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5)
- 2023(1757)
- 2022(1466)
- 2021(1402)
- 2020(1280)
- 2019(3117)
- 2018(3010)
- 2017(6247)
- 2016(3360)
- 2015(3843)
- 2014(3718)
- 2013(3743)
- 2012(3354)
- 2011(2838)
- 2010(2909)
- 2009(2761)
- 2008(2873)
- 2007(2656)
- 2006(2414)
- 2005(2219)
- 学科
- 企(18962)
- 企业(18962)
- 业(18735)
- 管理(17361)
- 济(11612)
- 经济(11587)
- 财(10994)
- 务(10166)
- 财务(10165)
- 财务管理(10150)
- 企业财务(9886)
- 方法(7176)
- 制(6524)
- 数学(6261)
- 数学方法(6245)
- 公司(5100)
- 体(5064)
- 体制(4933)
- 银(4422)
- 银行(4419)
- 行(4132)
- 融(3784)
- 金融(3784)
- 业经(2993)
- 人事(2555)
- 人事管理(2555)
- 划(2248)
- 经营(2185)
- 中国(2094)
- 策(2090)
- 机构
- 大学(45847)
- 学院(44996)
- 管理(19818)
- 济(17846)
- 经济(17478)
- 理学(16966)
- 理学院(16845)
- 管理学(16731)
- 管理学院(16642)
- 财(12668)
- 中国(12109)
- 研究(11537)
- 财经(9917)
- 经(9180)
- 京(8960)
- 财经大学(7743)
- 商学(6884)
- 商学院(6861)
- 江(6418)
- 会计(6216)
- 中心(5811)
- 融(5802)
- 北京(5772)
- 金融(5639)
- 所(5434)
- 公司(5423)
- 科学(5287)
- 州(5192)
- 经济学(5134)
- 银(4770)
共检索到69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会起 胡建平
最近一年多来,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的事件不断出现。这类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在于股票市场的低效和相关政策法规存在漏洞,更根本的是在于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不完善。要防范此类行为,首先必须要完善股权激励机制,强化激励机制的约束性,此外还需健全法制法规和培养成熟的股票市场。
关键词:
公司高管 辞职套现 股权激励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荷英 温彩秀
2010年11月以来,创业板多家上市公司的高管纷纷辞职并减持持有股票,引来社会众多议论及股票市场波动。股权激励机制遭遇了巨大挑战。针对这一现象,探索其原因,作为经济人,选择最短时间获得个人最大利益无可厚非,但它引起社会众多联想。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股票市场存在众多需要改进的问题,才导致此现象的发生。完善股权激励机制实施的环境与约束条件,是目前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
创业板 套现 股权激励 约束条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建平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的事件不断出现,这在目前是合法的;对高管来说,也是经济理性的。这类现象的发生,表面上是由于法规上的漏洞,根因在于股票市场效率低、定价功能失调。要防范此类行为,除在法规上弥补漏洞外,必须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关键词:
高管 辞职 套现 防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皮海洲
自去年10月30日创业板推出以来,高管辞职就成了创业板一道黑色的风景,平均每个月辞职的创业板高管超过5人。高管辞职的目的何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套现股票。因为从今年10月30日起,高管们的持股将陆续进入解禁状态,巨大的利益诱惑正等待着这些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管们。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见丽 陈宁
我国创业板自推出以来,上市公司IPO估值泡沫严重泛滥,高管"扎堆"辞职套现,已招致社会的广泛质疑和批评。而这两种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联?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经验数据的研究显示,IPO估值泡沫越大,则上市公司发生高管辞职套现的可能性越大,高管辞职套现的人数越多,首次发生高管辞职套现的时间也越短。研究结果表明,IPO估值的严重泡沫化,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创业板公司高管辞职套现的欲望,进而加剧了创业板市场的高管辞职套现风潮。因此,治理的根源在于变革创业板IPO制度,促使IPO估值回归合理水平。
关键词:
IPO估值泡沫 高管辞职套现 创业板公司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冯怡恬 杨柳勇
文章针对创业板高管辞职与套现这一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探究股权激励能否留住高管、缓解高管减持套现。以手工收集2009年至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6347位高管个人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股权激励能显著降低创业板高管辞职的可能性,但会显著加剧高管的减持,进一步研究显示激励强度与高管持股变动的可能性和比例均呈U型关系;其中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对高管辞职、套现均有显著影响,而股票期权激励方式影响不显著。研究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多角度认识股权激励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为其制定激励方案提供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
股权激励 高管辞职 高管减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冯怡恬 杨柳勇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多发的问题,本文聚焦于多风险投资支持的创业板,以风险投资"进入→参与治理→退出"过程为线索,探索其对创业板高管辞职套现行为产生的影响。本文以手工收集的2009-2016年创业板571家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与风投背景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有风险投资支持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发生高管辞职套现的概率显著更低;风投机构委派董监事参与公司治理,将显著降低公司发生高管辞职套现的可能性,且当风投与公司距离较近时监管作用更明显;风险投资的减持退出会影响监督力度和公司股票表现,从而又加剧高管的辞职套现。本文从风投如何直接影响高管的去留与套现选择的视角进行突破,为创业板企业的治理、风险投资的参与和市场监管的完善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参考建议。
关键词:
高管辞职套现 风险投资 创业板 公司治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曹廷求 张光利
高管是企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替换事件会给公司经营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我国创业板市场高管"扎堆"辞职现象为背景,分析了创业板市场高管辞职的动机、公司特征以及辞职事件的市场效应。我们发现在股价高估严重、绩效差的公司中,高管辞职概率大;在家族企业和"包装"费用高的企业中,更容易出现高管"扎堆"辞职的现象;创业板市场对高管辞职的反应显著为负,在持股高管辞职事件中表现更加突出。文章还发现我国创业板市场高管辞职的"信息效应"和"真实效应"不显著,但高管辞职事件带来了显著的"套现效应"。通过构建高管辞职套现动机指数,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而且掌握公司信息的强弱影响了高管辞职套现的动机。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
关键词:
高管辞职 创业板 公司治理 套现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晓彤
文章以我国创业板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特征对高管离职套现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独立董事比例、股权集中度和离职高管持股数与高管离职套现也呈现显著负相关,而董事会规模与高管离职套现相关性不显著。
关键词:
公司业绩 离职 套现 创业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雷倩华 罗党论 陈晖丽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辞职的市场感知的视角,探讨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实际作用。研究发现,在控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资源"背景后,代理问题较大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辞职的市场反应与代理问题较小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辞职的市场反应并无显著差异。说明了独立董事并没有发挥"治理监督"的作用。而同时,具有"政治关系"资源和"非政治关系"资源的独立董事辞职,市场反应都显著为负,说明了独立董事发挥了"资源支持"的作用。进一步地,本文发现上市公司最需要的是具有地方政治关系和企业实际管理经历的独立董事。本文结论能为证监会的
关键词:
独立董事 监督 资源支持 市场反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雷倩华 罗党论 陈晖丽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辞职的市场感知的视角,探讨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实际作用。研究发现,在控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资源"背景后,代理问题较大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辞职的市场反应与代理问题较小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辞职的市场反应并无显著差异。说明了独立董事并没有发挥"治理监督"的作用。而同时,具有"政治关系"资源和"非政治关系"资源的独立董事辞职,市场反应都显著为负,说明了独立董事发挥了"资源支持"的作用。进一步地,本文发现上市公司最需要的是具有地方政治关系和企业实际管理经历的独立董事。本文结论能为证监会的监管和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
独立董事 监督 资源支持 市场反应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平
对股利分配政策的研究一直是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行为的一个热点。股利政策和其他财务政策相比,其特殊之处在于股利政策是建立在管理层和广大中小投资者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上市公司分红与否、分红多少都切实关系到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本文通过建立假设,利用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股权结构、收益水平和偿债能力均能有力解释高派现与不分配这两种分配行为,公司规模能够有力解释不分配行为但是对高派现行为不显著,而公司成长性则无法对这两种行为作出有力解释,此结论虽与理论预期略有相悖,但恰从另一侧面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惯用的分红政策的短期性与盲目性。
关键词:
股利政策 高派现现象 不分配现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段培阳
本文以翔实数据描述了我国证券市场新兴起的高派现现象,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阐述了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而分析其本质。文章总结了高派现过程中的种种非良性派现,如超能力派现、融资派现以及大股东恶性套现等,并提出了若干治理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爱莉
2012年4月11日,贵州茅台(600519)公布了2011年度的分配预案,以"每10股派39.97元"刷新了驰宏锌锗(600497)于2007年公布的"每10股送10股派现30元"的历史记录,创下了上市公司派现的历史新高。近几年不断公布的"高派现"方案再次激起了股市和学者们对"高派现"的争辩。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与股利政策相关的几种主要理论,然后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