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50)
- 2023(6957)
- 2022(5901)
- 2021(5203)
- 2020(4190)
- 2019(9685)
- 2018(9683)
- 2017(18030)
- 2016(9970)
- 2015(11336)
- 2014(11756)
- 2013(11579)
- 2012(11246)
- 2011(10524)
- 2010(11133)
- 2009(10206)
- 2008(10053)
- 2007(9184)
- 2006(8591)
- 2005(8006)
- 学科
- 济(67298)
- 经济(67247)
- 管理(25843)
- 地方(21170)
- 业(19202)
- 方法(17817)
- 中国(17492)
- 数学(15251)
- 数学方法(15126)
- 企(14715)
- 企业(14715)
- 地方经济(13396)
- 学(12024)
- 业经(11158)
- 农(10428)
- 财(9503)
- 制(8867)
- 环境(8723)
- 理论(8244)
- 融(8149)
- 金融(8148)
- 发(7891)
- 经济学(7541)
- 和(7395)
- 农业(7247)
- 贸(7215)
- 贸易(7208)
- 城市(7039)
- 体(6988)
- 银(6968)
- 机构
- 大学(152355)
- 学院(152208)
- 济(72608)
- 经济(70888)
- 研究(57695)
- 管理(51523)
- 中国(42947)
- 理学(42464)
- 理学院(41794)
- 管理学(41167)
- 管理学院(40837)
- 京(35868)
- 科学(32289)
- 财(31949)
- 所(29334)
- 研究所(25821)
- 中心(25401)
- 财经(24866)
- 江(24375)
- 经济学(24186)
- 北京(23984)
- 经(22324)
- 范(22288)
- 师范(22134)
- 经济学院(21377)
- 院(20604)
- 州(19553)
- 农(18738)
- 财经大学(18111)
- 师范大学(18069)
- 基金
- 项目(89126)
- 科学(69224)
- 研究(68112)
- 基金(62668)
- 家(53035)
- 国家(52569)
- 科学基金(44875)
- 社会(44560)
- 社会科(42141)
- 社会科学(42132)
- 省(33276)
- 基金项目(32497)
- 教育(30769)
- 划(28408)
- 编号(27478)
- 资助(26171)
- 自然(25981)
- 自然科(25319)
- 自然科学(25317)
- 自然科学基金(24802)
- 成果(23378)
- 发(21535)
- 课题(20691)
- 重点(20248)
- 部(19288)
- 发展(18424)
- 国家社会(18416)
- 展(18176)
- 创(17457)
- 性(17256)
共检索到252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胜利
本文借助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通过区位商的计算 ,在时间尺度上 ,展现了上海城市经济基础逐步多元化的特征 ;在空间尺度上 ,以北京为参照 ,比较了城市经济基础的异同。最后就城市经济基础的变动趋势及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
城市经济基础 多元化 上海 北京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吕先声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明显高于内陆地区和内地城市。如广东省,10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近7.2倍。平均每年递增速度为20%以上;顺德县1991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8.3倍。13年平均年递增18.8%;深圳10年来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6%,工农业总产值增长69%,财政收入增长65%,大大高于内地和全国9%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 出现这种差距,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仙德 白光润
转型期间,上海城市空间重构主要表现在郊区化、城市土地利用优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新城市空间浮现、公共空间失落、历史文化街区消亡等方面。影响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主体是政府、企业、个人。政府通过制度和政策经营城市空间,企业通过市场实现对城市空间的组织,个人主要通过对居住空间选择等来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居民活动共同驱动着上海城市空间重构。
关键词:
动力机制 城市空间重构 转型期 上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嵇欣 刘平养
城市森林建设是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生态服务需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并非唯一手段。在已有的研究和实践中,其成本有效性问题往往被忽视。文章以上海市城市森林建设为例,分析了流转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方式营造城市森林的成本有效性问题,发现受市场化的造林机制的影响,上海城市森林的社会、经济综合成本较高,同时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有限。通过比较健康状况下森林和水田的生态服务功能,发现水田与森林生态系统各有所长。水田的防洪、涵养水源等生态服务功能优于森林,但是更容易受到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事实上,健康的农田和水系也是上海长期以来稳定的生态服务来源。文章指出,城市生态服务的供给不应过度依赖城市森林建设,而...
关键词:
城市森林 农田 生态服务 成本有效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震伟
消费结构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而总消费支出的水平又与人们的收入密切相关。研究消费结构旨在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动倾向和未来的市场组织社会生产,对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计划地发展商品经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甚多,例如社会文化、居民收入水平、消费品市场与消费品价格、人口变动、消费习惯等,但最基本的因素是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本文根据上海市城乡社会经济调查队的统计资料,研究上海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探索上海城市居民的消费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刚 倪外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上海城市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背景条件、战略定位、政策措施等视角出发,论述了上海不同时期经济部门结构、空间结构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从产业部门结构演变来看,受对外开放与经济联系程度不同的影响,上海第三产业呈现"V"字形发展轨迹,现已初步形成较为发达的"三、二、一"产业体系;从产业空间布局变动来看,受城市功能定位的影响,工业布局也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的过程,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圈层分布格局,内环线以内以服务业为主,内外环线之间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交相辉映,外环线以外以工业为主。都市化、国际化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日趋显著。
关键词:
上海 产业布局 产业结构 城市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薛艳杰
绿化质量关乎一个城市的生态质量、景观效果及居民生活质量。我国城市绿化发展实践表明,仅以传统的几个数量指标指导绿化建设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构建全面具体的城市绿化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迫切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绿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与一些国际化大都市及本市的生态、生活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鉴此,提出上海城市绿化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基本原则,以及具体的框架构想。
关键词:
上海 城市绿化 指标体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叶明确 任会明
本文基于银行空间分布数据,从城市联系的视角建立城市网络体系,对1979—2018年北京市和上海市的网络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城市网络结构体现出诸多的共性:参与城市网络空间单元的数量逐年增加,向中心城区的空间集聚化趋势在加剧;两城市表现出较强的网络互联性、方向演化性以及显著的空间等级差异化。(2)两城市的网络空间格局也表现出典型的差异化:上海的网络布局中心由南桥镇移动到陆家嘴街道,历经单中心向"一主多核"的演化,核心边缘共振延伸。而北京的网络布局"中心化"趋势明显,以金融街街道、卢沟桥街道、新村街道等中心城区多核联动的格局模式发展成熟,同时以密云镇领衔的边缘区的核心位置也逐渐突出,核心—边缘的网络空间边界逐渐清晰化。(3)通过QAP回归分析发现:影响两城市网络的因素具有差异化,楼宇经济、人口因素、街镇户数等相关经济因素对上海城市网络的影响要大于北京,交通通达性对北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只有在上海地铁站的平均站数大于2.1时才会呈现正相关,处于城市边缘的街镇所实现的连接度要远大于考虑它们的经济条件所应该有的连接度,尤其是在北京。
关键词:
城市网络 空间结构 时空演化 北京 上海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沈金生 李发浩
基于2002—2019年中国49个地级及以上沿海城市面板数据,测算沿海城市经济活力水平和贸易便利化指数,实证分析贸易便利化对沿海城市经济活力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02年以来,沿海城市经济活力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整体稳步提升,但城际差距逐渐扩大;(2)贸易便利化能够提高沿海城市经济活力水平;(3)当创新能力超过门槛值时,贸易便利化对经济活力的促进作用将显著增强;(4)工资水平、金融规模是贸易便利化影响沿海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渠道;(5)贸易便利化对经济活力的促进作用在南方沿海城市,以及较大规模、较高行政级别和较高贸易便利化程度的沿海城市中表现更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成 于海琪 陕立勤
文章研究了我国沿海部分城市,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在结合相关国际通用指标的前提下,针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与金融体系的特点,设计了符合实际的经济增长指标和金融发展指标,并根据官方公布的相关数据,分别线性拟合了我国沿海城市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斯琴
本文通过对环渤海城市经济效率水平及时空演化特征的分析,提出城市经济效率增长的"时空惯性"特征,城市经济效率既会受到本城市历史效率循环累积的影响,也会受到周边城市的效率溢出性影响。基于其路径依赖性以及空间溢出效应,距离临近发展相近城市经济效率水平具有趋同趋势,进而为地区增长方式转换、实现效率型城市发展道路提供了理论上的证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向东 孙文慧 郑敏
研究1990-2004年上海户籍人口分布变动情况,发现1993年上海人口分布变动出现拐点,1994年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明显活跃。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模拟,对上海人口郊区化的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人均GDP、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住宅投资这三个经济因素对上海城市人口郊区化产生重要影响;上海人均GDP恰好为2 000美元时,上海城市人口郊区化明显活跃,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均GDP3 000美元时人口郊区化活跃形成对比。
关键词:
人口郊区化 经济 模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彩彦
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租界的设立及新的土地管理模式的设置,激发了学者们对西方土地规划理论的探讨,而且从清末开始到国民政府都从城市规划上进行设计、尝试,这些理论探讨和实践运用,促进了传统规划经济思想的近代转型。
关键词:
开埠 城市规划 转型 经济思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高峰 赵晓晖 吴益军
服务共享中心在国内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 ,它指的是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本文从服务共享中心的发展开始 ,在分析服务共享中心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利益的基础上 ,讨论了企业建立服务共享中心时的选址策略 ,并进一步探讨了由此产生的机遇及上海城市化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