持较快速度增长,其基本特征: 1.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1—8月,全市完成国民生产总值883.6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7%,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95.79亿元,增长12.9%;第二产业增加值571.17亿元,增长16.3%,第二产业仍是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体,对GNP的贡献也最大。2.工业生产产销同步。重化工业生产、销售增长明显快于轻工业。1—8月,全市完成
[期刊] 预测
[作者]
来光贤 陈济军 刘新华 孟鸿凌
1994~1995年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来光贤,陈济军,刘新华,孟鸿凌(国家经贸委信息中心100053)1995年是“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预计国民经济将在1994年取得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但是1995年也面临着需要大力推进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